试论中国民族男高音的抒情性演唱特色
2019-06-13贾双辉
贾双辉
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是与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地交融和借鉴而相互共同地向前发展和进步。同样,声乐艺术也是在中西方文化的不断交融与借鉴中向前发展。特别是经过近现代以来的中西方文化碰撞,国外的声乐演唱艺术也逐步地引入到了中国,这无疑对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古老中国的声乐演唱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说是一种开放的文化,也可以说是将先进的歌唱艺术融入到了富有民族歌唱特色的中国歌唱中去。综观中国的民族歌唱特点,特别是在近半个世纪以来形成的中国民族唱法,作为最具中国民族声乐的男高音的演唱方式和方法,是非常富有中国民族声乐演唱特色的一种形式。广义上的民族唱法覆盖面广,内容涵盖较丰富,是综合的民族演唱形式,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所在。而本文所述的男高音民族唱法则是狭义的一种概念,主体是指在中国传统的传统演唱方式上加入西方美声的唱法技巧,从而形成的一种有中国艺术韵味的民族男高音的演唱形式。
一、民族男高音唱法在体现抒情性上的独特艺术魅力
《乐记》曾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法国艺术家罗丹也指出:“艺术就是情感”。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门艺术,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现也一直是古今中外歌唱家追求的歌唱体验。
“每一个民族,不论其大小,都有自己的、而为其他民族所没有的特殊性。”[注]杨琪:《艺术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355页。中国民族唱法作为世界音乐艺术中的重要分支,其美学特征对丰富世界声乐艺术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歌坛不乏音域宽广、音色漂亮和训练科学的民族男高音,但能在二度创作中将科学发声法与民族韵味完美结合起来、较好地表现歌曲内在情感的演唱却是屈指可数。这种“一味追求高音、为声音而歌唱”的演唱,虽能完成作品,但却忽略了歌曲最动人的情感因素。笔者作为声乐从业者,欲就声乐艺术的核心内容——抒情性谈谈自己的认识。
中国民族唱法主要由传统戏曲唱法和民歌演唱这两大元素构筑而成,可谓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所在。但是随着西方的文化冲击,民族唱法与其他唱法一比较,其弊端不断浮现,比如训练技巧和演唱要点就是其中问题较多的两个方面。加之引用过多的西方美声唱法,我国民族唱法的特色渐被削弱。本文着重对两个薄弱方面进行探讨,以期通过研究改善我国民族唱法的训练技巧,掌握民族唱法的演唱要点。
作为表达中国人民心声、展示中国劳动人民情感的音乐载体,民族唱法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声情并茂的演唱传统。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带来的创作上的丰富,新时期中国民族唱法在继承传统民歌唱法精华的同时,大胆吸收美声发声法的特点,注重气息的运用,以情带声,赞美大好河山、讴歌家国情怀,唤起人们心底最真挚的情感,其抒情性符合中国听众的审美习惯。
经过多年不懈的探索和努力,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进入歌唱方法越来越科学、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理论研究越来越系统的崭新时期,民族唱法正是在不断自我发展中找到了新的定位,体现了鲜明的国家、民族、时代新风尚,形成了新的审美情趣和时代特点,具备了新的抒情性特征。
民族唱法与多种形态的元素如原生态元素、美声元素、通俗元素相融合,使民族唱法以新颖艺术的表现方式拓宽歌唱艺术表现领域。在中国民族风格的声乐作品中,需要突出表达某一个民族或某一个地域的特色时,需要借鉴一些合适的原生态风格;糅合了美声演唱风格的民族作品擅长于表现大气、意境高雅的音乐形象;加入流行元素的民族作品,演唱不需要刻意修饰,情感淳朴自然,真情流露,雅俗共赏。从民族声乐作品情感表现的需要出发,对不同演唱风格灵活吸收,丰富了抒情的色彩,正是民族唱法多元化意义之所在。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民族声乐界涌现出一批才华横溢、德艺双馨的男高音歌唱家,如李双江、吴雁泽、蒋大为、阎维文等,他们的演唱字正腔圆、韵味浓郁,不仅展现了新时期中国民族男高音声乐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把民族唱法带入了高雅艺术的殿堂,逐渐成为音乐艺术审美的研究对象。笔者在长期学习实践中发现,民族唱法男高音在演唱抒情性上有如下审美特征:
1.声
“声”指声音。民族声乐界一直以我国传统美学观念作为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标准,认为美的声音应当具有甜、润、圆、脆、清的特点。
“明亮、高亢、甜美、圆润、清脆”这些词汇的词意充分体现了民族声乐声音所具有的色彩特征,成为民族声乐的”美声”标准。民族声乐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色彩特征,才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注]李萍:《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论》,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8页。
可见,具有民族声乐色彩特征的声音首先是民族唱法区别于其他声乐艺术的主要因素,而民族唱法男高音明亮、清朗、浑厚、宽广等声音特点,是表现民族男高音声乐作品情感的基础条件。
2.情
“情”指情感,“情”是声乐艺术的核心内容。歌唱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们产生情感交流上的共鸣,获得艺术上的享受。歌唱的一切手段都是为了表达情感、塑造情感,只有表达出深层次的情感,才能打动听众的心扉。只有以“情”为主导,声乐技巧才能有的放矢。如果把“声”比作民族唱法的“形”,则要“寓情于形”,只有为情而唱,表现情感,才使演唱具有艺术感染力,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字
“字”指歌唱中的语言,即咬字和吐字。清晰准确的歌唱是听众听懂歌词内容并与演唱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交流的关键,故咬字吐字在民族唱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若歌者不能很好地咬字吐字,便造成歌词与旋律的脱节,更谈不上“行腔”和“走韵”,艺术形象也就得不到完美的表现,歌曲的抒情性将大打折扣。演唱者把语言与声音、情感完美结合,才会使抒情表达得完整。
4.味
“味”指作品的韵味,韵味对歌唱中表现作品风格、深化情感、表达语言内在的音乐美和韵律美,展现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有着特别的意义。受传统戏曲的影响,民族唱法男高音常采用一些地方方言的衬词和韵脚作风格化处理来美化、装饰与润色,突出其抒情性特色。“由戏曲化唱法技巧所创造出来的戏曲声乐最高的形式美是韵味美”[注]陈幼韩:《韵味论》,《陕西戏剧》1981年第5期,第54页。,只有准确唱出歌曲的韵味,才会把歌唱美、唱活、唱出感情。民族声乐围绕声、情、字、味展开艺术表达,民族唱法男高音在构筑总体音乐情感和音乐形象时,以气息为核心,以共鸣为手段,根据中国语言发声的特点,灵活地表达演唱内容,因声而动听,因情而感人。
二、民族男高音歌唱家演唱的抒情性特点
数十年来,民族唱法扎根基层的沃土,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民族唱法男高音涌现出许多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他们的歌曲之所以能留给人深刻印象,正是缘于他们演唱的歌曲能激发起人们最质朴和美好的情感,唤起人们在情感上的共鸣。无论是炽热的赞美,还是深情的告白,他们的演唱都在抒情性上达到了极高的成就,成为所有民族男高音歌者的标杆。他们演唱歌曲时投入的情感,都缘于他们的生活经历和对歌曲深入的剖析理解,以及他们各具特色的演唱技巧,提升了歌曲的艺术性,完美展现了歌曲的情感内核,引起了听众的强烈共鸣。笔者按特色试举四例。
(一)“激情”李双江
李双江是中西结合唱法的一个代表人物,50多年的歌唱艺术实践形成了他“情感至上”和“用心歌唱”的美学观念。他的演唱风格高亢热烈、激情奔放,始终保持一种歌唱的“燃烧感”,用激情和气势燃烧自己,点燃观众。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郑南词,刘长安曲)中的五指山是一种无比崇高的爱国奉献精神,而万泉河水则是对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源远流长的民族情感。李双江通过鲜明的节奏、变化的力度、起伏的旋律、生动的语言将歌曲推向激情豪迈的高潮。如“啊,五指山,啊,万泉河”,第一个“啊”李双江以舒缓、渐慢的节奏唱出了对五指山、万泉河的热爱,第二个“啊”李双江唱出极富激情与爆发力的高音 C 并做延长处理,表达心中火一样的激情;“红色的江山我们保卫,红军的钢枪永在手中握”,李双江采用力度刚劲的语言强调“江山”“保卫”“钢枪”“手中握”等全曲情感表达的至高点,用“金子般的高音”极其酣畅地表达了年轻战士完成保卫祖国的革命激情。
谱例1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片段)
(二)“诗情”吴雁泽
一个民族的歌唱演员要善于用自己非常精确的语言来表达情感,“咬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吴雁泽就是在美声唱法的基础上通过对戏曲及说唱艺术的广泛借鉴形成其依字行腔、以字带声、以情带声,融字、声、情为一体的民族抒情特点,造就了其鲜明的歌唱个性。他的演唱方式自然柔美,娓娓道来,如天鹅绒般的音色不刻意用歌唱方法雕琢,能展现歌曲含蓄隽永的内涵,因而他获得“歌唱诗人”的美誉。
《再见了,大别山》(王和泉词,雷远生曲)抒发了对革命峥嵘岁月的回忆及对革命战友的怀念。吴雁泽为了唱出动人的艺术效果,运用传统歌唱艺术中“依声贴调”的方法处理,使咬字亲切自然、情感真挚朴实。如“清风牵衣袖”中的“袖”字,吴雁泽在“袖”字前边加了一个“2”前倚音,“相逢又分手”中的“手”字,吴雁泽在“手”字前边加了一个低八度“6”前倚音等,这样的处理字中有声、声中有字、停连对比、情化于声,把老区人民对亲人依依惜别的感人送行场面和战士魂牵梦绕重返大别山的感念之情表现得深切感人,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谱例2 《再见了,大别山》(片段)
(三)“豪情”王宏伟
自幼生长在新疆的王宏伟,边疆地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给了他熏陶和滋养。13年走遍新疆边防线6700公里“扎根军营,心系官兵,为兵歌唱”的经历给了他充实的磨炼和精神的支持,多元的艺术实践与锤炼形成了他回味悠长、感人至深的豪放抒情风格。
《故土情》(廖永词,赵季平曲)通过展现辽阔无比的故土景象,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赞美和不忘故土恩惠的心声。王宏伟通过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的演唱来展现他声音独有的特质,以故土之情抒发赤子之心。如歌曲有几个充分表现作品民族性的 High E ,王宏伟将美声唱法和中国民族唱法中“高腔”唱法相结合的高音在 High E “哎”一字上使用甩腔方法演唱,有滋有味,魂牵梦萦,把听众带入歌曲的意境。以豪放的声音展现豪放的情怀,令听众热血澎湃、感慨万千。
谱例3 《故土情》(片段)
(四)“亲情”刘和刚
刘和刚出身贫寒,艺术道路屡经坎坷。生活积累的情感,是刘和刚歌唱情感中的重要源头。他学习借鉴美声唱法,融入正向元素的通俗因子,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使其情感抒发句句入心,与百姓产生强烈共鸣,成就自己“亲情歌手”的称号。
《父亲》(车行词,戚建波曲)表现了父亲沉默而坚定的爱,展现了尊重伟大父亲的心声。刘和刚以自己成长的经历映照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投入其中,表达人世间最纯粹、最无法割舍的亲情。如“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刘和刚以自己的真实情感体验,追求情感向声音的转化。他用近乎哭腔的演绎手法,在“没做够”上特别地强调,在“央求你呀”上的富有激情,结尾“老父亲”情感高涨的喷发——情与感融合的艺术升华,抒发了刘和刚对伟大父爱的感激与赞颂,令听者动容,潸然泪下,唤起无数儿女对伟大父爱的感知与思考。刘和刚融歌曲情感和个人生活情感获得的歌唱情感使作品表现更富有灵魂,更加生动。
谱例4 《父亲》(片段)
抒情是艺术表现的主题,以上所举例的四位歌唱家在“激情”“诗情”“豪情”“亲情”几种抒情方式上做到了极致,以优秀的民族题材作品为载体,淋漓展现歌曲的情感内核,直击人心,赢得了百姓的高度认可。无论哪一种情,都是鲜明的民族风格,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以声动情、以情带声的演唱风格的完美结合。这种将音域宽广、具有穿透力和明亮光泽的声音,与中华民族细腻的情感相结合的演唱方法,体现了浓郁的中国民族歌唱特色,提升了音乐的表现力和艺术性,而独到的感情处理成就了歌唱家们艺术的巅峰。
三、“温情”——三首作品的抒情性演唱实践
情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情感的刻画抒发殊途同归。歌曲会因作品本身的题材、内涵的不同,以及演唱者音色、对作品的理解差异而呈现不同的演绎,但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提升作品的艺术性服务的。在多年的歌唱实践中,笔者力争形成自己的演唱方式和风格,“温情”一直是笔者追求的歌唱境界,用温暖的歌唱,抒发最真挚的情感,为听众而歌,为情感而唱。在演唱中,笔者一贯注重音乐线条的流动和音乐形象的表达,注重让音乐、情感和气息流动起来,注重用娓娓道来的方式歌唱,以期达到民族声乐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以这样的演唱方式讴歌时代、赞美生活,在满足“好听”的大众化审美需求时,也让民族声乐艺术更接地气。在这里,笔者以三首自己演唱的原创作品,展现自己在歌唱抒情性上不倦的艺术追求以及不懈的反思和尝试。
(一)《你从远方走来》
《你从远方走来》(张金东词,宋克东曲)是一首表现赤子情怀的歌曲。歌曲以纯真、充满感情的音乐风格表现深情的联想、委婉的诉说这一艺术诉求。如“你从远方走来,不带一丝尘埃”延续前奏音乐,柔和、圆润、温暖、亲切的表达;“甜甜的歌声,从你那里飘来”至结尾,均匀、清晰的声线在起承转合间流动。以温暖流动的声音表现歌曲内容和风格,是抒情的淳朴之美。
谱例5 《你从远方走来》(片段)
(二)《风筝》
《风筝》(梅彬词,李敏曲)是一首怀念母亲的歌曲。歌曲用白描叙写的方式通过风筝的“线”,把母亲与我的情感牵连、我对失去母亲的悲痛和对母亲的怀念紧密连结,表达母子情深这一艺术主题。如“小时候,我是风筝母亲牵着线,放我高飞给我信念;长大后,我依旧是风筝,母亲依旧牵着线,颤抖的双手为我把控航线”“那年那月的那一天,风筝突然断了线”至结尾,在不同声区都采用叙述般歌唱,把事叙得具体而真实,唤起听众对母爱的温馨回忆和深切怀念。歌唱中用情绪积极引导声音,力求每一个音都形成情感共鸣的效果,是抒情的动人之美。
谱例6 《风筝》(片段)
(三)《九色甘南》
《九色甘南》(郑良文词,相西源曲)是一首表现甘南藏区人文风情的歌曲。歌曲的情感意境融入到自然、真诚、色彩多样化的民族音乐中,展现人与自然亲切对话,心灵与大地倾心交流的和谐情景。如“在天边很近的地方,山峦连着云霞,七彩花的草原牛羊如繁星,醉了你我唱山歌”,声音明亮靠前,语言游走在民族化的咬字行腔中自由地驾驭情感,让听众仿佛置身其中,感受人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美好。抓住语言和风格,用易于听众较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作品,是抒情的近人之美。
谱例7 《九色甘南》(片段)
温暖的抒情演绎方式、温暖的歌唱,以娓娓道来的方式抒发内心最强烈的的情感,让百姓听到质朴无华、温暖人心的好作品,赋予听觉上的幸福感,是“温暖的歌唱”追求的意义所在,也是笔者对民族唱法男高音抒情性的进一步实践。
结 语
艺术的真正魅力在于表现人性中真、善、美的至真情感,抒情性是艺术创造的审美理想和最高境界。民族唱法男高音只有遵循音乐创作中和欣赏中人类审美活动的这一根本规律,从生活的体验和思考中积极寻找作品的情感根基,寻求情感的放飞,才能使民族唱法所演绎的作品光彩照人。笔者从形成新时期民族唱法抒情性的唱法多元化意义入手,通过对我国民族唱法优秀男高音演唱的抒情性特色呈现,结合笔者自身实践,对民族唱法男高音的抒情性进行浅析,以期对正确认识中国民族声乐的内涵,树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核心地位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