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西部城市可持续发展

2019-06-11杨伟

中国西部 2019年1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新时代

杨伟

〔摘要〕 2018年9月21日,“第三届中国西部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在成都举行,与会专家围绕西部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关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专家普遍认为,西部城市发展整体相对滞后,面临更为严峻的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未来在推动西部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更多关注农村和小城镇,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注重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定走以人为本的绿色发展道路。新时代城市贡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创新可持续发展治理体系,构建协调发展关系;提高城市品质,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新时代;西部城市;城市贡献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94(2019)01-0118-05

2018年9月21日上午,“第三届中国西部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在成都举行,论坛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四川省博览事务局共同主办。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后强教授主持开幕式,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侯晓春先生致欢迎辞,联合国驻华协调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罗世礼先生发表演讲。来自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政府部门、城市的代表,以及企业嘉宾代表160余人参加了论坛。本次论坛成功发布了《西部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2018》,并围绕“市村图景里的城市”这一主题,以主旨演讲和嘉宾讨论的形式,深入探讨了“西部城市可持续发展”“乡土中国与城市中国”“新时代背景下的城市贡献”等议题。

一、西部城市可持续发展内涵与外延

对西部城市发展阶段的认识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中国整体区域结构趋于优化,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东部,西部地区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逐渐提高。而且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资源集聚利用能力和效率持续提升,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有力推动了经济的增长,西部地区城市整体发展到一个新高度。

针对西部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与会代表认为,西部城市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化进程总体相对滞后,发展也面临更为严峻的经济、环境、资源和社会问题,优势资源在城市过度集中、城乡差距较大、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区域协同不足、城镇体系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相较于中东部地区更为明显。例如:张鸣鸣研究员代表课题组发布的《西部城市可持续发展报告2018》中指出,西部地区发展具有显著的不平衡、不充分特征。此外,西部城市还存在结构不合理、层级建设不完善,小城镇建设发展重视程度不足,城乡差距过大等问题。对西部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测结果也显示,西部城市可持续发展绝对水平还相对较低,城市间可持续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城市功能滞后于发展需求,未来有形成“新城乡二元割裂的风险”。

关于西部地区在下一阶段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和难点的认识上,与会代表认为,未来推动西部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需重点关注农业农村与小城镇发展,建立合理的城镇体系结构和城乡协调发展关系;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需发掘绿色价值,发展绿色经济,走以人为本、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在西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路径选择上,与会代表认为,西部城市应将个体的全面发展、均等公共生活、提高资源开发效率,以及持续的环境扩容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目标,推进人的均衡发展、要素自由流动、城市有序竞争、城乡文明平等,进一步明确生态底线,建立城乡价值共同体。联合国驻华协调员、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罗世礼也指出,西部地区可以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试点,统一预算、统一建设规划和立法,同时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地区良好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陈耀研究员还从区域协调发展视角出发,认为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目标要求控制区域差距、促进区域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合理分工、推动要素跨区域流动以及发展与生态和谐共处,强调未来的区域发展应同步推动城市群内部协同发展与地区间协调发展,认为建立完善的城市结构体系是西部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从“乡土中国”到“城市中国”

西南财经大学李萍教授认为:在西部地区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应重视农业农村发展,重视城市一体化发展关系构建。从“乡土中国”转到“城市中国”并不是要消除农村和农民,而是要更好地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强调“城市人口、产业和土地的协调发展程度越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表现越好”的观念是封闭的城市发展观。她以四川为例,认为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引起的城市人口变动对产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城市人口、产业和土地是否均衡发展与城乡之间内在的客观实际紧密联系。她还提出在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今天,农业农村发展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从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融合发展转变过程中,战略目标和政策导向应更加重视城乡经济包容共享、社会保障融合、民众参与城乡治理,让城乡居民共享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更良好的生态环境、服务设施、公共空间和社区。

四川省环保厅赵乐晨总工程师以环境保护为重点,强调西部城市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农村与城市环境问题同等重要,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应统筹考虑城市和乡村的协调发展。他指出现阶段生态环境问题在城市和农村都非常突出,但矛盾的主要方面有所不同,城市和乡村都具有生态和环保的内在要求。此外,在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也需要考虑社会与经济双重效益。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卢阳春研究员认为西部城市可持续发展应更多考虑农村地区,将农村发展纳入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她从城乡统筹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视角出发,认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应同时聚焦城市和农村,以乡村为基础,将乡村打造成为城市后花园,打造城市独特魅力。在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上将乡村振兴与城乡统筹结合起来,加强城乡互动、要素流动和产业融合,推动乡村发展,更好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资阳市科协党组书记鲁燕认为,推动西部城市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城市间特别是次级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间的协同发展,重视农村发展,推动乡村振兴,通过治理机制创新实现城乡政策体制一体化。她以资阳市为例,将资阳市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总结为四个方面:弱化要素持续外流、缩小区域发展差异、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推动治理体系同城同策化。她认为,面对劳动力流失和生产率下降,资阳应推动产业向可持续方向升级,淘汰低效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推动产业融合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利用与区域中心城市的空间毗邻优势,嫁接引入优势资源,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推动同城化发展和产业衔接。建立统一均等的醫疗卫生、教育、文化政策体系,推动乡村振兴,构建同城同策治理体系,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三、新时代背景下的城市贡献

四川大学邓玲教授以环境扩容为切入点,认为新时代背景下城市最大的贡献在于绿色发展,城市绿色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高质量发展要求城市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转变新动能等方面做出贡献。她认为,应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实现绿色发展等对经济结构调整有重要影响的因素进行深入的系统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推动经济结构向绿色、创新方向发展。她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绿色创新经济”,并以对工业领域创新发展与绿色发展的实践调查和对成都市蒲江县所辖的十二个乡镇诊断性调查等来探索该理论的相关实践支撑,强调应区分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认为未来的城市发展必须要把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结合起来。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之间的相互矛盾也要求以绿色发展为共同基础,在发展过程中实现协同创新,在发展过程中化解区域矛盾以及发展与保护的矛盾。

南充市委政研室王秉号副主任认为新时期城市可持续发展在于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认为保障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福利与公平等基本权益日益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他强调可持续发展治理机制的重要性,从人民生活、产业发展和区域协调三方面提出构建新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治理机制,认为区域治理结构重构应以人为核心,以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以城市改造、城市修复、区域协调发展、产业融合、乡村振兴和城乡统筹为主要路径。通过对南充实践的分析,他认为地级市层面重构城市治理结构需要加强县域支撑,提高城市资源要素聚集,提升产业科技内涵,积极融入省级或国家层面区域发展战略,加强区域经济交流与融合,促进要素快速有效流动,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田中文认为西部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节约、合理利用对转换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作用。他认为过去中国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许多城市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与其实际资源承载能力不匹配,新时期应以人为核心推动土地资源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适应。他提出从三个方面建立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发展理念:首先是规划管控,国土资源机构应建立统一的国土资源空间规划体系,统筹谋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统一引导布局国土空间的开发、整治、保护的综合格局。其次是精准配置土地,改变过去土地资源过度集中于大中城市的情况,实现城乡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最后是强调以人为本的生态宜居理念,认为城市建设中应重视生态功能配置,例如划定基本农田红线限制城市盲目扩张,并与城市河流、湖泊等共同构成城市生态系统,提升城市生态宜居性。

宜宾市社科联党组书记肖金虎认为城市品质提升和生态空间构建是新时期西部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破解环境保护难题的重要内容。他以宜宾市为例,将提升城市品质总结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建设生态文化,通过宣传生态理念融入经济发展、政府执政和民众生活中,并通过文化建设从意识层面培养全社会崇尚自然、尊重和保护自然的理念。第二是打造城市名片,凸显城市特征。以生态建设和保护为核心,借助一系列生态工程建设打造城市特色生态名片。第三是生态建设产业化,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做大做强生态产业,引入市场力量建设生态环境。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蓝定香研究员强调应发挥大城市的扩散功能和中小城市的集聚功能,提出新时代调整城市体系结构、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应着眼于城市的资源集聚和扩散功能,认为部分大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的城市功能已经由聚集转向了扩散。在加强大城市资源扩散的同时还应积极提升“二传手”城市和小城镇的资源集聚能力。她通过对四川省百余个建设试点小城镇的调查,认为大城市总体发展良好,中间层级的“二传手”城市与小城镇建设相对不足,虽然小城镇发展速度较快,基础设施等逐步趋于完善,但人气差,资源聚集能力弱。基于此,她提出小城镇建设要以特色产业为支撑,吸引要素回流,促进城乡统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責任编辑 肖华堂 廖祖君)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新时代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