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音乐的思绪在号子声中轻舞飞扬

2019-06-11刘湘

北方音乐 2019年1期

刘湘

【摘要】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潜心钻研,音乐课程同样需要具备这样的思维能力,这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学生能自发地融入音乐的情境中,并运用恰当的方法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度探究与思考,才是我们音乐教学的本质追求。本文由一堂音乐教研活动课展开,围绕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从细处展示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如何在课堂上得以培养与开发。

【关键词】音乐本体;音乐思维;音乐术语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2018年5月30号,广陵区教育局小学教育研训处举办了优秀教学设计展示暨评课活动,来自扬州市汶河小学东区校的许萍老师执教的《打麦号子》凭借其独特的的创意与有趣的互动赢得了全场音乐教师的赞誉。《打麦号子》是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歌唱教学课,这是一首江苏靖江民歌,民族五声徵调式,歌曲节奏、旋律简单,易于学唱。[1]同为江苏人,孩子们对于这首歌曲的学习持有较大的热情,许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多种方式引领孩子们参与音乐、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展示了她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独特的个人魅力。她紧扣音乐本体,带着孩子们在音乐的海洋中驰骋,巧妙地激发孩子们的音乐思维能力,让音乐真正打动孩子的内心,让音乐实实在在属于每一个孩子。这是她对音乐教学的不懈追求,也是我最为欣赏和向往的。

一、积累音乐语言,夯实音乐思维的基础

音乐语言是由音乐的各种表现要素组成,包括了旋律、节奏、和声等,了解音乐要素是学生音乐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礎和前提。[2]节奏是音乐的灵魂,许老师在导入环节就让学生先是设计节拍自由拍出,再思考采用什么方式将所有人杂乱无章的拍子整齐地加入固定的节拍中,学生在教师的配合下,逐步掌握拍子的节奏,并学会与教师合作。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加入了固定音高和变换拍子的节奏,学生通过一次次的尝试、思考,不仅掌握了节奏的规律,还巩固了恒拍的稳定性,在师生、生生的合作中了解了“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二、抓住音乐特征,提升音乐思维的深度

(一)强调倾听音乐

音乐艺术离不开倾听,任何音乐课程的学习都要重视“倾听习惯”的培养。日本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高萩保在《音乐学科教学法概论》一书中谈到:“要想有效地聆听,就必须从乐曲当中选择一个‘焦点,把注意力指向这个‘焦点进行聆听,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3]许老师在歌曲教唱环节,就采用了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倾听。

1.设计提问,有效倾听

许老师设计了多个问题,让学生在倾听中思考,先是整体聆听,再是分段聆听,最后再整体聆听。第一次聆听:“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活泼)第二次聆听:“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两部分)“你能将我们听到的第一个部分的喊号子模仿出来吗?我们也来模仿刚才听到的喊号子,老师领,你们喊。”第三次是聆听歌曲的演唱部分:“说说可以分为几大乐句?”(2个)第四次聆听是教师弹奏第一大乐句,“你觉得这个乐句要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去表现?”;第五次聆听是教师弹奏第二大乐句,“第二大乐句分为四小句,哪几句是相似的?”;第六次是整体聆听,“不同乐段的情绪有什么不同?”教师的提问要有的放矢,才能引发学生高效、专注地聆听。

2.榜样示范,共同倾听

在引导学生倾听时,教师不是冷面裁判员,而要真正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学习。许老师时而让学生跟着音乐默唱,时而让学生跟着旋律进行简单的律动,同时仔细观察学生在聆听过程中的各种音乐行为,以此来检测教学效果,并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我。

(二)关注情感体验

“如何使歌声更富有感染力?”许教师通过示范、对比、模唱等各种形式让学生体会表情达意的方法。

第一步:在讲授“号子”定义时,许老师让学生先了解生活中的“一领众和”,以及号子的声音特点,再让学生欣赏打麦号子的视频,这时让学生动手试一试,学生就会自然而然产生强烈的表现欲。

第二步:歌曲主要乐句的演唱部分,这也是歌曲教学中最大的亮点所在,每一个步骤都深思熟虑,足以体现了许老师对音乐教育理念的深度解读和坚定的儿童立场。第一大乐句,许老师通过九次不同形式的教唱,一步步由浅入深地表达情感:(1)教师弹奏,学生聆听;(2)教师弹奏,学生哼鸣;(3)教师弹奏,学生张口默唱;(4)教师弹一句学生唱一句;(5)教师连续弹奏两句,学生模唱;(6)教师弹第一大乐句,学生连起来演唱;(7)教师加快速度、增强力度弹奏,学生演唱;(8)教师弹琴,学生巩固所学,跟琴演唱;(9)教师指导学生加入感情演唱。

第三步:在“喊号子、接号子、打麦子”环节,老师、学生分别领唱,其余学生和,在同学们都能熟练“喊号子、接号子”后,许老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帽子、毛巾、连枷道具模仿劳动动作,再由一名学生当鼓手加油鼓劲,学生们在这样的氛围中演唱,歌声自然充满了情感与美感。

三、运用音乐术语,体现音乐思维的灵性。

要想让表达音乐的语言充满了智慧与灵性,我们不能忽略“音乐要素”这个“专业术语”,懂得了“音乐要素”的意义,我们才能找到情感表达的源头。

首先是力度,许老师让学生找出变换拍子四三拍出现的地方,问:“这里的节奏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该用什么力度来演唱?”学生通过讨论,认为“呵呵嗨”要唱得强,“海棠花儿哟哟”就要与前面一句形成对比,稍弱一些。许老师又说:“这里的节奏拉长了,干活虽然有点累,但是心里美滋滋,可以单独让女声来表现吗?”音色不一样,歌曲的力度自然变得弱一些了。

接下来变换速度,师:“干活时有了号子的陪伴,劳动都会变得有滋有味。但是如果整首歌都用同一种速度演唱,你肯定觉得枯燥,怎样更好地调动大家的情绪呢?”许老师先不否定大家的看法,用不同的速度对比演唱,最终让学生体会到了“变化”的乐趣,驾驭歌曲的能力也增强了。

四、拓展音乐视野,培养音乐思维的能力

音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音乐是连接艺术与生活的桥梁,学生通过了解音乐与外部的联系,可以增长见识、拓宽音乐的视野,有了传统文化的浸润,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就更有深度与广度了。

许老师借助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一开始让学生欣赏了靖江的《打麦号子》视频,最后在拓展环节出示了由靖江方言演唱的《打麦号子》,并带着学生尝试用靖江方言表达歌曲的意境。在文化传承方面,许老师让音乐增添了浓浓的文化色彩,在演唱、表演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了,审美意识也逐步得到提升。

许老师在整节课中,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立意新颖、方法独到,围绕教学目标,深度挖掘歌唱课程的核心内容,而学生在这样开放的课堂,完全释放了天性,音乐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最大的发展,音乐课堂因此在号子声中浅吟低唱,轻舞飞扬。

这样的教研活动不仅对上课教师本人,也是对我自身教学理念、教学水平和知识储备的一次考验,尽管不能停歇的学习、反思、总结是对自己的挑战,但时时刻刻能感受到自我的不断成长,内心必然充满了欣慰,而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更是对我们倾情付出最好的馈赠。

参考文献

[1]许卓娅,戴海云.义务教育教科书 音乐四年级(上)[M].南京: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16:66.

[2]何秋瑜.立足音乐本体,开启音乐思维[J].中国音乐教育,2014(3).

[3]薛辉.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