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06-11徐秋石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输卵管妊娠甲氨蝶呤米非司酮

徐秋石

【摘 要】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定本院收治的15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为研究时段,遵循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分观察组、对照组,每组患者为75例。对照组采纳甲氨蝶呤保守,观察组采纳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比较包块直径、β-HCG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包块直径、β-HCG均低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可有效改善输卵管妊娠患者病情,降低β-HCG水平,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关键词】 米非司酮;甲氨蝶呤;输卵管妊娠;临床效果

文章编号:WHR2018071003

输卵管妊娠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是指受精卵在输卵管妊娠,输卵管妊娠具有病情发展快、危险性高等特点,随着孕囊的逐渐增大,输卵管发生破裂的概率会逐渐升高,极易引发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有效弥补了手术治疗的不足[1]。在上述研究背景下,本文作者为了分析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特随机选定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5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展开研究,做出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前提下开展本研究,选定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5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为研究时段,遵循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分观察组、对照组,每组患者为75例。观察组年龄为20~42岁,平均年龄为(31.26±6.26)岁;停经时间为1.1~3.0个月,平均时间为(2.12±0.26)个月。对照组年龄为21~40岁,平均年龄为(31.21±6.21)岁;停经时间为1.5~3.1个月,平均时间为(2.17±0.21)个月。两组基线资料相比,P>0.05不具统计学差异,可比较。

诊断标准:均满足第8版《妇产科学》[2]中对输卵管妊娠的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1)满足保守治疗指征者;2)满足上述诊断标准者;3)年龄在18周岁以上者;4)自愿参加本次研究者。

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不健全者;2)配合度、依从性较差者;3)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4)病情严重需手术治疗者;5)合并心衰、肿瘤者;6)存在听语障碍、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注射用甲氨蝶呤(国药准字H32026443;生产企业:江苏恒瑞医药有限公司;规格:0.1g),单次计量肌内注射(50mg/m2)在治疗第四日和第七日测血清HCG,若治疗后4~7日血HCG下降<15%,重复计量治疗。

1.2.2 观察组 甲氨蝶呤用法用量与对照组一致,予以米非司酮片(国药准字H20033551;生产企业:湖北葛店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规格:25mg),50mg,口服,隔12h一次,连续治疗3d,在治疗第四日和第七日测血清HCG,若治疗后4~7日血HCG下降<15%,重复计量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包块直径、β-HCG(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包括所有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的包块直径、β-HCG。

1.3.2 临床疗效 1)β-HCG水平恢复正常,盆腔包块消失为有效;2)β-HCG水平变化不明显,盆腔包块变化不明显,甚有增大迹象为无效。两者之和除以总例数,即为总有效率[3]。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4.0软件统计展开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包块直径、β-HCG水平)用(±s)表示,展开t检验;计数资料(临床总有效率)以n/%表示,展开χ2检验。若P<0.05,则表示组间对比具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包块直径、β-HCG水平对比

包块直径、β-HCG:两组治疗前P>0.05,不具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

2.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显著较对照组高,两组分别是97.33%、82.67%,P<0.05,具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宫内节育器、剖宫产术、人工流产术应用频率的不断增高,输卵管妊娠的发生率不断增高,且发病人群有年轻化趋势,与此同时,不愿手术以及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人较多,因此输卵管妊娠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4]。甲氨蝶呤属于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结合二氢叶酸还原酶,阻四氢叶酸还原酶形成,从而抑制嘌呤核苷酸、胸腺嘧啶核苷酸,破坏绒毛,促使滋养细胞死亡,制约胚胎的发育,促使其死亡并脱落,单纯甲氨蝶呤治疗效果一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米非司酮是一种新型药,属于抗孕激素范畴,主要作用部位是子宫内膜,与糖皮质激素受体以及孕酮受体结合之后,对其增生、分化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促进绒毛变性脱落,降低机体β-HCG水平,促进黄体溶解,导致孕囊死亡,与甲氨蝶呤联合,协同作用,可降低输卵管破裂的风险[5-6]。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包块直径、β-HCG显著较对照组低,总有效率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证实了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在输卵管妊娠治疗中的有效性、可行性,在临床中借鉴、参考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输卵管妊娠患者采纳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可有效降低机体β-HCG水平,破坏孕囊着床、孵育的的环境,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解瑞成.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4,54(22):79-80.

[2] 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8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 杨成芬,危秀蓉,殷显霞.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2):95-96.

[4] 黄红英.米非司酮聯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06):160.

[5] 彭春华.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联合宫外孕Ⅱ号方加减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2):108-110.

[6] 齐颖.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15(10):106-107.

猜你喜欢

输卵管妊娠甲氨蝶呤米非司酮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分析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甲氨蝶呤片,误用有风险
中药汤剂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分析腹腔镜与开腹保留输卵管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
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引产中的安全应用
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不同手术方式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术在输卵管妊娠诊治中的价值
垂体后叶素预处理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中的临床价值
乳腺癌术后静点甲氨蝶呤的不良反应及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