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事议题引领下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建构

2019-06-11侯新旺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标准

侯新旺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作为一门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其育人价值实现关键在于议题引领下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建构与实施。“从中美贸易摩擦的利益博弈看国家利益至上”框题教学通过时事议题引领—活动创设实施—核心素养导向的设计模式与课堂操作,探索活动型学科课程建构的现实路径,为有效开展新课程标准导向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案例与参考。

关键词:课程标准;活动型学科课程;时事议题;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高中思想政治定性为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这一性质定位,根本在于通过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建构与实施实现高中思想政治特有的育人价值。课标落地关键在于课堂转变,教师要依据文本内容,以恰当的议题为引领,以有效的活动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要旨,即实现“议题引领—活动创设—素养导向”的教学逻辑建构。

笔者在执教《政治生活》第八课第二框“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时,围绕“中美贸易摩擦,你怎么看”这一时事议题,设置有价值的学习任务,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助中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开展序列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通过活动型学科课程建构与实施,促进学生知能素养提升发展。

一、以时事议题为引领,坚持现实关切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与时事政治教育相互补充。“中美贸易摩擦”是当前社会关注度很高的热点话题之一,也是学生极感兴趣、乐于交流的时事话题。但话题不等于议题,话题转化为议题需要提出真实问题,雕琢具体情境,学生能开展探究活动。为此,笔者将“中美贸易摩擦”的话题设计成“中美贸易摩擦,你怎么看”的时政型待议之题。

时事议题的选择要兼顾社会关切与学科内容。时事议题既要包含学科具体内容,又要聚焦社会热点热词,既要有开放性与引领性,又要能体现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中美贸易摩擦,你怎么看”是一组结构化议题,在“如何认识中美贸易摩擦现象”的核心议题统领下,设置成“描述(是什么)—论证(为什么)—评价(怎么看)—决策(怎么办)”的子议题链,四个可议之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这一结构化议题与教材主体内容之间存在严丝合缝的对应关系(见表1)。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活动型学科课程要以议题的方式提示课程内容。时事议题的探讨必须有机嵌入学科内容,将时事加工成的情境素材与教材主干内容有机对接,而不能游离于教学文本之外。基于此,才有了本节课变式框题“从中美贸易摩擦的利益博弈看国家利益至上”的构筑以及“中美贸易摩擦,你怎么看”四个子议题引领下的教材主干知识的提炼与分析。

二、以活动实施为关键,坚持任务驱动与过程设计相融通

活动型学科课程建构的关键在于操作。有效的活动实施需要设置有价值的学习任务,采用序列化的活动设计,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时事议题引领下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过程有四个着力点:实验、参考、发表、检讨。实验就是具体设计和操作流程;参考就是文献参考与理性分析;发表就是表达展示与分享成果;检讨就是多元评价及反思改进。这四个着力点形成“做”的链条,一环连一环,一步深一步。实验是统领,参考、发表与检讨容纳其中。

在“从中美贸易摩擦的利益博弈看国家利益至上”教学中,笔者设计了“撰写时事评论—分享整合观点—互助小组探究—课堂教学展示—测评反思改进—二次教学展示”的活动流程。这一流程,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让学生去设计,课堂让学生去讲授,效果让学生去评价,教师从主导者地位向指导者、参与者、共建者身份转变。

基于不同经验、参考不同素材,学生撰写的《中美贸易摩擦,你怎么看》时评聚焦于“中美之间为何会出现贸易摩擦”“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面对贸易摩擦,中国如何作为”“中美贸易摩擦未来的走向”等视角。笔者将从不同角度分析的代表作品拿来与大家分享,并将撰写者集中起来,成立互助小组,指导他们合作探究,进一步开展时事资料查询、教材文本分析、教学课件制作,为课堂展示做先期准备。小组成员各自写出设计方案,发到共建群中,相互品鉴赏析,取长补短,形成最终教学设计,并推举出教师角色演绎者。凝聚集体智慧的教学展示后,“小老师”就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和大家作了分享并就上课情况进行自评,互助小组的代表也向大家介绍了整个探究活动的运作情况,全班同学根据事先发放的评价表进行评价(见表2)。

反思改进后的二次教学在其他班级进行,因为对“外来小老师”的新鲜感和各方面优化后的二次授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经历了困难,解决了问题,完成了任务,往往成功的喜悦会更加强烈。同时,“教别人”作为学习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授课者更好掌握学习内容。

三、以培植素养为要旨,坚持目标设定与学习设计相统一

核心素养是对真实情境的认知、辨别、顿悟,以及知识、能力、态度的综合体现。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价值,应专注学科核心素养的行为表现。在本框题教学建构中,笔者以序列性活动为依托,時事评论、合作设计、课堂表达、自评他评、二次教学中都预设了素养目标。

“中美贸易摩擦,你怎么看”作为可思考、可探究、可评价、可反思的时事议题,具有教育教学的大格局、大视野,其内在意涵具有丰富的、现实的、可扩展的解释空间,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基础上,围绕子议题链开展有效活动,推进学生思维不断进阶,有利于在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启迪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比如,在“评价中美贸易摩擦”时,学生能否多角度(对中国、对美国、对世界)评价影响,能否一分为二地评价贸易摩擦对中国的影响,能否从短期和长远来评价贸易摩擦对中国的影响等,以此来判断学生是否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判断其科学精神素养的高低。又如,在“面对贸易摩擦,中国怎么办”的子议题探究中,通过学生对中国应对之策的分析,从他们的理性判断与价值选择中,观照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程度。

发展核心素养的学习具有综合性、群体性特征。本框题教学,通过互助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整合文本内容与时事情境的创新能力、教学设计优化中对问题的深度思考能力、思维碰撞中的批判反思能力与合作沟通能力等;通过教学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知识建构能力、互动能力以及渗透在课堂教学中的国家认同、科学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建立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发展性评价机制,通过学生自评、使用评价表、二次教学,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政治认同度、价值判断力、社会参与能力等,较全面地反映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

总之,活动型学科课程要坚持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在活动中生成知识、培养能力,落脚点在于活动育人,使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真正得到提升。本次活动型学科课程将教学放大到完整的系统性活动中加以建构,把学生的成功放在更长的时间轴上来考量,场域上跨越了45分钟的课堂,这对逼仄的学科教学时间提出了挑战,如何协调好这一矛盾还值得深入探讨。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标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思政课教学研究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育部出台《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
关注课堂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