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德彪西《贝加莫组曲》的不同演绎版本

2019-06-11董琪

北方音乐 2019年2期
关键词:德彪西对比

【摘要】德彪西是法国作曲家,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他早期钢琴作品创作于1884-1900年间,包括《贝加莫组曲》,它的灵感来源于象征派诗人魏伦的《假面具与贝加莫》,它本是反映了古代时期假面舞会情景,而德彪西在创作这首组曲时是以巴洛克时期组曲形式进行模仿的,由《前奏曲》《小步舞曲》《月光》《帕斯皮耶舞曲》四个部分组成。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三位钢琴演奏家的演绎版本,从演奏的技法和情感上的处理等方面入手,总结、提炼三位演奏家的特点和优势,从而能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演绎这首作品,为更多的钢琴学习者们提供指导性借鉴。

【关键词】德彪西;《贝加莫组曲》;对比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作品带有奇异的幻想因素、朦胧的感觉和神奇莫測的色彩。他的和声细腻、繁复,配器新奇而富有色彩,旋律略带冷漠飘忽的感觉。《贝加莫组曲》是德彪西创作生涯中最早创作的作品,简明的三段体曲式结构、自由转变的调性、打破传统的和声配置,这种早期音乐的特点都浓缩在了《贝加莫组曲》中。

本文通过对和声、曲式、调性等的分析来全面研究《贝加莫组曲》。结合瓦尔特·吉泽金Walter Gieseking、弗朗索瓦Samson Francois、阿尔多·契科里尼Aldo ciccolini三位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的世界级钢琴大师演绎的《贝加莫组曲》所显现的共性特征与个性化表现,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演奏家的技术特征、审美倾向以及艺术处理方式等,为更准确地理解、演绎这首作品提供一个全面、立体、综合的参考。

一、《贝加莫组曲》概述

(一)简述

《贝加莫组曲》是德彪西的早期作品。由《前奏曲》《小步舞曲》《月光》《帕斯皮耶舞曲》四个部分构成。

《前奏曲》是这首组曲中复调性最强的,它的意境多变,甚是优美。

《小步舞曲》是源于法国乡村的三拍子舞曲,以回旋曲式而写成。它不同于巴洛克时期的小步舞曲,而是运用了古钢琴的音型,迁巧柔弱。德彪西对主题的灵活运用增强了小步舞曲的感觉,富于情绪上、色彩上的转变,充满艺术趣味。

《月光》是这首组曲中最出名的一首,该乐曲以细致如流水般的情愫,描绘了一幅让人心醉神往的柔情月色。

《帕斯皮耶舞曲》乐曲,最早的标题是“帕凡舞”,在出版前又改名为“帕斯皮耶舞曲。”它是一首法国的四拍子的小步舞曲,非常活泼与典雅。从肢体节奏和伴奏形态上看都很传统,但是这首作品又有很新颖的地方,功能之外的和声搭配、节奏上的三对四、相同旋律的不同色彩,都体现了德彪西追求新音乐的理念。

(二)作品分析

1.《前奏曲》

该乐曲为F大调,是有再现的三部曲式,共89个小节。呈示段A在F大调上,由1-10小节和11-19小节这两种素材的乐句构成,节奏规整。中段B段从F大调转到了a小调上,此段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为20-43小节,有着神秘的色彩。第二主题为44-65小节,迷幻而庄严。再现段A回到F调,呈现出呈示段A的第一个乐句,然后至尾声把全曲推向高潮,在宏伟的气势里结束。曲式结构图见表1:

2.《小步舞曲》

该曲为a小调,是带尾声的回旋曲式,共104小节。主部A是在a小调上,此曲为单三部曲结构,过渡到第一插部B是通过18-21小节,它是属于单二部曲式结构。在此部中,乐段有调性上的转移,22-29小节是降B大调,30-37小节回到了d自然小调,38-41小节又转到了a自然小调上,由此引出了主部A,此部在a旋律小调上进行重复的变奏,带有跳跃性并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二插部C在a自然小调上,它也是单二部曲式,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为50-57小节,快速连贯,第二主题为58-72小节,它将三拍子改为二拍子,有些沉稳。主部A又转到降E大调上,在段落中调性也出现了几次转变,在前两小节中也有着变奏发展,但没有了跳跃性。到了第三插部调性相对稳定,主要在升f小调上,为一部曲式结构,它是对第一插部B的第二主题进行了模近,直至尾声。尾声回到了a自然小调上,极弱的体现,使全曲安静地结束。曲式结构图见表2:

3.《月光》

该曲为降D大调,是带尾部的单三部曲式,共72小节。A段在降D大调上,此段由1-14小节和15-26小节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月色朦胧富有诗意,第二部分迷雾散去呈现出了皎洁的月光。B段也在降D大调上,在37小节出现了转调,到了E大调上,然后再在43小节又回到了降D大调,此段也由两部分组成,27-42小节为第一部分呈现了湖面上波光粼粼的景象,43-50小节为第二部分描写了月色开始渐行渐远。A段依然采用降B大调,此段和尾声是对A段、B段第一部分的不完全再现及发展,明月如画而宁静。曲式结构图见表3:

4.《帕斯皮耶舞曲》

该曲为升f小调,是带再现、有尾声的三部曲式,共156小节。A段由两个主题构成,1-38小节为第一主题,在升f自然小调上,乐段中左手的跳音像舞步一样,表现的十分活泼。38-58小节为第二主题,它是在第一主题的属调升c小调上进行的,旋律具有异国风情,像是展现了一幅舞蹈画卷。B段也由两个主题构成,59-75小节为第一主题,回到了A大调上,76-87为第二主题,88-105为B段第一主题的再现部。运用了前面的材料进行的展开。A段再现了A段的第一、二主题并插入了B段第一主题,直至尾声。中间经过几次转凋,最后又回到升f小调。曲式结构图见表4:

二、分析德彪西《贝加莫组曲》三种演奏版本

(一)三位演奏家介绍

1.瓦尔特·吉泽金Walter Gieseking

1911年在汉诺威音乐学院学钢琴,师从K·莱默尔。1915年,他演奏了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连续在汉诺威举行了6次独奏会。他是拉韦尔和德彪西作品的权威诠释演绎者。他演奏清晰,透明的音色、细致的指触,善于运用踏板。

2.弗朗索瓦Samson Francois

6岁时登台演奏。11岁,获法国的尼斯音乐学院钢琴演奏奖,后去意大利和南斯拉夫继续学习钢琴。1939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师从科尔托。演奏曲目包括肖邦、德彪西、拉威尔等作曲家的作品,最为著称的是演奏德彪西和肖邦的作品。

3.阿尔多·契科里尼Aldo ciccolini

原是意大利人,后加入法国国籍,在巴黎音乐学院里教了十几年钢琴,也可称之为法国钢琴家。契科里尼的钢琴艺术,是一种比较生动、风格感把握准确的艺术。

(二)三种演奏版本的比较分析

1.速度处理上的比较

(1)《前奏曲》

这首乐曲在速度上是Moderato中板,后面还加有tempo rubato“自由节奏”的标志。三位钢琴演奏家在速度上的整体把握有所差异。在演奏这首作品时瓦尔特·吉泽金总用时为3分34秒A47秒B1分A54秒,尾声32秒,弗朗索瓦总用时为3分53秒A47秒B2分01秒A37秒,尾声28秒,阿尔多·契科里尼总用时3分59秒A58秒B2分01秒A38秒,尾声22秒。可看出在这首乐曲的速度处理上,阿尔多·契科里尼的处理稍稍拖沓了些,瓦尔特·吉泽金的处理更干脆利落,而弗朗索瓦的处理尽可能地忠于原谱。具体细化的乐曲的各个段落,更可看出三位钢琴演奏家在二度创作中整体构思和编排上的差异。

(2)《小步舞曲》

这首乐曲开头速度标注为Andantino小行板,A段的上方,速度标注为pp et tres delicatement很弱且精致,揭示了该乐曲的演奏要有适度的速度和敏锐的触键。瓦尔特·吉泽金总用时3分23秒A43秒B35秒A18秒C36秒A”23秒D29秒,尾声19秒。弗朗索瓦总用时4分05秒A50秒B33秒A17秒C37秒A”23秒D35秒,尾聲45秒阿尔多·契科里尼总用时4分32秒A60秒B53秒A21秒C46秒A”36秒D37秒,尾声19秒。三位钢琴演奏家在速度上的整体把握依然有明显的差异,阿尔多·契科里尼用时最长,而瓦尔特·吉泽金用时最短,在这首乐曲中依然保持了各自的风格。

(3)《月光》

这首乐曲在速度上标记为Andante tres expressif非常富有表现力的行版,这样的标记在情绪和速度上都提出了要求。瓦尔特·吉泽金总用时5分11秒A1分54秒B1分22秒A1分15秒,40秒。弗朗索总用时3分45秒A1分20秒B1分08秒A50秒,尾声27秒.阿尔多·契科里尼总用时5分13秒A1分59秒B1分21秒A1分18秒,尾声35秒。瓦尔特·吉泽金、弗朗索瓦、阿尔多·契科里尼演奏的速度都保留了各自的风格和习惯。这首乐曲的速度上瓦尔特·吉泽金和阿尔多·契科里尼处理的速度几乎差不多,弗朗索瓦的用时最短。

(4)《帕斯皮耶舞曲》

这首乐曲的速度标记为Allegretto ma non troppo不过分的小快板。一个合适的速度是成功演奏这首乐曲的关键。瓦尔特·吉泽金总用时3分38秒A1分18秒B1分03秒A55秒,尾声22秒。弗朗索瓦总用时3分42秒A1分27秒B60秒A55秒,尾声20秒。阿尔多·契科里尼总用时3分37秒A1分24秒B57秒A59秒,尾声17秒。这一乐曲三位钢琴演奏家在速度上的把握最接近,也是在整体处理上变化最小的,他们都在各自的风格里遵循了作曲家德彪西的核心思想,并进行着细节上的二度创作。

2.节奏、力度、音色上的比较及个版本的特色和优势

(1)《前奏曲》

瓦尔特·吉泽金的演奏几乎都是遵循作曲家所给出的标记,对于自由节奏把握非常好,在整体节奏上的处理也很准确,饱满不拖沓。尤其是他在演奏展开部B段时,似水流般,又有着东方情怀;他对乐曲中含有三十二分音符的几处地方(第20、22、24、26、27、28、29、36、38、40、42小节),左右手交替处理很自然,其他两位钢琴家也有相似的琶音处理,但总体上的感觉没有瓦尔特·吉泽金的演奏有吸引力。

而弗朗索瓦的演奏,可以看出他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理解。他在节奏、力度、音色上的把握也恰到好处,乐曲整体的处理虽没有瓦尔特·吉泽金那么严谨,但也没有过分的自由,听起来也十分舒服。

阿尔多·契科里尼的演奏也是在完全尊重作曲家的基础上进行的二度创作,也显现出了阿尔多·契科里尼在音乐上的洞察力和自己独特的演奏方式,特别是在第52-59小节的地方,他的左手跳音处理从以往的朦胧感,变得清晰而短促,表现得更为幽默风趣。这样的二度创作也让我们更为欣赏。

(2)《小步舞曲》

瓦尔特·吉泽金的演奏在音色控制上很自如,如多声部的演奏、装饰音、双音等有技术难度的地方都把握得很好。他在这首乐曲的速度控制上属快速度的小行板和中版比较接近,对于这首乐曲,是合适的选择。

弗朗索瓦的演奏,速度上为中速,既不是很拖沓,也没有凸显自己的个性,整体掌握非常规整,他对和声的感觉也很敏锐,和弦色彩上的对比也非常细腻。

阿尔多·契科里尼的演奏,在音色的掌握上依然很出色,但是节奏、力度上的处理有些过于自由,有些地方忽快忽慢的变化,缺少了闪光点。

(3)《月光》

瓦尔特·吉泽金的演奏恬静淡雅,没有过多渲染,勾勒出了月色的美,富有诗意。他对层次的把握也是炉火纯青,仔细地聆听似一幅画近在眼前,月光、树影、微风……瓦尔特·吉泽金对于节奏的掌握很是严谨,无论是二连音还是六连音,甚至是十六分音符与八分音符之间的转变都极其准确。

弗朗索瓦所的演奏速度节奏上偏快,而过快的速度让人内心的期待值没有那么强烈,似乎差了那么一点点。但是他弹奏的再现段非常柔和令人心旷神怡。

阿尔多·契科里尼的演奏很是浪漫,情绪上多变化,特别是结尾处做缓慢处理,像是时间静止一般,让人有无限的遐想。

(4)《帕斯皮耶舞曲》

瓦尔特·吉泽金的演奏非常干净细致,他在左手上的控制非常完美,乐曲整体的掌握含蓄而不张扬,又让人无法模仿,这才是真正的技艺。

弗朗索瓦所演奏的每个音符都表现出丰富迷人的魅力。他对乐曲的理解一点儿也没有违背作曲家的本意,反而音乐上的独特性二度创作升华了作曲本身。在乐曲59小节开始的主题上,每次都会有不同的标记符号,而弗朗索瓦完全按照乐谱中的标记进行演奏,细致而又不失情趣。

阿尔多·契科里尼的演奏听上去不是很细致,感觉不是每一句交代的都那么清楚,有几处的渐强略显突兀,不过对于音色的控制非常好。

总体而言,瓦尔特·吉泽金演奏的《贝加莫组曲》含蓄自然、严谨。在技巧的展现上也体现出了音乐的魅力,严格按照作曲家的意图来进行演奏。弗朗索瓦的演奏有很强的个人风格,极具个人魅力。阿尔多·契科里尼的演奏更为细腻,撩人心弦。

三、结语

《贝加莫组曲》显示了德彪西早期作品的钢琴音乐风格。想要精准地演绎这首作品,一定需要长时间的过程才能磨练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包含演奏者手指上的技巧训练和自身良好音乐修养的形成。我们在接触任何作品时,不应是单纯按照原谱上的标记进行演奏,而应多了解作曲家的成长背景、创作风格、音乐上的主张及作品创作时的环境、内部的曲式结构等方面,更全面综合地运用音乐思维,将乐思融入到技术中,从而更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容。此外,我们还要从各个方面搜相关资料、不同版本的演绎进行分析比较并合理借鉴,充分地了解各个演奏版本的特点和优势,然后结合自身的理解去更好的表达、进行演奏。

当下,有關于钢琴演奏方面的研究一直在不断进步。本文选取德彪西《贝加莫组曲》不同演奏版本进行分析,希望能给钢琴演奏者在演绎这首作品时有更多的启发提供些许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周薇.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中国艺术教育大系:西方钢琴艺术史(音乐卷)[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

[2]杜晓十.和声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周铭孙.感受德彪西[J].钢琴艺术,2012(7).

作者简介:董琪(1995—),女,汉族,江苏徐州,硕士在读,江苏师范大学,研究方向:音乐。

猜你喜欢

德彪西对比
美丽的邂逅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关于拉威尔《水的嬉戏》与德彪西《水中倒影》的情感比较分析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影响脚斗士与跆拳道运动项目发展因素的对比分析
印象派音乐中管弦乐的语言形成分析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午后的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