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曲《平湖秋月》演奏探究

2019-06-11吴佩芳

北方音乐 2019年4期
关键词:曲式结构创作背景演奏技巧

吴佩芳

【摘要】 陈培勋先生的钢琴曲《平湖秋月》是一首较为成功、极具代表性的改編类中国钢琴作品,是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作品改编类钢琴曲中的精品之一。作品不仅保留了民族音乐元素,还充分发挥了钢琴独特的“多声部”优势,用丰富的音色、织体尽情表现音乐的魅力。本文从《平湖秋月》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及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平湖秋月》;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一、创作背景

《平湖秋月》又名《醉太平》,原为广东著名音乐艺人、作曲家吕文成笔下的名曲,其意境空灵、幽深、惆怅、美妙。1975年,我国著名作曲家陈培勋先生根据同名粤曲将其改编成钢琴独奏曲《平湖秋月》,作品保留了原有的柔美曲风和典雅气质,并突出了各种钢琴琶音音型,将迷人的江南湖光月色、良辰美景如诗如画地描绘出来。作品依循中国传统美学原理,动静结合、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达了作曲家对祖国大好河山及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感受与热爱。

二、曲式结构及演奏技巧

全曲多以bD同宫系统中的宫、羽调式相互交替为主。各段音乐由宫或徵调式开始,结束在羽调式上,上五度移宫形成调式转换,音效柔和自然、意味淡雅,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五声调式的特点。曲式结构为:引子+主题+变奏一+变奏二+尾声。

(一)引子(第1-2小节)

左手持续的五度低音衬托出右手三十二分音符的律动,营造出一种空灵、虚无缥缈的意境,快速地听众如身临其境。左手手指应运用手臂的力量触键到底、下键慢而深。右手连续的三十二分音符犹如缓缓流淌的水声,弹奏时五个手指放平、用指腹贴键弹奏,保持乐曲的连贯性与歌唱性;控制好指尖的力量,声音轻柔而饱满,可随音乐线条的流动性做渐强的力度处理,犹如安静的湖面上荡起微波连连、波光粼粼,湖水轻泛起涟漪,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春江花月夜”图,为接下来主题的进入做好铺垫。

(二)主题(第2-9小节)

由第2小节最后四个音进入主题。右手琶音和弦及短倚音的加入是为了模仿改编前作品的主奏乐器“高胡”的音色,其音质柔美纯净、音色高亢明亮,丰富的琶音形象描绘出水中的月影随着微风时聚时散。弹奏时将指尖的力量集中在琶音和弦的最高音,音色要亮、透,气息要连贯。左手持续的三十二分音符衬托出右手的琶音旋律,把听众带入清新、典雅的境界,应贴键弹奏,让音乐流动起来。

(三)变奏一(第10-13小节)

第10小节起主旋律转为左手,右手由三十二分音符变为六十四分音符伴奏音型,通过一连串快速音型的弹奏来模仿“古筝”的刮奏,如行云流水一般,营造出一种朦胧感。密集的六十四分音符伴奏织体在速度方面加快了一倍,整个音乐情绪由之前的婉转如歌变得活跃起来。弹奏时右手手臂、手腕要运用自如,手指动作幅度小,指尖的力量要集中且积极灵活,声音轻柔、均匀而不虚,并随着音乐的跌宕起伏做出流动感,音高上行做渐强处理,反之亦然。左手浑厚的十六分音符低音旋律与右手明亮的高音区形成鲜明的对比,可用“高抬指、慢下键”的方法弹奏,以获得浑厚、歌唱性的音色。

(四)变奏二(第14-22小节)

全曲的高潮部分。第14-21小节大量的六连音、七连音、九连音、十连音及十二连音等复杂、多变的节奏型相继出现,逐渐扩大了乐曲的张力,将旋律不断推向高潮,把音乐烘托得更有气势,通过之前的层层铺垫让高涨的音乐情绪在此处得到尽情的抒发,赞美了大自然的无比秀丽,而左手流动的伴奏织体继续衬托出月夜的宁静。其中,第14-17小节由高、中、低三个声部构成。右手高声部形象地模仿出“高胡”明朗、清澈的音色,弹奏时应着重突出隐伏在六连音中带有保持音的高音旋律,手的重心要侧向高声部的小指,指尖牢牢站稳且尽可能连贯弹奏;中声部是伴奏,力度要轻柔。一只手控制好两种声部不同的层次,使旋律更具立体感。左手低声部跳音则是对右手高声部旋律的重复与强调。因此,弹奏时不仅要注意音准、节奏的准确把握,还应处理好各声部间的层次关系及强弱力度的对比。第15-17小节,作曲家通过右手带八度的装饰音再次模仿“高胡”的滑奏效果,左手多次的震音伴奏织体模仿“扬琴”的轮奏、滚奏技巧。从第19小节起,三处相同的短、小排比句之后音乐情绪由激动的心境渐渐归于平静。

(五)尾声(第23-26小节)

第23小节左手三十二分音符的出现与乐曲首尾呼应,右手运用四个颤音进入全曲的尾声,好似箫的颤吟,最后在一连串的颤音后,逐渐以右手单音的形式结束全曲,仿佛雨水滴落入水中激起层层涟漪,雨停歇了,涟漪消散,水面逐渐恢复平静。弹奏颤音时可做一些力度变化,音量由强及弱,声音由近及远,弹奏出虚幻飘忽的音色,让听众随着月色渐行渐远,直至曲终。

三、速度的处理

全曲的速度标记为Lento(慢板),音乐韵律相对平稳、舒展,4/4拍子贯穿于全曲,虽然没有出现变拍子,但由于作曲家运用了大量的琶音、颤音及六连音、七连音、九连音、十连音、十二连音等复杂的节奏型,以至全曲速度自由、多变,如果按照谱面的速度来弹奏会显得机械、呆板,缺少音乐的流动感,这就要求演奏者充分发挥想象力、拓展乐曲的意境,将其内在神韵完美地演绎出来。第8小节模仿“扬琴”的敲打,随着音量的渐强,速度可以稍微渐快一点。第9小节rall连续的四个琶音需做渐慢处理,第10小节a tempo(恢复原速),接下来第20小节poco rit(稍微渐慢)、meno mosso(稍慢)、a piacere(节奏随性处理),第22小节largamente(宽广地、庄重地)以及七连音、九连音等各种不规则节奏组合的地方需要演奏者发挥一定的即兴性,速度要把握恰当。乐曲结尾的颤音是自由延长,在此处可稍作停留,酝酿一下再呼吸换气。作曲家在原曲的基础上将旋律段落衔接在一起,全曲速度时快时慢、张弛有度,更加体现了我国传统民族化节奏的特点。

四、踏板的运用与意境的表达

“踏板是钢琴的灵魂”,这是众所周知的名言,但踏板的运用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与即兴性。因此,演奏者不仅要有娴熟的弹奏技巧,还应从根本上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乐曲的内涵和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意图,使自身情感和乐曲融为一体。《平湖秋月》是抒情、优美的曲调风格,延音踏板和柔音踏板相结合运用可凸显乐曲强与弱明暗色彩的对比,使音色更加丰富。例如,乐曲引子部分右手三十二分音符的出现营造出一种朦胧、虚幻的音响效果,踏板要踩到底而且长一些,才能使乐曲呈现出令人遐想的意境。第10小节右手密集的琶音伴奏织体,表现出旋律气韵深远和此起彼伏的朦胧感,可适当加入柔音踏板,以便于更好地控制音色和音量。作曲家运用感叹式的音调进入尾声,这就要求演奏者在ppp极弱的音量中巧妙地演奏出长气息的句子,加入左踏板,手指一触即离,营造出缥缈虚幻的音色。踏板运用的最终指导者是演奏者的“耳朵”,准确、科学地运用踏板成为表达乐曲意境的关键。

五、结语

钢琴改编曲《平湖秋月》具有十分浓郁的地域性民族风格,它在保留原曲广东音乐精华部分的基础上,成功地将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洋乐器相结合,将古典音乐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真正实现艺术的“承古传今”,是一首颇有中国特色印象派音乐韵味的佳作。演奏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中国文化底蕴和艺术素养,还需了解中国作品“清、高、淡、远”的意境,才能凭借个人敏锐的音乐感觉展现出它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吕言.平湖映秋月琴音袅袅来——钢琴曲《平湖秋月》教学谈[J].才智,2012(20).

[2]王双燕.钢琴演奏中听觉的重要性[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6(3).

[3]刘畅.谈熟练的钢琴演奏技能[J].飞天,2011(10).

[4]沈鋆.论钢琴听觉素质及培养[J].红河学院学报, 2011(3).

猜你喜欢

曲式结构创作背景演奏技巧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赏析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和声曲式分析
浅析女高音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的演唱风格与艺术处理
舒伯特《D大调钢琴奏鸣曲》(D850)第一乐章创作特点分析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OP.10 No.2 第一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