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声乐演唱在教学中的传递与实践

2019-06-11冯丹

北方音乐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学技巧教学语言

【摘要】目前,高校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教师的观念、素质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这样大好的形势下,教学的多元化、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已经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值得我们对声乐教学的思维与方式做出一些思考与实践。本文通过几个方面对声乐教学做出一些想法与规划。

【关键词】发声技术;教学技巧;教学语言;结合作品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在教学中的客观条件就是每一个学生的先天条件不同,他们的嗓音条件是无法苛求的。但在教学中的技术练习可以达到殊途同归,将不同的嗓音通过教学训练成科学的演唱方法。但是,声乐演唱是抽象的、很难用一个固定的语言模式来传达。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自己的感受和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的观察,以精准、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给学生。除了技术训练之外,还要引导学生的表演意识与能力、与其他人配合的能力等。

一、发声技术的教学传递

(一)语言传授

声乐教学抽象难懂,在这个过程中语言的传授至关重要,需要教师的逻辑思维要强,并且还需要语言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与学生的沟通能力。

首先,最重要的环节——气息的运用。演唱时人体对于气息的积极把控,运用过程中与声音结合与掌控,气息是歌唱环节中的重要部分,是基础练习中的首要任务。演唱时将气息流淌不断地输入到胸腔,再将支点固定在腰部、腹部,才能把控住气息的走向、力度。可以通过一些通俗、言简意赅的词汇向学生传达,如叹息、吸气、打哈欠、吹蜡烛、闻花、学小狗喘气等用语。

其次,喉头位置也很重要。演唱时喉咙张开,状态稳定,保持住喉咙的稳定可以使声音气息流畅、平稳,杜绝了声音的颤抖与摇摆不定。

(二)言传身教

教师的演唱在教学中就是直观的“教学道具”,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很大。教师的亲自示范与演唱可以使学生能通过眼睛、耳朵感受不同的方法下的声音。这就需要教师具有精湛的演唱能力。包含练声过程、教唱曲目过程,遇到不好理解的地方,教师自然地将句子、发音演唱出来,使用夸张的口型来分解、放大演唱动作。这样学生对于需要处理的唱法便一目了然。所以,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将亲身示范与讲解相结合,使学生在示范中找到自己的演唱与教师的演唱存在哪些差异与不同,更直观地区分出正确与错误的声音,从而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与演唱习惯。

(三)演唱中教学

在课堂上经常听到的词语像气沉丹田、喉头位置等,指挥学生演唱的同时还会应付学生提出的另一个新的问题,加之抽象的语言,学生通常很难明白、领会到教师想要表达的意义,一节课上完,基本什么也没有记住。可以让学生发声,在发生过程中教师给予及时的更正,将错误纠正过来,使语言的抽象难懂转换为具体的发声实践,使抽象的语言、感觉变为真实的实践,这样,学生可以最快进入状态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学生领悟程度因材施教,一对一制定教学方法,适合该学生的理解能力,能够轻松了解教学意图。在练习中教学不仅让学生可以快速进入状态、找到方法,还对教师听觉的敏锐度和语言的精准度的一個非常有效的训练。

二、声乐演唱的表演能力培养

在教学中,对于情感的把握也是至关重要的。情感,需要在作品中感受,因此,作品的选择对于情感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比如,激昂慷慨的歌曲可以调动强烈的、蓬勃向上的情感;哀伤、婉转的歌曲可以带给人悲伤、忧愁的情感。所以说,要在作品中找情感,教师经常说的一句话, “想要感动别人, 首先要感动自己”。但是,丰富的情感如何能在演唱中准确的表达呢?

(一)观察生活

情感在生活中积累,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感受、体验,通常高校学生还在校园里,生活经历比较简单,情感的体验也不丰富,对生活的经验缺乏感受,那么,需要教师在教学之余督促学生在生活中多重视情感的体验,细心的观察,建立起对情感的培养,从单一的感受逐渐上升为细腻的、丰富的。

情感的体验有两种,一个是直接体验,一个是间接体验。直接体验可以通过与人的接触、旅行中的风景中获得,大学生的情感积累如果直接体验不够,那么间接的还可以观看电影、戏剧、舞蹈、阅读等方式中获得。在积累中建立头脑中的“记忆库”,在遇到相应的声乐作品时,演唱者可以对应的打开自己的“记忆库”,与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结合、升华,产生更为准确的新的情感,也就是“创作灵感”。

(二)表情的运用

歌曲演唱的外在表现就是面部表情,面部表情的掌握可以加强技术的表现能力,使歌声表达的情感更加生动、具有说服力。声乐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坚持表情的示范,也要同时要求学生在演唱时有表情,习惯成自然。如穆索尔斯基的《跳蚤之歌》,这部声乐作品的风格比较诙谐幽默,具有讽刺的情感,那么演唱这首作品时,演唱者就需要用多种笑声来诠释,如冷笑、苦笑、讽刺的讥笑等不同的笑,这些不同的笑就是来塑造人物的不同形象与个性。

(三)乐句的掌握

一部作品的旋律由乐句组成,乐句构成乐段,乐句的处理要注重细节,细节对于乐句旋律来说非常重要,但也是容易忽视的。乐句的旋律有长有短,有大有小,有隐有现,虽有不同,但要求自然连贯,一气呵成。

例如德彪西的声乐作品《钟声》,歌曲的歌词大意是,教堂钟声从远处传来,我们在森林中,心中激起思乡的愁绪,想起了很多远离的朋友和过去值得留恋的往事。

这部作品在演唱时的处理需要轻声唱,伴奏也是轻的,代表着钟声从远处传来。钢琴伴奏的右手演奏轻微的风声,轻踩踏板。乐句进入高潮时将人们唤醒,带回到真实的世界。这部作品给人以看似近在眼前,但又捕捉不到。这需要演唱者的自身修养,理解作品,把握每一句乐句的处理,旋律才得以充分体现。

三、对于作品自身的解读

声乐演唱以声乐作品为载体,如果想要将平时训练的基本功应用于作品中,便需要对作品进行深度的分析。

首先,全面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包括作品创作时期、国家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与创作风格。创作背景方面,如古希腊音乐的旋律音色与情绪大都平稳、安静、富有哲理;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则注重理性,作品结构比较方整规范,所以在音量强弱的对比上并不明显,力度也相对轻;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相反,比较侧重感性,作曲家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推到的最高境界。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以德国为中心,他们注重词、曲的紧密结合,选词严格,大都为文学性较强的诗歌,浪漫气息浓郁,所以,音色上要圆润、细腻,情绪的波动缓慢,注重内在情感表达。相反,意大利的歌剧对歌曲影响较大,所以舞台风格强烈,多为炫技、浮华的装饰音。

四、结语

声乐教学与器乐教学不同,乐器看得见、摸得着,教师可以手把手对学生进行指导并纠正,但声乐教学抽象,只能通过听觉才感受得到。这便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与语言有着极高的要求。通过语言引导学生理解发声技巧,通过听力接受学生的反馈。声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所学运用到声乐作品中,要想真正演绎好、处理好一部作品,除了要对作品进行细致、透彻的分析、激发情感之外,其根基仍是归结于技术演唱的训练部分。只有打好基础,才可以在声乐演唱中如鱼得水,自如发挥。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做好课下功课,如提高自身修养,搜集相关书籍与音响资料等。这样,在演唱中可准确理解作品中所传达的主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学效果、教学水平都与教师的规划、能力息息相关,起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洋.如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意识和能力[J].黄河之声 ,2018

[2] 苟添鑫.声乐教育中的情感内容研究[D].天津:天津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13

[3] 石岩英.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硕士毕业论文,2007.

[4] 杨曙光.构建高校声乐专业多种风格演唱的教学模式[J].中国音乐,2007.

作者简介:冯丹(1989—),女,辽宁沈阳,研究方向:音乐教育理论。

猜你喜欢

教学技巧教学语言
大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功能及技巧分析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小学语文教学技巧略谈
激趣 导思 引探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探讨计算机网络课程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的方式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