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锣鼓的文化内涵与传承发展研究
2019-06-11周哲
周哲
【摘要】竹溪锣鼓是松阳地缘文化的产物,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在文化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潮流中,竹溪锣鼓应当着重展现其蕴含的松阳地缘文化的历史内涵和美学内涵,利用松阳民间乐曲体系化、规范化发展的现实基础进行有效传承,形成文化发展合力,同时要坚持改革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现有文化成果,切实做好竹溪锣鼓的文化内涵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竹溪锣鼓;松阳民间乐曲;文化内涵;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锣鼓乐是我国传统音乐中尤为重要的音乐艺术形式,其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广泛存在于我国的民间生活中,自古至今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描绘着我国各地区间的风土人情,蕴藏着华夏儿女们的文化底蕴。”[1]锣鼓樂在我国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锣鼓乐,都具有不同的特色,本文所探究的竹溪锣鼓,是松阳地区民间乐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竹溪锣鼓属锣鼓乐,是松阳民间乐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锣鼓乐艺术的主要代表之一。竹溪锣鼓在清初即能找到其发源,由民间多种锣鼓调扩变而成,乐曲变化多样,节奏稳健,风格独特。其由五人组成乐队,配有大鼓、板鼓、大镲、小镲、响木、大苏钹和小锣,演奏时,分固定坐式和行走演奏。固定时司鼓有时用板鼓敲打出鼓点,并兼大鼓演奏;行走时,司鼓者使用特殊木架器具,抬杠敲打,鼓签由约二尺五长的竹片制成,一路敲打,走街串巷,轻便自如,代表作有《起板锣》《转板》《三下头》《转鼓》《闭板锣》《三眼锣》《闭鼓锣》《老鼠台》等。
一、从文化起源看竹溪锣鼓的文化内涵
竹溪锣鼓文化历史悠久,并且其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与其文化起源息息相关,在《浙江档案》中的文章《“泥腿子”的锣鼓之路》中,我们可以追溯到关于竹溪锣鼓的文化起源的内容,“我叫肖大福,1938年出生在西屏镇大竹溪村一个农民家庭。那个年代,吃饭都成问题,根本不知道什么叫音乐,更不知道什么是艺术。农村里一年当中最热闹的当属正月里的各种祭祀活动。小时候,我最喜欢追着锣鼓队蹦跶,觉那锣啊鼓啊敲打出来的声音特好听。那时也没想到,我会和竹溪锣鼓结下一辈子的缘分。”[2]从亲切、淳朴的叙述中,我们不难感受到竹溪锣鼓艺术源于生活、质朴的文化特质,如其所记载,竹溪锣鼓由来已久,在民间,以正月里的祭祀活动等民间活动形式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流传较为广泛,且广受群众欢迎。
从历史沿革上看,竹溪锣鼓文化也是松阳地区文化发展的产物,有学者指出,“松阳是浙西南地区建县最早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勤劳智慧的松阳先民创造了古老而灿烂的农耕文明,留下了无数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溪锣鼓便是其中夺目的文化瑰宝。大竹溪村坐落在松古平原上,点缀于阡陌田野间,村庄按‘七星八斗的构思布局,充满江南田园式古村风韵。”[3]无论是竹溪村的村落文化,还是松阳地区的民俗民风,都孕育着竹溪锣鼓文化的发展,形成了竹溪锣鼓文化独特的文化内涵。
首先,竹溪锣鼓文化具有较强的民俗表现力和历史张力。作为一种锣鼓文化,它所承载的并非仅仅是音乐属性,更是民俗与历史元素的集中展现,这也是竹溪锣鼓能够以音乐的形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因,无论在竹溪锣鼓的演绎的内容还是形式,都能很容易地透过音乐的演绎读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内容和丰富的民俗内容,这也正是源于文化起源和地域文化的竹溪锣鼓的文化特色和文化魅力所在。
其次,竹溪锣鼓与地域文化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当地历史、风俗文化孕育了竹溪锣鼓艺术的发展繁荣,与此同时,竹溪锣鼓文化也在不断丰富、完善、促进着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完整的文化链条不断向前迈进,因此,竹溪锣鼓与地域文化之间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两者不可分割,共同构建了竹溪锣鼓文化的内涵。
二、从发展与传承上看竹溪锣鼓的文化价值
文化离不开发展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设立和保护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只有发展着的文化才能够发挥文化的作用,让文化的力量在社会中不断繁衍,从而实现文化自身的发展需求,实现文化的社会价值,同时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和人们精神世界的不断发展。
从发展与传播的角度,竹溪锣鼓的文化内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竹溪锣鼓作为我国锣鼓乐的重要一支,对民间传统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是一项重要的任务,目前我国十分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竹溪锣鼓在表演和发展的过程中保留了大量民俗民风,并在不断传播中进行发展,在发展中进行传播,将传统民间文化进行了良好的传承。
其次,竹溪锣鼓文化正朝着体系化、规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在松阳民间乐曲的整理和发展的过程中,竹溪锣鼓文化也不断向着规范化方向迈进,在体系化、规范化的发展过程中,竹溪锣鼓的文化内涵将会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对于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扬弃”过程,也将进一步规范化,更便于开展,也更加有利于挖掘现有文化产业资源,开辟一条传统民间文化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三、从改革创新上看竹溪锣鼓的未来走向
有学者指出,“中国锣鼓乐特性探微李真贵中国锣鼓乐,这一民间传统器乐演奏形式,以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宏壮的民族气派和独特的东方神韵著称于世。从古至今,锣鼓乐无论是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是作为一种音乐类别,它始终伴随着我国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思想感情不断繁衍、传承和发展。”[4]在当下,这一繁衍、传承和发展的过程拥有以下几个可行性渠道。
首先,竹溪锣鼓要不断产业化,在保留原有文化内涵的同时进行改革创新,将竹溪锣鼓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不断拓展竹溪锣鼓文化的受众,增加其影响力,创造经济效益,推动竹溪锣鼓不断向着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发展轨道前进。
其次,竹溪锣鼓文化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形成宣传矩阵,要将大力抓宣传工作与大力发展竹溪锣鼓艺术结合起来,在艺术上不断发展弘扬竹溪锣鼓文化的同时扩大其影响力,赋予其时代意义和历史意义,通过新媒体平台将竹溪锣鼓文化传递给当下广大受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受众,从而培养更多热爱竹溪锣鼓、关心竹溪锣鼓、投身竹溪锣鼓艺术中的人。
第三,竹溪锣鼓要扎根中国,走向世界。无论未来其如何发展,竹溪锣鼓文化的根不能断,扎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扎根于竹溪锣鼓所表达的民俗文化与地域文化、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是竹溪锣鼓文化发展的合理路径。在扎根本土、不断发展的同时,也要创出品牌、走向世界,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创造力,“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四、结语
纵览全文,竹溪锣鼓是松阳地缘文化的产物,竹溪锣鼓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在文化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潮流中,竹溪锣鼓应当着重展现其蕴含的松阳地缘文化的历史内涵和美学内涵,利用松阳民间乐曲的体系化、规范化发展的现实基础进行有效传承,形成文化发展合力,同时要坚持改革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现有文化成果,切实做好竹溪锣鼓的文化内涵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贾恒存.浅谈我国传统音乐之锣鼓乐[J].艺术评鉴, 2017(10):45-47.
[2]肖大福,潘建英,谷慧香,阙献荣,刘洪燕.“泥腿子”的锣鼓之路[J].浙江档案,2013(11):42-43.
[3]潘建英,陈碧鑫,阙献荣.竹溪锣鼓[J].浙江档案, 2013(11):40-41.
[4]李真贵.中国锣鼓乐特性探微[J].音乐研究, 1996(4):8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