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安奈德球结膜下注射治疗前部非坏死性巩膜炎的效果分析
2019-06-11王树森
王树森
【摘 要】 目的:研究曲安奈德球结膜下注射治疗前部非坏死性巩膜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32例曲安奈德球结膜下注射治疗前部非坏死性巩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1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1点曲安奈德球结膜下注射,观察组采用的是2点曲安奈德球结膜下注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次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要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结论:曲安奈德球结膜下注射治疗前部非坏死性巩膜炎的效果明显,对比之下发现2点治疗要比1点治疗优秀,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应用。
【关键词】 曲安奈德球结膜下注射;前部非坏死性巩膜炎;不良反应
巩膜炎属于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而在巩膜炎中,前巩膜炎也属于一种多发的常见疾病,该疾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而且治疗时间长,给相关的医疗人员带来较大的压力,如果在应用药物方面使用了一些激素产品,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不利于病情的恢复[1]。其发病的主要症状就是患者出现深层的巩膜血管充血,导致患者眼部疼痛、视力模糊,不利于患者身体健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有前部非坏死性巩膜炎的患者有可能是单眼发病,也有可能是双眼同时发病,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前部非坏死性巩膜炎的治疗,本次研究采用了曲安奈德球结膜下注射治疗的方式,以下为具体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将研究结果更加公正客观地展现出来,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因此本次研究的前提就是要保证所有患者均已经确诊为前部非坏死性巩膜炎,且所有患者都自愿参加活动。在此基础上,本院一共选择了32例患有前部非坏死性巩膜炎的患者,并且将患者进行平均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患者的病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其中观察组的男女比例为6∶10,年龄为57~34岁,平均年龄为(41.64±2.43)岁;对照组的男女比例为7∶9,年龄为56~32岁,平均年龄为(41.29±2.06)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以上所涉及数据,发现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的是1点曲安奈德球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药物用量为4~8mg,观察组采用的是2点曲安奈德球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药物用量为8mg,同时给予患者利多卡因进行配合治疗,利多卡因为0.2~0.5mL,如果患者在治疗中出现了小于二象限的情况,可以进行1点4~6mg的药物注射,如果患者出现大于二象限的情况,可以采用2点的方式,大约注射8mg药物,效果更加明显。
1.3 观察指标
在进行研究调查之前,首先要明确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所应用的方式是否相同。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都进行曲安奈德球结膜下注射治疗,但是两组治疗方式不同,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1点曲安奈德球结膜下注射,观察组采用的是2点曲安奈德球结膜下注射,在此基础上,在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并且记录好相关数据,最终得出结论。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涉及的数据均通过SPSS 17.0或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临床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用率的形式表示,数据用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明显看出,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远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巩膜炎的另一种说法为深层巩膜炎,主要是侵犯到了巩膜的一种疾病,其主要发病机制为血管穿过巩膜前部的巩膜,所以导致了发生在表面的巩膜炎很少,大多数都为深层巩膜炎,而且该种疾病具有发病快、病情严重等特点,预后性也较差[2],因此导致在治疗该疾病的时候会遇到许多困难,加大了治疗医生的治疗压力。对于患有前部巩膜炎的患者来说,主要是由于患者自身胶原组成所形成的组织结构中,细胞和血管的含量较少,而且在上面还覆盖着球结膜和球筋膜,主要患病的原因还是和外界接触,导致发炎,如果能够控制减少与外界的接触能够大大降低患病的几率[3]。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应用的药物是曲安奈德,该种药物属于一种激素药物,而且效果表现时间长,通常会应用在治疗相关眼科疾病中,应用范围较广,而且疗效显著[4]。另一方面,应用该种药物可以直接对患者的球内以及球后进行注射治疗,能够对患者进行直接影响,大大减少患者服药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相关研究表明,曲安奈德的安全性较高,而且对于治疗患者前部非坏死性巩膜炎方面有着显著的抑制效果[5],通过直接的注射治疗,可以直接将药物送入患者的发病部位,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效果。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分别为56.50%、31.25%、12.50%、87.50%,对照组的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5.00%、31.25%、43.75%、56.25%,相比之下可以看出观察组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另一方面,观察组在体质量增加、紫纹、下肢浮肿、创口愈合不良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也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总之,曲安奈德球结膜下注射治疗前部非坏死性鞏膜炎的效果显著,而且安全性较高,能够提高临床治愈率,减轻患者以及医疗人员的治疗压力。
参考文献
[1] 赵辉.曲安奈德球结膜下注射治疗前部非坏死性巩膜炎的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7,(03):81.
[2] 王桂初.曲安奈德球结膜下注射治疗前部非坏死性巩膜炎的疗效评估[J].心理医生,2018,(16):50-51.
[3] 于大仆,于珍,陈然,等.曲安奈德球结膜下注射治疗前部非坏死性巩膜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6,(03):242-243.
[4] 赵辉.曲安奈德球结膜下注射治疗前部非坏死性巩膜炎的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7,(03):81.
[5] 于大仆,于珍,陈然,等.曲安奈德球结膜下注射治疗前部非坏死性巩膜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6,(03):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