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药治疗的影响
2016-11-30达文文
达文文
【摘要】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药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0,行常规护理)和研究组(n=50,常规护理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术后使用抗凝药的认知程度和治疗依从性,并观察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对术后使用抗凝药的认知程度、治疗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其抗凝药的认知程度和治疗依从性,并且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抗凝药; 认知程度; 依从性; 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6-0082-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26.044
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远期的并发症较多,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是常规的治疗方法之一[1]。但抗凝药剂量和方法的使用不当,易导致全身各组织脏器的栓塞和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直接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2]。为此笔者所在科对近年来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50例患者服用抗凝药时,在传统常规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显著提高患者使用抗凝药的认知程度和治疗依从性,对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降低其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100例为入组对象,其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35~75岁,平均(59.2±11.3)岁;原发病:二尖瓣置换53例,主动脉瓣置换27例,主动脉瓣联合二尖瓣置换20例。按随机数字法将入组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患者遵医嘱常规服用抗凝药物;为患者详细讲解瓣膜置换术的相关知识并进行健康宣教。研究组患者在传统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和健康宣教,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1)心理干预:手术患者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需定期进行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为主题的学术活动,普及该类患者的心理卫生知识及相应的处理方式。活动内容包括知识讲座、心得分享、总结提高等部分。床位护士使用自身的护理经验,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开展心理教育,减少患者的不良负面情绪;对个别负面情绪较为严重患者可行具体的心理治疗和护理,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2)健康宣教:对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发放相关知识手册,为患者耐心讲解瓣膜置换的病因、症状、手术方法及术后抗凝药物的使用时间、剂量、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注意事项等。床位护士根据患者的自身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补充性的健康教育。并严格遵医嘱监督患者进行服药,并告知患者避免使用可能会影响其抗凝效果的药物。(3)护理预防措施: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易出现栓塞、出血等并发症,需定期观察患者的动作反应和四肢肌力肌张力等,如突发肢体乏力、活动障碍等症状,需及时汇报医生,行头颅CT等进一步检查。如患者出现皮肤淤斑、青紫、口腔出血等情况,需及时检查凝血功能,及时调整抗凝药物的使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使用抗凝药的认知程度、治疗依从性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依从性标准,完全依从:完全认知疾病,严格遵医嘱服药,治疗效果佳;基本依从:基本认知疾病,基本遵医嘱服药,治疗效果一般;不依从:不能认知疾病,不遵医嘱服药,治疗效果欠佳。依从率=(完全依从例数+基本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对抗凝药物认知程度的对比
研究组患者术后对抗凝药的认知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使用抗凝药物依从性对比
研究组患者术后使用抗凝药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字2=4.8913,P=0.027),见表2。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发生牙龈出血、口鼻出血、大小便出血、四肢乏力、活动障碍等不良反应分别为3、3、1、1、1例和1、0、0、0、1例;两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分别为18%(9例)和4%(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脏瓣膜病变患者由于正常的血液流动受到影响,导致心脏功能异常,大多数患者需要通过手术加以解决,而术后的抗凝治疗又是治疗中的重要环节,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由于服药的时间较长,出院后还需长期服药,因而缺少临床跟踪,加之有些患者不能定期前来复诊,往往会引起组织器官栓塞、局部出血等术后并发症 [3]。因此该类患者的术后治疗,尤其是抗凝治疗,需要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
本文研究显示,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进行系列心理干预、健康宣教、早期预防,能切实有效的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进一步提高了患者对抗凝药物使用的认知程度[4-5]。由于该类患者对药物使用的认知程度高,加之有着良好的心理基础,能专心配合治疗,从而对服用抗凝药物的必要性有了更高层次的了解,因而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正确的心理干预和健康宣教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的增强有着深远的影响。
此外研究还表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发生不良反应事件显著低于常规护理患者,分析其原因主要有:(1)患者采取心理干预、健康宣教等综合护理干预,患者对抗凝药物的副作用和适应证有所了解,避免了错误用药,从而提高了对服用抗凝药物的认知程度[6-7];(2)对患者最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栓塞、出血等采取了强有力的监管,采取了相关的预防措施进行护理,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8]。表明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健康宣教和系列预防措施,能够显著有效地降低抗凝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可见,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采取心理干预、健康宣教、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等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其抗凝药的认知程度和治疗依从性,并且能减少其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刘胜中,黄克力,谭今.重症心脏瓣膜病术中应用HTK液进行心肌保护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4):1-5.
[2]龚建平,梁秀生,冷冰花,等.超滤技术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肺损伤保护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4):5-8.
[3]庞小燕,江滢莉,陈婷,等.电话随访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5):4259-4260.
[4]张挚,马传根,杨晴,等.主动脉阻断后经主动脉根部注射葛根素注射液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0):45-47.
[5]范红友,沈振亚,余云生,等.人工瓣膜置换同期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4):33-34.
[6]李彬,多伶俐,于游游,等.延续护理对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出院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9):78-79.
[7]黄建华,高晓枫,卢泽安,等.右美托咪定对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浆S-100β蛋白、NSE和脑氧合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9):7-10.
[8]冯立锋,赵纲.不同缝合技术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效果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