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血管外科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

2019-06-11张洪鹏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介入治疗循证护理应用效果

张洪鹏

【摘 要】 目的:分析血管外科介入术治疗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血管外科收治的150例行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满意度评价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7%(2/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00%(9/75)(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00%(72/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65/75)(P<0.05)。结论:在血管外科介入术患者的循证护理中对每位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性评估,结合临床经验和科研报道提出解决方案,极大程度提高护理工作的科学性,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效果,为患者的治疗康复提供护理保障。

【关键词】 血管外科;介入治疗;循证护理;应用效果

循证护理是一种基于科学研究,将临床实践经验、患者护理实际需求与科研成果有机结合的新型护理模式,具有科学、准确、慎重的特点,可设计出合理、科学的规范性护理实施方案,也是降低临床风险的重要途径。血管外科疾病具有高发病率、死亡率的特点,在手术治疗中通過以高效、系统的护理指导有效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在改善患者病情和提高手术疗效中发挥重要作用[1]。循证护理在临床各个领域中已随处可见,对科学批判护理行为、保证护理质量、保障医护人员合法权益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2]。本文作者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血管外科收治的150例患者作为案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血管外科收治的150例行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患者年龄44~86岁,平均年龄(61.37±5.09)岁,有男性73例,女性77例。将150例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循证护理为观察组,每组有患者7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根据血管外科介入术护理指南开展护理工作,监测病情和生命指征,适当开展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预后护理工作,积极预防并发症。

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根据循证护理的实施要求和流程主要分为成立循证小组、问题提出、循证支持、循证实践四项内容。1)成立循证小组:科室组织成立由主任、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和护士组成的5人专项循证护理小组,均具有3年以上临床经验,具有较好的资料查阅能力和写作能力,集中组织循证护理相关知识培训且通过考核[3]。2)问题提出:组织循证小组对血管外科介入术治疗患者的护理问题进行评估,分别从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手术禁忌证、适应证、心理状况、基础病等综合情况进行评估,在围手术期护理准备、抢救措施、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康复各环节中提出可能存在的风险[4]。3)循证支持:根据综合评估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文献检索以搜集证据,主要通过知网、万方、维普、Cochrane Library、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进行检索,输入关键词“血管外科、介入治疗、并发症预防”等,对搜集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并结合我国国内的操作实践和法律法规进行归纳总结,最终形成血管外科介入术循证护理实施方案[5]。4)循证实践:根据血管外科介入术治疗患者存在的各类问题开展针对性护理工作。患者在出现有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时,护理人员要加强交流,注意言行,尽量保持病房内舒适、整洁、安静的环境,定时询问患者不适情况,详细认真回答患者的疑问,尽可能鼓励和帮助患者,改善患者精神状态[6]。介入手术治疗中,护理人员要积极开展生命体征护理,控制并维护生命体征稳定,在出现血压等指标波动加大时要及时报告并进行药物干预,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恢复正常水平,减少对手术运行的不利影响[7]。同时,术中还可能会出现导管导丝移动、脱落等,器械护理一定要定期进行巡视,提示医生不要进行过度的牵拉,术后用力按压穿刺部位,根据皮表温度和颜色控制按压力度,防止渗血和出血发生。在循证实践期间,循证小组要定期进行检查了解落实情况,不断完善和改进护理措施,提高循证护理的适用性[8]。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进行描述,行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9/75),有穿刺部位出血4例,自发性出血3例,静脉血栓形成2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7%(2/75),出现有穿刺部位出血和自发性出血各1例。观察组2.67%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00%(72/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65/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基于循证医学而发展的护理模式,在护理活动中,将患者愿望、临床经验和研究结论进行审慎的结合,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主要依据。与传统护理模式相比,循证护理的最大突破在于尊重事实根据,护理人员不再将护理经验和直觉判断作为依据开展护理工作,而是将护理理论和技能巧妙地应用于护理实践中,提高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血管外科疾病为循环性系统疾病的一种,其死亡率高达30%左右,因此,选择适宜、高效、科学的护理方案对提高护理效果、降低死亡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具有重要作用[9]。有研究指出,循证护理以批判性的视角和思维看待护理问题,通过在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提高护理质量,在血管外科介入术护理中可将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至3.00%,护理满意度提升至98.00%[10],这与本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7%(2/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00%(9/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00%(72/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67%(65/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以外,在循证护理中强化了法律对医护人员的保障,所有护理行为有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对保障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较好地避免了医患纠纷的发生,也是提升护理满意度的途径之一。

综上所述,在血管外科介入术患者的循证护理中对每位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性评估,结合临床经验和科研报道提出解决方案,极大程度提高护理工作的科学性,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效果,为患者的治疗康复提供护理保障。循证护理依据患者的病情综合评估,对护理需求、专业技能、临床经验及实证资料进行整合分析,科学批判护理行为,探讨提升护理效果的有效措施及实施必要性,既提高了护理质量,也推动了护理科研的发展,在血管外科介入术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郭萍,曹金燕.血管外科护理对于病症康复的重要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6):203.

[2] 孟海艳,崔英,白凤阳.循证护理发展及实施现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85):247-248.

[3] 王敏,李姗姗,鲁慧,等.血管外科患者住院期间护理安全问题分析及应对[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17,03(05):996-998.

[4] 王昭君,刘文清.护理安全管理在血管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7):219-220.

[5] 倪欣蓓.护理安全管理在血管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1):147-148.

[6] 俞青,麻朋艳,詹蕾,等.循证护理模式在血管外科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01):67-69.

[7] 盛丽英.循证护理在血管外科介入术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9):100-101.

[8] 张建玲.血管外科介入手术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6):301.

[9] 王慧,徐莹,周彩莲.循证护理在血管外科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08):48-50.

[10]朱育青.循证护理在血管外科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3,19(14):130-131.

猜你喜欢

介入治疗循证护理应用效果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