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开展初中语文诗歌教学

2019-06-11王琦

课外语文·上 2019年3期
关键词:诗歌教学素质教育初中语文

王琦

【摘要】诗歌文字凝练,意境丰富,是我国文学的瑰宝。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大重点内容。诗歌教学的有效开展,能够推动学生文学素养及语感等语文综合素养的完善及提升,有利于学生在语文上的学习和进步。而基于素质教育的指导,教师在开展诗歌教学时,应以多元、多样的教学展开,推动学生多方面语文素养的成长,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素养基础,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进步。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语文;诗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主的教学,其更侧重于对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培养,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教学依据,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推动学生的学习进步,而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由于中学生本身对于诗歌的学习积极性并不十分高涨,这就造成学生的诗歌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应充分探究学生的学习兴趣所在及学习接受程度,以学生善于并乐于接受的教学策略来展开诗歌教学,提升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推动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完善。那么,教师应如何开展诗歌教学呢?下文中,笔者便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来对此进行一番探究。

一、结合信息技术,推动学生感官美化

诗歌最显著的特点便是诗歌之美。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对诗歌进行赏析和鉴赏能够给予学生美好的体验,并能够使学生在诗歌之美的熏陶下,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但由于中学生想象能力不足,其在进行诗歌学习时,往往很难对诗歌所勾勒的场景之美和意境之美进行赏析。因此,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信息技术可以利用虚拟图像来将诗歌中所勾勒的场景再现,从而帮助学生直观地看到诗歌所描绘的唯美图景,感悟其中的意境,进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促进学生对诗歌学习兴趣的产生。

例如,笔者在讲《峨眉山月歌》一诗时,便利用多媒体播放出一张月夜清江图来给学生观看。在这张图片中,青白色的月亮挂在天空之上,远山旁一望无际的水面上披上了一层银色的素纱,一只孤零零的小船悬浮在水面上,水下映出小船的倒影……整个画面显露出一种干净、皎洁的气氛,有山、有水、有月,给学生一种美好的感官感受,使学生能够沉浸在诗歌的唯美画面中,体会诗人笔下“峨眉山月”的皎洁美好。而在这节课堂中,笔者结合信息技术来使学生对诗文描写的场景产生直观体会,能够推动学生对诗文之美的感受,进而促进学生对诗歌学习兴趣的产生,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去投入到对诗人所观所想的感悟中,领会诗人的情感表达。这样,学生才能够对《峨眉山月歌》一诗的内涵产生更多感悟,并对其中所蕴含的诗歌之美产生深刻理解。

二、创设问题情境,推动学生思考探究

诗歌学习是推动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在诗歌学习中,对学生探究及思考能力的培养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点,良好的思考探究能力能够使学生在诗歌学习中去深刻理解诗人所表达的丰富情感,进而能够推动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问题具备思维的导向性,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继而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对诗歌的内容进行思考,这样,便能够通过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清晰地把握诗歌的思想脉络,体会诗歌的深刻内涵,进而能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诗歌。

例如,笔者在讲《观沧海》一诗时,便通过如下问题来为学生创设出问题情境:“曹操是什么人?他有什么政治抱负和愿望?曹操这首诗的寫作背景是什么?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曹操借助这首诗想要表达什么?”随后,笔者便让学生将自己代入到“曹操”身上,假设自己是曹操去探究和理解这些问题,从而推理出曹操的写作目的,更好地把握诗文的写作脉络,真正理解诗文内涵。而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代入到“曹操”的身份中,自然会更主动地去查找、对比资料,再来对上述问题进行思考,而学生在代入思考中也更能够理解曹操写作这首诗时的背景和境遇,体会曹操的深刻思想情感和理想抱负,进而能够对这首诗的内涵产生自己的理解,更好地把握这首诗的脉络,并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推动学生思考探究能力的提升。

三、分析情感表达,推动学生情感发育

诗歌是古人表达自身思想情操的重要途径,优秀的诗歌中往往蕴含着古人丰富的情感,或是家国情怀,或是理想抱负,这些古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价值观念能够形成一种特有的情感美,能够推动学生情感的发育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十分重要。但由于初中学生生活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其在进行诗歌学习时,对于诗歌中所蕴含的复杂情感理解不透彻,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来推动学生的情感发育,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进步。

例如,笔者在讲《游山西村》一诗时,先是点明主旨,使学生了解到这首诗主要表达的是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接着,笔者带着学生去分析作者在诗中所描写的其出游至村家,次写村外,复写村中的行文脉络,使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及淳朴的村民习俗跃然于学生眼前,推动学生对全诗恬淡、隽永的格调的体会。再者,笔者又引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挫折,以及自己对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切实生活体会,来推动学生对于这句诗的理解,这样,学生便能在笔者的亲身经历中对诗文所传达的乐观态度的重要性产生更深刻的体会。这时,笔者再让学生去谈谈自己的理解,学生便十分积极地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这种乐观态度相结合来展开论述,这也就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纳了这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开展分组教学,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所必须要形成的语文素养,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够独立完成对诗歌的思考、探究和理解,进而对诗歌的内涵产生更多的自主认知,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学生真实自主的文学素养的形成和提升。而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开展分组教学来为学生创设自学环境,使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完成对诗歌的思考和总结,并互帮互助,查缺补漏,这样,也能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身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产生,进而能够推动学生的高效学习进步。

例如,笔者在讲《泊秦淮》一诗时,便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探究诗人杜牧的生平、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诗文内涵等,笔者还要求学生制作成思维导图,以清晰明了的脉络将这首诗的相关分析统计出来,并会为各个小组打分,选出最优小组和最差小组,优者表扬,劣者批评,这样,便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并在合作中体会没有教师帮助的自主学习的成就感。而学生便能够在这种成就感中进一步形成对诗歌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争优争先,更有利于推动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指导下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展开,应是丰富的、多元的,教师应帮助学生深入到诗歌中去体会诗歌内涵,促进学生学习诗歌的方式方法的掌握,并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培养,推动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完善及提升,进而使学生能够形成真正自主的语文素养及能力。这样,才能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能力基础,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在将来的语文学习中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毕淑玲. “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的误区及对策——以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诗歌”单元为例[J].辽宁教育,2018(23).

[2]荣碧梅. 诗歌教学与雅俗共赏——以杜甫《望岳》教学为例[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21).

[3]周顺霞.以诗歌与现代教学手段融合为例达成教学合一的策略探究[J]. 教育现代化,2018(28).

(编辑:张晓婧)

猜你喜欢

诗歌教学素质教育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关于中学诗歌教学陷入困境的思考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初中英语诗歌教学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