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帮助孩子写他想说的话

2019-06-11张微

课外语文·上 2019年4期

张微

【摘要】三年级学生已经进入抽象思维发展阶段,如果一个孩子能够用语言将思想表达清楚,抽象思维发展水平就会相对成熟。文字作为第二信号系统,是很好的思维的表征。而作文是用文字符号系统来表述的过程,所以才会用写作文的方式来强化发展抽象思维。作为初学写作的学生,作文不需要用高深的、复杂的词汇来表达,而是写想说的话。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就是帮助他们把活跃的、混乱的、模糊的思维清晰化的过程。

【关键词】自由表达;回忆口述;调整润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是经过思维过程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或中心思想。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口头作文,思维达到一个相对成熟的水平,便可以用文字表达思想。作文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孩子思维发展表征的形式,加强作文表达能力是可以促进孩子思维发展的。在行文过程中,将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清楚是需要有逻辑性的,作文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训练这种逻辑。作为初学写作的学生,作文不需要用高深的、复杂的词汇来表达,而是将自己想说的话流畅、清晰地表达清楚。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就是帮助他们把活跃的、混乱的、模糊的思维清晰化的过程,指导学生将一段或几段文字清晰表达出来,促进思维条理性发展。

以下是我对三年级学生初学写作的几点教学感悟:

一、创设情境,自由表达

语言表达涉及情境性。教师在习作指导中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开拓学生的思路,为学生习作开辟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沟通,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下进行表达。

教学片段一:指导学生写一种水果

课堂上,我创设一个情境:

准备了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让学生分组观察,自由表达,可以谈谈苹果,也可以说说香蕉。可以说看到苹果想到什么,拿到香蕉想到什么,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可以想到各种各样的情景,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只要愿意说,想到什么都可以,但要记住说的内容。

这样的分组体验,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想一想这样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的方法,进入情境体验,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吸引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有了这样具体的体验,大家说的内容也是独一无二、精彩纷呈的。有的孩子说香蕉小姐笑弯了腰,有的则说香蕉先生正在弯腰鞠躬行礼;这组说他们的苹果穿着绿袍子,那组说他们的苹果脸上长着小雀斑……同学间相互点评,相互补充,大家在这样的亲身实践中获得正确的感知,形成完整的认识,思维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教学片段二:编童话

我请学生将自己喜爱的玩偶拿来,分组放好,各小组成员分配角色,可以想象故事情节,可以亲身体验表演故事,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可以做任何表达。

学生能够说出来的话都是源于生活的,他们在愿意说的环境里编故事、演故事,亲身体验,“情动而辞发”,学生不吐不快,在生活情境下进行表达,产生了“我要说”的强烈愿望。精彩的故事情节逐渐清晰、流畅,活跃的思维逐渐富有条理性、逻辑性。

二、回忆口述,写我所说

三年级的孩子不见得会说多么复杂的词汇,能够将自己所说的话用文字流畅地表达出来,并在写的过程中注意前后逻辑就已经很了不起。怎样在孩子有限的识字量里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完整?首先,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作文不是表达很高深的东西,而是写你想说的话。其次,加入意识复述,回忆口述。将自己说过的内容再复述一遍,尽可能还原。在这样回忆口述的过程中,其实也是思维的梳理过程。最后,把想到的写下来,写完了再来念一念,这就是你的作文。

教学片段三:

在指导学生观察水果后,我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说所看、所闻、所尝、所想的内容,大家说得热火朝天之后,师生间再进行沟通、补充、梳理,再复述所说内容,并趁热打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怎样说的就怎样写,写完之后自己再读一读,看看和自己说的有什么不一样。这时我发现,大多数学生行文流畅、妙笔生花。

优秀片段赏析:“我手上的苹果穿着一身绿色的长袍,圆溜溜的,像一个没长刺的小仙人掌。它的柄大约有两厘米长。用水果刀横着切,你会发现里面有两个用苹果籽拼成的小花,闻起来香香的,像一个身体喷了香水的小花仙子朝我们飞来。吃起来香喷喷的,真想吃了一口再吃一口。”

三、调整润色,行文流畅

(一)内容的润色

在学生完成习作后,让学生读一读自己的习作,看一看书面呈现出来的和说的有什么不同。有一些标点、错别字、段落、标题需要调整,一些口语化的表达要有意识地运用书面文字表述出来。

教学片段四:

作文题目是——写一个人。有一个同学这样描述同桌的外貌特点:琪琪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还有一双乌黑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她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这位同学抓住了同桌“卷卷的黄头发”“高高的鼻子”这两个特点,但在外貌描写中用了四个“有”,口语化的语言过多地用于习作中显得有些重复和单调。师生间相互溝通、补 充,最后形成这样一段文字:

“琪琪可漂亮了,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她的大眼睛太吸引人了,乌黑乌黑的,像黑葡萄一般。高高的鼻子再配上红红的樱桃小嘴,看上去像个混血儿。”

(二)标题的润色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整个文章的概括提炼。标题是可以起到提纲挈领作用的,用什么样的题目来概括习作,也是概括能力的一种训练。好的题目要确切、简洁,能引起读者阅读正文的强烈愿望,又可以使读者在读完之后,获得总印象,加深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有的学生能说会道、行文流畅,只是读到题目时有点黯然失色、美中不足。习作题目不仅要准确,更要讲究生动、凝练、含蓄、新奇,要有美感。

教学片段五:

在指导学生写自我介绍一文时,看到很多同学的习作题目便是“自我介绍”,这样的题目听起来索然无味,毫无新意。于是我给出几个题目,让大家一起商讨哪个题目让你的文章更有趣味。“嗨,这就是我!”“假小子闯天下”“洒脱派掌门人”“人人叫我小书虫”……有的题目一出现,大家便哈哈大笑,已经猜到写的是谁了。这样的题目深受同学们追捧,一看到题目便有了想读下去的冲动。

(三)结构的润色

习作结构是指整个行文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例如在写人物介绍时,有的同学可以很清晰地分两三段来介绍,一段写外貌、一段写性格特点,一段写具体事例,写的时候强调归纳性,段落清晰,正确概括。而有的同学则通篇一段文字,表述模糊。在调整润色习作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整理的过程即是使其活跃的、混乱的、模糊的思维清晰化的过程。仍以写人的习作为例,在调整润色的过程中,教师给出具体框架,外貌、性格、事例,一段一段表达出来,把一段内容清晰呈现。这样的过程是促进思维条理性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富有条理性、逻辑性。

作文是训练学生思维表达的一种形式。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在作文指导中,我尝试以“思维训练为核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式教学,注重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以独特的视角写“我”所说,感“我”所感。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