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019-06-11许青张运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县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许青 张运

[摘 要]因县域经的绿色发展具有动态性,为构建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状况,本文通过绿色发展理念下县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与生态环境等三个维度出发,选择二十一个二级评价指标,综合测度与分析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县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县域经济绿色发展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县域经济的绿色发展具有动态性,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与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重点。因此,为了准确把握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状况,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实证研究,为县级经济绿色发展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政策法规乃至为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的特殊经济形态,单一指标评价只能反映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一个侧面,不能全面反映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全貌,因此要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评价,综合评价的关键是构建多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指从多个角度选取不同的指标,以反映不同的内容,从而反映其整体状况。指标的选取要考虑多种因素,一是要特别注意指标间信息的重叠性,目前很多评价指标体系涉及指标多,但往往忽视指标间信息重叠的问题,增加了评价的难度,降低了评价的准确性;二是要考虑数据采集的问题,有些代表性强的指标数据难以获得,就需要选取相近的替代指标。基于此,本文从经济发展、社会协调与生态环境等方面确定县域经济绿色发展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对选择的指标进行说明与解释,完成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 评价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

为更好地反映县域经济的绿色发展水平,选择的评价指标不仅要丰富反映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内涵与特征,还应该遵循构建指标体系的一般原则。具体来讲,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如下原则:

2.1 科学性原则

评价结果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指标体系的科学性要求指标体系设计科学合理,又要求处理来源准确,处理方法科学,并尽可能使用现有的统计数据。

2.2 系统性原则

县域经济绿色发展内容复杂,相互影响,衡量其发展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构建的指标体系应覆盖面广、系统性强,能真实反映各方面的质量水平,以确保评价的系统性与全面性。

2.3 代表性原则

指标体系涉及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各个方面,选取的指标要具有全面性和代表性。信息量大、代表性强的指标能较好地反映县域经济的绿色发展水平,还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保证评价工作的顺利实施。

2.4 可操作性

系统、综合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固然重要,但指标体系的构建同时也应考虑其可操作性,指标的选取要考虑其数据的可获得性,也要求计算方法科学,指标内涵明确,避免指标间含义的重复。

2.5 可比性原则

选取的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与统计口径要符合通用标准,具有可比性,便于分析并找出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能更好地比较、指导、监督与促进县域经济的绿色发展。

2.6 动态性原则

县域经济绿色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演进过程,构建的指标体系要求指标权重具有动态性,且能随着社会、经济与法制的发展变化而进行调整。

2.7 稳定性原则

县域经济绿色发展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因此,指标选取不仅要考虑其动态性,还应考虑其稳定性,以反映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现状。

3 评价指标的选择与说明

目前,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研究与实践仍处于初级阶段,尚未有统一的发展模式,也没有被广为接受的评价标准。构建县域经济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既要根据不同县域经济的实際情况与自身特点来选择评价指标,也要做到科学、全面、客观与准确。为此,本文主要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与生态环境等三个维度出发,综合测度与分析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整体水平。

3.1 经济发展指标

经济发展指标的选择应以绿色发展理念为依据,遵循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可以从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两个方面来选择指标,经济增长反映经济实力,经济结构反映经济发展的质量。基于此,本文从人均GDP增长率、第三产业产值增长率、环保产业产值增长率与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率等指标来反映县域经济的增长;从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环保产业增加值所占比与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所占比来考察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经济结构,以衡量县域GDP的绿色含量。

人均GDP增长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人均水平,用来衡量国家或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可以用来作为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参考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很多地区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作为促进绿色发展的途径,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与质量可以用来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力,用来衡量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绿色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绿色发展从某种意义上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新技术产业、环保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及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可以作为衡量绿色发展的评价指标。相关的计算与前述相同,这里不再累述。

3.2 社会和谐指标

社会和谐反映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社会支撑水平,是县域经济绿色发展追求的最终目标,可以从城镇化水平,人们的生活、收入、就业、医疗等方面选择评价指标,本文选择城镇化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恩格尔系数、城镇登记失业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覆盖率等指标来衡量县域的社会和谐状况。

城镇化水平既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也可以反映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与聚集程度,在一定程度上社會的和谐程度。计算公式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指居民可以用来安排家庭日常生活支出的那部分收入,可支配收入越高,社会越稳定,计算公式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缴纳的所得税-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支出-记账补贴)/家庭人口数

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税金和上交承包费用-调查补贴)/农村居民家庭常住人口

恩格尔系数是食物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用来反映生活水平与富裕程度,恩格尔系数越小,人们的生活水平越高,计算公式为:

城镇登记失业率用来反映就业情况,计算公式为:

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覆盖率是用来反映社会保障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为:

3.3 生态环境指标

生态环境是指县域经济在一定条件下所能获得的资源要素支撑,既反映绿色县域经济发展的潜力,又反映绿色县域经济发展的效率与可持续能力,可以从资源禀赋、环境治理与生态质量等方面进行衡量。

资源禀赋反映县域自然环境和资源水平,是县域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主要包括人均造林面积、森林覆盖率、人均供水量、人均农作物播种面积与人均能源生产量等指标。本文选择森林覆盖率来反映地区森林资源丰富程度,衡量县域自然资源的容量,计算公式如下: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出版的《生态文明建设科学评价与政府考核体系研究》的要求,环境治理可以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与污水集中处理率等指标来进行考核评价。计算公式为:

生态质量从万元GDP能耗、空气优良率、城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来进行衡量。万元GDP能耗反映节能降耗与能效消费水平的状况;空气优良率反映空气的质量;城市绿化覆盖率衡量居民生活福利水平与城市环境质量,计算公式为:

根据前述分析,构建县域经济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具体如表1所示。

4 结语

本文构建的县域经济绿色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是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能综合测度与分析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整体水平,对下一步进行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湖南省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策略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高春玲.基于熵值法的湖北省绿色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9).

[2] 薛珑.绿色经济发展测度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2(18).

[3] 肖宏伟.构建中国绿色经济生产方式评价指标体系及对策建议[J].发展研究,2013(10).

[4] 王强.县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04).

[5] 盛明兰.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及分析建议——以重庆市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6).

[6] 赵永利.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的绿色发展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县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民办高职院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工程咨询企业可持续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新常态下大型煤炭企业生态竞争力实证分析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