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

2019-06-11赵玉瑶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扶贫开发喀斯特石漠化

赵玉瑶

[摘 要]广西作为西南滇桂黔石漠化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区域和主战场,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程度深,扶贫产业支撑力不强,脱贫致富的增收来源缺乏,经济贫困背后隐藏着文化贫困。要搞好广西喀斯特地区的扶贫开发,务必从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即人的方面入手解决贫困问题,扶贫先要扶人,扶人要扶智,扶智要扶文,探索适合广西喀斯特地区的扶贫开发方式,把文化扶贫、智力扶贫、生态扶贫等扶贫之路转化为扶贫攻坚生产力。

[关键词]喀斯特;石漠化;精准扶贫;扶贫开发;广西

[中图分类号]G322.7 [文献标识码]A

1 广西扶贫研究综述

2011年,广西的扶贫工作进入新阶段,从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进入到巩固温饱成果、改善自然环境、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

广西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许多效益好、路子对的扶贫开发模式。广西大部分地区处于亚热带气候影响下,雨量丰沛,光热充足,经过多年的探索,逐步发展蔗糖产业作为桂西南扶贫的龙头产业;适宜林木生长,具有发展林业的优势,是一种同时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扶贫开发模式;在广西扶贫开发的实践中,发展生态农业是较为理想的开发模式;为解决广西喀斯特地区因缺土、缺粮、缺钱等客观情况,而采取了一种特殊的扶贫开发模式——生态移民;拥有丰富的山水风光和人文风情等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是一种见效快的扶贫开发模式;广西利用区位优势发展边境贸易,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是广西一种独特的脱贫方式;等等。以上几种脱贫模式虽然各具特色,但也有共同的特点,都是各贫困县、乡(镇)在长期的实践中探索出的,能够充分发挥当地自然、人力等资源优势的脱贫方法。

2 研究区域概况

喀斯特(KARST)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冲蚀、潜蚀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现象的总称。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的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广西是中国乃至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典型地区,全区喀斯特石山面积9.77万km2,占全区总面积的41%。

3 广西贫困区域空间分布特征

广西喀斯特地区与贫困区域在一定程度上耦合,喀斯特地貌地处山区,交通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使得当地的经济、技术很难得到发展,对资源的利用仅限于与生活有关的采伐、农耕、畜牧等,因此喀斯特山区的人民群众普遍贫穷。

4 广西喀斯特地区贫困化及其成因

广西农业信息网发布的资料称,广西是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典型区域,是中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贫困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自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广西喀斯特区,山地面积广,植被的保土能力差,水土流失严重,由于生态环境脆弱,加之长期以来人为的影响,该地区土地严重退化,土地石漠化现象严重,以及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造成贫困人口多、脱贫困难的现状。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地下,埋藏较深,开采利用难度大,直接影响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以及生产用水,经济得不到发展。

4.2 人口增长加重了贫困现状

2017年末,广西常住人口488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常住人口为1828.94万人,占全区人口的37.44%,是全国人口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由于受自然环境和历史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较低。虽然全区人口多,但农业劳动者多为文盲或半文盲,创新与开拓意识欠缺,盲目的开垦荒地,人地矛盾加剧,贫困程度加大。

4.3 基础设施落后

喀斯特山区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 ,广西喀斯特山区地表崎岖,沟壑林立,基础设施落后,虽然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工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一些偏远的村寨用电难、看电视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4.4 产业结构层次低,农民增收途径少

广西地区工业结构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喀斯特贫困地区产业产值结构比例为38.4%:31.2%:30.4%,2015年广西自治区产业产值结构比例为15.3%:45.9%:38.8%,全国为8.8%:40.9%:50.2%。喀斯特贫困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高于广西全区和全国平均水平,从总体看喀斯特贫困地区资源配置的产业结构具有低层次、低效率的显著特征,产业结构明显落后于全国和全区。

5 广西喀斯特地区扶贫取得的成就

5.1 石漠化的治理

针对喀斯特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广西探索出一些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包括特色林果模式、生态畜牧模式、林药结合模式、生态旅游模式等。这些模式不仅改善了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而且给当地人民带来收入,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5.2 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

据统计,2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3454元增加到2014年的6004元,年平均增长14.82%。按照国家新的扶贫标准(2300元/人年,2010年不变价),2010年全区有农村贫困人口1012万人,占农村户籍人口23.9%。截至2016年底,根据自治区统计局数据,广西全区农村贫困人口已大幅下降到332万人。

5.3 部门试点合作项目有效推进

2014年至2015年,与自治區旅游发展委员会的合作推进旅游扶贫试点项目,累计投入4600万元,扶持上林县、灌阳县、巴马县等先后13个县发展旅游扶贫试点项目。此外还与区旅发委联合向国家申请将河池市和三江县纳入全国旅游扶贫示范区,这些都有力推动了乡村旅游扶贫的发展。

6 结论

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必须统筹城乡区域发展,集聚社会各方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改变喀斯特地区的交通闭塞状况,构建通畅、快速、便捷的运输网络;改善县乡村办学、医疗卫生和文化、广播电视设施条件,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全面解决城乡居民饮水难问题,加强治旱和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实施退耕还林、发展农村沼气池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强化社会福利和政法部门的基础设施;加强电力、通信和乡镇市场建设,提升喀斯特地区的投资环境。

[参考文献]

[1] 蒙汉明.改革开放时期广西扶贫开发工作回顾[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05).

[2] 李甫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十种扶贫开发模式[J].民族研究,2000(04).

[3] 胡业翠,刘彦随,吴佩林,等.广西喀斯特山区土地石漠化:态势、成因与治理[J].农业工程学报,2008(06).

[4] 刘彦随,邓旭升,胡业翠.广西喀斯特山区土地石漠化与扶贫开发探析[J].山地学报,2006(02).

[5] 邓旭升.广西喀斯特贫困山区可持续发展途径探讨[J].市场论坛,2006(10).

[6] 郭丽英,任志远,邓旭升.广西扶贫开发与城乡协调发展战略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03).

[7] 朱慧兰,严志强,胡宝清.广西喀斯特地区生态城镇建设刍议——以龙胜各族自治县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06(04).

[8] 许凌志.广西滇桂黔石漠化连片特困区智力扶贫若干问题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3(04).

猜你喜欢

扶贫开发喀斯特石漠化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国南方喀斯特”
浅析玉龙县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
“孪生风云”之石漠化与贫困
河北省开发性金融扶贫浅议
普洱市无量山片区扶贫开发的问题与对策
穿越喀斯特
湖南将加快石漠化综合治理步伐
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等入选世界自然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