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非连续性阅读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

2019-06-11路金

课外语文·上 2019年4期
关键词:碎片化阅读新课改高中语文

路金

【摘要】新课改理念深入教学的今天,提出一种新题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其特点是由表单、文字构成,通过图文结合的呈现方式出现在文本中,主要考查学生能够依据表格、图示、目录索引等来提取信息。试题来源主要体现在与社会生活相关的热点事件,其内容具有丰富多样的特性。这样的考查试题设定,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能够通过所学知识联系实践,提升学生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图文表格;碎片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高考是检测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标准,它跟随新课改理念不断调整考核的方向与要求,就拿高中语文考题来说,越来越多新题型的出现,成为老师们教学的焦点话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就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题型,很大程度上考验了学生语文素养等综合能力。所以说,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意识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重要性与价值,也是我们教学策略研究的重要课题,并应该及时开展与实践在教学活动当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与发散性思维,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学生作答的综合能力。笔者通过实践教学经验,探讨其现状问题以及应用策略。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现状

作为一种从未出现过的新题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受到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关注。对于传统高考语文来说,大多数试题内容来源于课本知识,文学性较强,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在这种试题练习考查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固定思维模式。不可否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学生的思维受到了试题教学模式的禁锢,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得不到体现与提升,导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将重心放在解题技巧上,忽视了与生活实际理论关系的解读。由此可见,传统试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适应社会的能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考题形式出现,就是要向我们证明学以致用的重要性,要让我们扩展学生对图文材料阅读的综合能力,开阔学生阅读视野的同时,能够让学生借助所学运用在实际生活当中,实现科学素养能力的综合提升。

当下高中语文教学中,这种模式的教学融入相对来说还处在摸索阶段,许多老师对这一模式还没有足够的认识,这也与传统教学理念的固定模式有一定关联。相对于过去的高中学生来说,由于信息时代融入生活,当代高中生的思维与眼界要更为活跃和开放,我们若是墨守成规,学生的潜能就得不到有效开发,创新意识也被泯灭,语文学科思维也被禁锢。所以说,要想学生的整体素养得到提升与培养,我们就有必要创设与学生息息相关、贴近生活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让学生掌握这种新的解读思路,掌握其方法与技巧,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与需求的人才。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策略一,以文化图、图文融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最大特点就是不连续性,也可以称为碎片化。在传统完整文章阅读基础上,学生习惯快速总结中心思想与重点内容,文本的把握也很到位。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所呈现的本就是不完整语段,其中穿插图文结合方式来呈现文本,又或者是不同材料文字信息组合的呈现方式,所以说其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图文融合能力与技巧的掌握情况。这也是符合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文本表现形式。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什么情况下都是单纯的文字或者单纯的图画,因此图文结合是需要学生必须掌握的实践能力,将文字与图画融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助于降低阅读难度,加快提升对文本阅读的理解。总之,以文化图是一种以文字转化图片的方法,它可以加快理解速度与深度,能够快速提炼文本中的重点信息,实现高效阅读的实效性。

策略二,以图化文、图文转化。对学生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主要以图表类文本为重点,文字类侧重学生对文字整合能力的检测。图表类题型考查识图能力、图文转化能力,所以说学生阅读过程中对图表的阅读方式与理解方法的锻炼与培养十分重要,它不仅能加强学生对图表的解读,还有利于学生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逻辑推理与分析判断能力的提升,最终达到归纳整理、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与习惯。图表类题目的解题思路也是有规律可循的,首先看图例,接着看纵横轴,按照步骤一步步分析。

第一,老师要给予学生正确仔细的图表解读方法,引导学生自行挖掘关键信息点,而后将所有信息点整合。

第二,从图表形式入手分析,寻找其间各要素的内外部特定联系。

第三,利用文字来描绘图表,分清主次。

第四,将图文之中的规律加以总结,最终得出结论。

举例:我们在“2017 年高考全国课标Ⅱ卷”中的第七题,可以看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就是一道典型的以图化文题目。此题的答案理解就在于学生能否读懂材料图表,能否根据已知的图表数字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合理概括,最终用自我的观点与看法表达出来。题中前两项的对错取决于图表,后两项对错则在文字内容中体现。在作答此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先认真阅读一遍图表,根据图表材料一可知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与实践情况,总结出细分的市民小项占比,观察正确答案出现在A、B、C中,所以错的就是D。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小组合作的模式来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可以分配给大家小组任务,从全文字转化为表格、将全表格用文字说明、将图文共体分析解读。总之,以图化文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文字的凝练度与流畅度,同时也强化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立体思维与转化思维得到长足的进步。

三、扩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知识面,开启广读模式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看似是一个新的考查类型、新的教学理念要求,但它其实并不陌生,只不过以前没有出现在考题中。要想让学生习惯这种题型,习惯这种认知方式,我们就应该加大对这种生活中常见阅读材料的阅读。培养学生多读、透读、爱读的好习惯,快速掌握这种阅读方式。至于文本的挑选原则也需要老师加以指引,它们的形式丰富多样,出现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老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要让学生有兴趣愿意去自主阅读他们所感兴趣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材,从而让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经常向学生灌输文本积累的意识、解题的思路与方法,可以督促学生多看新闻报道、热点话题、重大事件、与时政相关的影视作品,对学生加以启发和熏陶,在实践中加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辨识度,丰富学生视野,拓宽认知的渠道。

例如《人民日报》的评论、新闻访谈,各种机关、单位、企业公开化的年度报表、图表等,都是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拿来借助阅读的。我们一定要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和积累,提升他们对非连续文本的熟悉度,从而迅速掌握题眼、表格的重点内容,通过大量积累阅读,快速习惯图文之间的转换与总结理解。

四、总结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学习与强化,需要不断的资源材料阅读积累,从适应到习惯这种模式,在已经学习过的文本的基础上快速阅读更多相似文本,达到阅读速度与效率提升的同时,也能快速给出答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具备社会实际意义的模式,其有利于培养提升学生们的多种能力素养,如语言提炼整合、图文分析、空间想象、探究推理、理论结合实践等。无论是哪种形式的阅读策略,都需要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何阅读广度,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参考文献

[1]许黄裳.怎樣阅读非连续性文本[J].中国教师,2018(7).

[2]张来芳.基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培养微探[J].语文教学,2017(9).

附    注

课题名称:高中语文非连续性阅读(碎片化阅读)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GS[2018]GHB0497。

(编辑:张晓婧)

猜你喜欢

碎片化阅读新课改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数字时代下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有声读物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
碎片化阅读时代广播节目的生存与创新
碎片化阅读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