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发展策略

2019-06-11陈燕瑜

课外语文·上 2019年2期
关键词:创新发展新课改小学语文

陈燕瑜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新的教学理念也充分的应用到了小学语文课堂的方方面

面。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与时代的背景有很强的关联性,教学的背景变化会存在空间、授课过程以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方面中。所以,小学教师应该充分的掌握和了解新课程改革对于新时代人才的要求,为学生开始学习打好基础。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语文作为基础性的学科之一,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展开教学有着时刻变化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掌握小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性,以及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展开教学,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来适应日益变化的新时代。

一、做好课前准备,扎实基础知识

这里所谓的做好课前准备,不仅仅是指教师在课前对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和重要程度进行准确掌握和了解,为了在课堂上能够解答学生各种各样的疑问,教师在对教材内的知识进行充分掌握后还要进行扩展,而且还指学生在课前对于知识进行一个预习,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快速接受新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知识体系的不足和对于教材所讲述内容的欠缺,提高听课效率。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是注重学生的基础能力培养,为学生以后的各门学科的深入学习打好基础。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包括学生对于拼音的准确掌握和运用、学生正确的拼写习惯等,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够讲得太快,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不能够为了追求时间效力而忽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了解。而且,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有充足的耐心,在面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时,不能够置之不理,要利用爱心和耐心帮助每一个学生扎实基础知识,为他们以后各门学科的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小学语文和别的科目相比较,学生要学的知识体系十分庞杂,需要学生对教材内、课堂内和课堂外的知识进行日积月累才能够学好。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做好在预习等方面的配合工作,以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人说“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他们对于很多问题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想要在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抓住学生“爱玩”的天性,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去学习,而不是在教师的强迫下被动接受学习。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学会创设合适的课堂情景,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下进行学习,这是激发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首先,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堂知识,不同的重难点,精心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其次,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知识需求,因材施教,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去获取知识。例如,对于网络作用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去获取知识;对于书本查阅和筛选知识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通过图书馆和书本去查阅知识,通过不同的方法培養学生去伪存真的能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获取知识。这样不同的知识获取方式,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还能够激发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三、小组合作学习,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是提升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重要任务,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在新教育改革和新时代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学会合作学习是时代对于人才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和学习能力的不同进行科学合理的小组划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语文就是要求学生从浩瀚的知识题库中摘取出自己所需要的进行选择和积累,但是很多学生面临众多庞杂的知识题库时容易迷失自我,不知道孰轻孰重,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学会知识筛选的能力,对学生来说就是最好的帮助。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小学教师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而且要重视对于学生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现在和未来的学习成绩,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一项重任。教师要教会学生在课堂中要养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要让学生有质疑精神和询问精神,面对无法理解的知识时要及时向身边的老师和同学进行请教。在课堂后,要让学生有认真完成作业,主动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克服只有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才能够进行学习的坏习惯。最重要的是,在进行新的课程前要学会自我预习,每一门课程的学习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在学习新的知识以前要通过意识对于知识进行一个筛选和接受。而学生预习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根据自我需求对于知识筛选的过程,预习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到课堂内容的重点并且明白自己对于有关内容的需求和欠缺,这样还能够帮助学生加强课堂中的注意力。还有,在小学语文中,教师还要注重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对于课外的知识进行积累,语文是一门考验学生知识积累的学科,而且这种积累仅仅依靠课内的知识获取是不够的,对于学生的知识的检索和积累习惯与能力要从小开始培养,而小学语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小学语文教学很多时候因为教师讲述知识庞杂和涉及范围广,学生无法理解而导致学生对于语文课程产生一种排斥心理。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要给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包括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三方面的培养,如果教师在课堂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就会限制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限制学生对于知识的自我掌握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留出充足的时间来让学生自己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在思维中对于知识进行自我组织,这个过程也就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合理思维能力的过程。语文课堂就是要求让学生多说多讲,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表达自我的观点,才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语文知识体系,帮助他们提升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等语文综合素养。

六、结束语

在小学教学中,语文对于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并且重视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做好准备,扎实学生基础知识;创设课堂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吴修峰.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2).

[2]朱琳.浅谈新课程条件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J].快乐阅读,2013(36).

(编辑:张晓婧)

猜你喜欢

创新发展新课改小学语文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探讨新时期环境下博物馆的讲解工作
创新发展 奋勇前进 释放洪荒之力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