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独立而成熟的思维品质
2019-06-11楼舰
楼舰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至关重要,虽然相比于其他理科性较强的学科来说,语文更注重字词的记忆和文字的描述,但在具体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学生积极地思考相关知识点,并且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基于对SOLO分类理论学生思维层次的认识,浅析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设问以及考试命题中思维能力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与考当中拥有独立而成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初中语文;SOLO;教学与命题;思维能力;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一、SOLO分类理论对学生思维层次的界定
《学习质量评价单——SOLO分类理论》一书中,澳大利亚作者彼格斯和科利斯与他们团队分析了近2000名学生对开放性试题的回答,并按个体反应时所表现出的复杂性和层次变化特点,确认了五个不同思维水平层次,即SOLO的五个层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扩展结构。其中,抽象扩展结构层次要求年龄层为16周岁以上学生。因此不要求16周岁以下的初中生人人具备这一思维层次,但是关联结构思维层次是初中生应该达到的,所以从多点结构到关联结构层次的思维训练至关重要。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渗透
在我们的日常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课堂问题设置至关重要,问题可以推动学生进行思考性、合作性和实践性的学习。
(一)语文精读课文的课堂思维设问
我们曾为“你是否认为……”这一类问题所困扰,对这种问题最典型的回答为“是”或“不是”。在一对一的情况下,教育工作者常常可进一步问“你为什么这样想”之类的问题。
学生的思维能力完全可以在教师的课堂提问中培养。例如八年级下册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首先,教师课堂设问:“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可以答出母亲是一个有责任感、严厉、慈爱、坚忍、刚毅的人;接着,教师课堂继续设问:“儿子胡适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也可以顺利找出儿子是个谦虚、有才干的人。这两个问题都属于SOLO分类理论中的单点和多点结构思维层次,这时教师只要设问:“胡适母亲对他有什么影响?胡适对母亲又饱含着什么感情呢?”就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达到SOLO的关联结构层次,真正实现思维能力的渗透。另外,教师还可以联系课外继续设置问题:“胡适的《我的母亲》与朱德的《我的母亲》作者对母亲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之处?”这样的问题设置是基于独立而成熟的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角度出发的,使学生在比较中提升关联思维能力。
(二)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思维模式
对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学习指导”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而“学习指导”的目标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学习指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维的品质。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是教师只做方法指导,不评价,不做统一答案,教师的课堂问题可以以“学习任务单”的形式呈现,让学生通过 “学习任务单”开展自读课文的思考性、合作性和实践性的学习。学生运用方法和策略进行自主阅读,促进自身的理解和体验,深化自身的感悟和思考,沉淀为自主阅读的阅读能力。
(三)语文当堂作业的教学思维训练
学生只有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才能消化并吸收相关的语文知识,从而内化、升华为语文素养。作业的更重要的作用是关联课内,促进理解、思考与探究。
在日常教学中,在学生学习完课文知识点后,我会在一节课堂的剩余5分钟设定一个“同步微写作”训练环节。如七年级下册《黄河颂》:“黄河今天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现状堪忧。请针对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或是广告词,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这样的问题设置关联课内知识,拓展课外能力,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训练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另外,教师还需要强化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实时反馈,重视综合评价,并且在检测之后,适当给予相关评价。
三、初中语文考试命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渗透
对文本信息的认知、理解、归纳等是阅读能力最基础的部分,不过更重要的是阅读者对作品的独立反思及在此基础上所做出的自主性和批判性表达。同“关联性思维”一样,“批判性思维”也是一种使学生变得成熟的思维模式。结合浙江省近五年中考考试例卷的命题,已经出现了批判性思维的命题渗透。我主要从命题的三方面考查来谈谈“批判性思维”。
(一)在名著阅读题的考查方面
如2016年温州考题:在《三国演义》中,刘表和吕布对刘备有不同的评价,你更赞成谁的观点?结合小说相关情节回答。(1)玄德仁人也。——刘表;(2)是儿最无信者!——吕布。此题考查学生对《三国演义》中刘备这一重要人物形象的理解把握,设置角度合理而灵活,特别是利用作品中其他人物对刘备的对立性评价作为切入点,十分自然而巧妙,渗透着学生主动参与的批判性思维。
(二)在文学类作品阅读题的命题考查方面
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放在开放性试题的答题中,此类试题考查学生SOLO理论的关联结构层次能力和分析批判能力。它们不适合一篇文章的个别部分,而适合这篇文章所有部分的综合,或者适合几个部分同步有效的整合。
如2015年绍兴考题:阅读《树枝与名片》中第19题“我希望少年能读懂名片,读懂我抛下名片的意义,就像20年前我读懂了那个贵妇人丢弃在我肩头的枯萎的树枝一样”,这句话的含义,你读懂了吗?请写下你的理解。这道题目多点结构层次理解为20年前贵妇人丢弃枯树枝是对我的侮辱;我丢名片是对少年的帮助。而关联结构层次上来说两者之间的行为存在着对比,结合所有相关素材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把所有方面连贯成一个整体之后得出结论(收敛):20年前,贵妇人扔来的一截枯树枝,让我明白贫穷与低微只能受人歧视,这截树枝,激发了我奋发进取的斗志。20年的奋斗,让我最终获得了成功。这次,我向少年扔去名片,希望帮助他,希望以自己的奋斗经历激励他,告诉人们面对穷苦应该自强不息,同时批判了阶级观念并呼吁人性的善良。此类考题可以让学生在开放性的题目训练下发展关联和批判的思维。
(三)在“批判性写作”命题考查方面
写作考查就是要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包括记忆、阐释、分析、分类、联想、想象、推理、比较、综合、评价等能力。各国倡导“批判性写作”,就是能够运用准确严谨的概念、清晰条理的结构、缜密而合理的逻辑,准确而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信息。作文题会要求学生对一个指定论点作出批判性的回应,作文着重分析,而不再要求描述个人经历。
教师平时应加强研究型写作,融入深度分析的要素,应在考试中加入分析性、论证性论文的写作,从而使学生在运用中形成一种成熟的思维品质。
四、结语
语言、思维、审美文化三者构成了初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其中“思维”在当中起着“语言”和“审美文化”的纽带作用,并对两者的知识和内涵形成产生巨大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SOLO分类理论中的思维层次,充分认识自己课堂教学和考试命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渗透作用,科学合理运用“关联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模式,培养出学生独立而成熟的思维品质,才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李服.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核心素养教育[J]. 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6(12).
[2]王通.注重学科情感渗透丰富学生人文情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浅谈[J].华夏教师,2016(1).
(編辑:张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