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合作小组 激发学生潜能

2019-06-11吴军岚

课外语文·上 2019年3期
关键词:课堂改革生本理念

【摘要】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学习的本能,教育就是充分发掘并展示这一潜能。”可是,当下中国的教育情况又如何呢?80年代以来所进行的教学改革中仍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以考为纲的教育压抑儿童生命成长,也从根本上压抑了孩子内在潜能的发挥。

【关键词】优化合作;激发学生潜能;生本理念;课堂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生本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习小组是生本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可以说没有小组就没有生本。小组上连班级,下接个体,学生的个体学习,可以通过小组的活动得到表现,得到肯定或修正。因此,我们在调动学生时,一定要借助学习小组的力量。那么,如何在生本课堂里充分调动学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潜能呢?

一、优化小组成员,促进潜能发展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不同,性格也迥然不同。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40分钟内获取最多的知识呢?当我接到一个新班后,没有急于分组,而是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课堂学习,甚至家庭环境进行了大致的了解后,把学生大致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聪明的孩子”,这类孩子往往不按常规出牌,收拾物品的能力弱,喜欢按自己的意图办事,但是做事速度快,求量不求质;第二类“规矩的孩子”,这类孩子做事井井有条,上课认真听讲,听从老师的教导,就是平常老师心中的好孩子;第三类“社会型的学生”,这类学生的“情感智力”特别强,对别人非常关心,善于同人交往,他们跟一群人在一起时理解能力还不错,一旦脱离,可能就显得笨拙起来;第四类“好动的学生”,上课坐不住,东张西望,听课的专注力不强。

针对以上这四类不同类型的人,为了发挥学生各自的优点,我就采用了生本教学的理念“不是不要管理,而是学生管理学生”,实现课堂高效率,最大程度地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一个月下来,我大致分了三个阶段,完成一个学期小组的优化。

第一阶段:我根据全班学生的个性特征,按自己心目中的分类,每组4人,其中1人担任大组长,统筹安排组内事务,包括课堂纪律、课上讨论、课后作业检查等,其余3人听从大组长的安排,生成出各自组内的纪律监督员、作业纠错员、中心记录员。刚开始,学生对这种新奇的上课模式感到十分有趣,尤其是课堂讨论,自由而又热烈。但一周下来,各种小报告也蜂拥而来,有说大组长不管人,也有人说组员不听话,更有说大组长管不住人。既然同学们提出了大组长管不住人,组员不听话的问题,于是,我针对问题进行了第二阶段的小组优化。

第二阶段:这次我让学生自由组合,然后推選出大组长,这样就解决了部分学生不听从大组长安排的矛盾。但在随后的上课讲课的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小组,因为穿插了第四类人,好动的小毛病依然没有起色,导致大组长有心无力,管不住他们,这样,导致有的小组分数越来越高,而有的小组分数只减不增,组长管理的热情也随之降低,反而影响了这一部分孩子上课的积极性。同学们当初选出来的组长,可能是一时好玩,也可能是自己的好朋友,但孩子毕竟还小,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是不能匹配的。于是,我又进行了第三次的小组优化。

第三阶段:这次,我没有贸然去解散已有的小组,而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加上任课老师的意见,挑出了13位认真负责,又有小范围的影响力的同学来担任组长一职,由组长挑选自己的合作伙伴,而学生也同样可以来挑选自己心目中的组长(当然条件是一个小组必须二男二女,避免全都是男生或女生,为奖惩做好基础),然后在组内明确分工,做到人人是组长,人人有责任,由原来第一阶段的“员”变成“长”,孩子们觉得自己也当上了组长,积极性高了,小组荣誉感也强了。各小组成员还给自己小组定了组名,从组名上可以看出孩子们的努力方向,体现了个性特征,这不正是在激发孩子们内心的参与意识吗?这样,小组内实行自主、自治、民主管理,锻炼了每个学生的能力,充分发挥其在组内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让他们自愿、有序地开展生本教学。

二、优化小组考核,激发内在潜能

当我的小组成员确定后,为增加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小组考核实行整体捆绑,做到整体加、减分,内容包括前置研究、课堂回答、小组讨论、劳动卫生、日常考勤,同一组的人,互相帮助,共同努力,组员们觉得做不好或者学不好,或者因为个人原因拖了小组的后腿,于是每天都想着把事情做好,甚至连平时调皮的孩子也乖巧了许多,都争取多加分为组里作贡献,全体学生用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全力以赴,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为小组争得荣誉。这种考核制度,绑住了4个人的心,组内成员荣辱与共,落下一个都不行。班上有一位叫庄源的男生,平时做事情拖拉,包括抄作业都是最后,后来小组的同学用尽了各种办法,不仅让他做事情变快了,上课也变得很积极。还有一位叫陈海月的女生,自从做了组长后,责任心变得更强了。她跟我说,她有一种好办法能让调皮的男生变得更乖,主动让我把调皮生放到他们组,结果还真是转化了一名男生。正是这样一种考核模式,不仅激发了弱势孩子的潜能,还激发了优秀孩子的协调潜能。

但此后,我也发现了捆绑考核也有弊端,还实行了每周对个人优劣进行考核,个人任何工作做得好就加分,做得不好就减分,每周各小组自评出最佳组员、最具潜力组员,分别从课堂合作、组内交流、前置研究、课后劳动等方面体现出来。事实证明:这样既有个人又有团队的考核,是有效的。

三、优化小组激励,激发外在潜能

每周利用班队的时间,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及时小结、公布,奖励落实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而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对学生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生本课堂教学中老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要坚持以激励为主的原则,我时常用欣赏、专注的神情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以此传递一种充分信任学生,高度尊重学生的情感信息,这是对学生最好的肯定与鼓励。在语文课堂中,我坚信没有回答不正确的孩子,只有回答更好的学生。一次,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这课时,我正是对学生进行了一番激励后,学生对“输血”这个内容感兴趣,就回去进行了一番研究。回到课堂,学生进行了热烈的交流。李政旭说:“我们可以用再生的血去救一个不可重生的生命。”庄源说:“友谊是不可替代的。”学生的感情没想到是如此的深奥,感悟是如此深刻。而这种感悟,正是建立在老师不断激励的基础之上。

作为老师,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学习模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最大化地激发了孩子学习的潜能。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荆志强.幸福地做老师[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吴军岚,1971年生,大学本科,小学一级教师,从教二十多年来,立足一线教学,致力于课堂生本教学研究,努力挖掘孩子课堂上的潜力,提高课堂听课效率,让孩子能自信表达,快乐学习。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课堂改革生本理念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新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浅议培养小学生在语文课堂的想象力
基于生本理念的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生本理念下初中数学前置作业的优化对策
生本理念下的高中音乐合唱教学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生本课堂实践探索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漫谈
浅论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