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中提升群众满意度的建议

2019-06-11孙京菊

山西农经 2019年2期
关键词:扶贫脱贫攻坚

孙京菊

摘 要:习近平扶贫思想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满意度为关键。群众满意度是脱贫攻坚“国考”的标志性指标,也是检验脱贫成效的“唯一标准”。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坚决消除影响群众满意度的相关问题,全面攻克“满意关”。

关键词:脱贫攻坚;思想问题;扶贫;群众满意度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02-0023-02         中國图书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脱贫攻坚是党对全国各族人民的庄严承诺,事关国人梦想、事关国家小康、事关新时代新目标,是一项必须坚决完成的政治任务。脱贫攻坚成效不仅取决于农村基础设施保障、农业产业发展、农民收入水平,更取决于群众满意度。因此,脱贫攻坚满意度、扶贫认可度、政策知晓率等,成为脱贫攻坚的方向性指标。

1  调查方式和结果

成立三下乡实践团队,利用假期时间对家乡贫困户进行帮扶调查。在调查中,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坚持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探寻贫困真因,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实践团队事前召开工作推进会,针对性地制定了工作方案。深入各贫困村对贫困家庭进行了入户走访,努力做到调查详细、记录准确和反映真实情况。调查采取面对面交流和问卷形式,详细了解贫困户基本情况,准确记录贫困户要求,协助贫困户填写精准扶贫调查问卷。

调查发现,群众对脱贫攻坚满意度总体评价较好。其中,未脱贫贫困户满意度较高,已脱贫户满意度稍有下降,非贫困户满意度比较低。分析相关数据,总结出影响群众满意度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2  影响群众满意度的相关问题

2.1  非贫困户与贫困户之间不平衡导致攀比

在扶贫工作中,贫困户得到政策和经济实惠,使非贫困户产生巨大的落差感。尤其是在贫困标准线上下浮动、差距不大的非贫困户与贫困户之间,扶贫使两者产生了巨大的差距。

在老百姓看来,扶贫前,两者收入只差几百元,生活条件相差不大。在国家贫困线标准区分下,通过精准识别、精准纳入等方式,一方被纳入为贫困户,一方成为非贫困户,使两者受到的政策和经济实惠相差特别巨大。由此,非贫困户产生羡慕、嫉妒等心理,甚至对驻村工作队开展工作不配合、不理睬。

此外,村干部和老百姓之间有很多错综复杂的矛盾。一些贫困户特意刁难驻村工作队,提出很多要钱、要物的想法。还有一些非贫困户,思想复杂,越是帮助他们,反而越是起到了反作用。

2.2  贫困户“等、靠、要”错误思想严重

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等、靠、要”等错误思想严重。通过调查了解发现,一些村子在落实脱贫政策方面做得比较好,但在群众思想引导方面做得不够。这些村子的村干部和扶贫干部认为,只要工作做到位、条件改善、政策落实,群众就一定会满意,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对贫困户的感恩教育做得不到位、深度不够,使扶贫工作越到后期越困难。因为这样的做法忽略了贫困主体的重要性,容易养成少数人“以贫为荣”甚至不愿脱贫的错误思想。

调查发现,一些村干部素质不高,研究问题不透彻,对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做得不到位。一些村干部与贫困户之间有不可调和的历史矛盾,激化了内生动力不足的矛盾。

还有一些贫困户,长期以老赖行为干扰扶贫工作正常开展,想要多得实惠,养成“懒病”,失去了主动发展、主动脱贫的动力。

2.3  村民存在“识人不知名、知名不识人”等现象

调查发现,扶贫帮扶对象存在“识人不知名、知名不识人”等现象,大多是由于村民年龄偏大、思维模糊、记忆力下降等导致。具体表现为:很多驻村工作队和包村干部经常下村或长期驻村,经常开展扶贫活动,甚至刚刚还在一起聊天并且有说有笑,过一会儿问起,仍有很多老年人说不认识、不知道。

经过一段时间调查发现,大多数被帮扶的老年人身体素质比较差,失去劳动能力,记忆力衰退很严重,再加上长期患病吃药,损伤神经,确实存在因年纪老迈记不住、记不准等现象。因此,在对贫困户的反馈调查中,应当注意这种情况的存在,避免统计偏差。

3  提升群众满意度的十点建议

3.1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全面解放扶贫思想

脱贫攻坚必须“以实为实”,将实事求是贯穿整个扶贫过程,绝对不能有水分。要解放思想,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扶贫工作。从干部到群众,都要全面解放思想,才能更好地助力脱贫攻坚战。

3.2  唤醒贫困主体,激发内生动力

必须明确“扶贫为了谁”“发展为了谁”“经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思想,戒除贫困“等、靠、要”的错误思想。唤醒贫困主体内生动力,树立自我发展意识。强化扶贫工作中贫困主体的重要性,激活贫困主体自身发展动力。

3.3  实施扶贫保障性工程,消除群众担忧隐患

针对“因病、因残、因老致贫”等情况,要继续加大养老、医疗和社会保障力度,逐步消除隐患。要从小病、慢病加以排查,也要加强大病医疗保障力度。对因老致贫人员,可实施养老工程,有助于“老有所乐、老有所依”,减弱扶贫难度,为打好扶贫战役作出保障。

3.4  明确扶贫可持续性,提升稳定脱贫能力

很多群众担心脱贫后返贫,担心“现在有人管,脱贫无人管”,因此不愿脱贫。必须明确贫困是一个相对概念,未来贫困工作还将以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载体继续存在,让老百姓放心、安心。要逐渐在脱贫攻坚中提升稳定的脱贫能力。解决“扶贫扶一时”的后顾之忧,确保“稳脱贫、稳着陆”。

3.5  将“利民不扰民”与精准扶贫政策结合,提高服务于民的工作效率

扶贫是为了帮助贫困人民,而不是经常叨扰,影响其正常工作和生活。有时因工作不到位,需经常去采集信息,使百姓厌烦。实施精准扶贫政策,首先要做好精准信息采取工作,要一次做好信息才去工作,提升工作准确性和工作效率,使群众愿意主动配合脱贫攻坚工作。

3.6  转变思维方式,增强群众认知力

转变群众和政府思维方式,对贫困和扶贫工作产生新的认知。以前经常组织扶贫干部去考察学习经验,以后应该选派一些有代表性、有号召力、有真能力的群众去学习,感悟脱贫攻坚工作重要性,增强感恩教育和引领示范作用,促进群众满意度的提高。

3.7  坚持厚爱与严管,促进真抓实干

加大对扶贫干部的组织关怀力度,主动解决其后顾忧虑,使其更好地投入脱贫攻坚工作。同时,要严格管理,避免扶贫干部走错路。只有厚爱与严管并行,才能促进扶贫干部在脱贫攻坚战中主动干事创业和担当作为。

3.8  坚持以人民中心,构建反贫困命运共同体

人民是改革发展的重心,是脱贫攻坚的主体。发展必须想到人民、为了人民。在脱贫攻坚中,树立人民为本的思想,逐步构建起反贫困命运共同体,为减贫事业做出贡献。

3.9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强化社会号召力

坚持党的领导,是打赢应脱贫攻坚战的政治武器。社会各界要在党的号召下参与脱贫攻坚。社会各界要主动创造、主动作为,强化社会责任意识,为扶贫事业多做贡献。

3.10  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生活好起来,使人民有幸福感、获得感

扶贫的根本,在于使贫困人口富起来。只有老百姓钱包鼓起来、生活好起来,才能使得人民幸福、国家幸福。

猜你喜欢

扶贫脱贫攻坚
河北省开发性金融扶贫浅议
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新路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阿勒泰市就业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
A股“扶贫”和市场的“扩容焦虑”
证监会“扶贫”
管仲“扶贫”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