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中的内外均衡冲突
2019-06-11王梦珂
摘 要:在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运行必须兼顾内外均衡,即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外部均衡四大目标的同时实现。因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经济部门和对外经济部门的运行既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在某些条件下可能出现各自向不同方向变化并产生矛盾的情况,使宏观调控面临内外均衡目标的冲突。解决这一冲突的基本方法,就是以各种经济政策为工具,针对本国经济发展特点和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搭配运用各项政策,使每种政策工具都应用于它能产生最大效能的政策目标。本文通过亚洲金融危机来具体说明此次危机产生内外均衡冲突的过程以及危机发生之后我国的政策反应。
关键词:内外均衡;金融危机;政策
1997年以索罗斯为首的资本投机者在亚洲资本市场进行疯狂投机,亚洲多个国家的股市、汇市受到了波及,内外均衡矛盾尖锐,由此引发了一场巨大的金融风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在这次的危机中,中国的经济也受到了影响,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此次金融危机。
一、开放经济下的内外均衡
造成内外均衡冲突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开放性。随着经济的发展,一国和世界经济的融合程度会越来越高。开放度体现了一国融入世界经济的程度,是一国参与国际商品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活动的水平。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会对宏观经济目标产生复杂的影响,使本国对外国的依存度大大提高,使宏观调控目标增多,各目标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從而可能会产生内外平衡的矛盾,使政府面临政策困境。
二、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1997年初,以索罗斯为首的资本投机者在亚洲资本市场进行疯狂投机,亚洲多个国家(地区)的股市、汇市受到了波及。首先是泰国,为了免受国际游资冲击的影响,放弃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泰铢大幅贬值,由此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引发了一场巨大的金融风暴。
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1997年以后我国政府关注的宏观经济目标的焦点主要是对内要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启动内需,缓解通货紧缩,对外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坚持人民币不贬值。1997年,受前两年紧缩政策的影响,国内经济回升乏力,再加上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内出现了通货紧缩的趋势,失业问题继续恶化。
要实现对内的目标,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抑制通货紧缩,就要求实行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而扩张性的政策可能会导致贸易顺差增长的进一步放慢。从1997年开始,我国出口增长出现了停滞,贸易差额虽然一直保持顺差,但却是在下降,已经缺乏增长的势头;外汇储备虽然在增长,但增长率明显比1997年以前大大降低。资本流入的速度也有所放慢,降低利率的举措又加剧了资本外逃,强化了人民币的贬值预期,人民币汇率稳定受到威胁。为了实现对外的经济目标,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就要求实行较为从紧的经济政策,这又会影响国内缓解通货紧缩的目标的实现。可见,对内对外目标又产生了矛盾。
三、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政策反应
1998年开始,我国开始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相结合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实现对内经济目标。
(1)积极的财政政策
1998年中国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1999年,为进一步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1998年财政预算方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常务委员会通过,标志着积极财政政策在我国的实施。主要内容有包括:增发1000亿元长期国债、分批提高了出口退税率、在科技教育投入等方面投入资金进行调整;1999年初,发行了500亿元国债,主要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年中增发了600亿元的国债,以此带动全社会的投资需求。同时通过调整收入分配,促进投资和消费的增加,进而影响总需求,并带动经济的发展;1999年的税收政策中,中国政府对出口退税率进行了两次提高,出口退税率由原来的五档变为四挡。并且在各个投资领域都不同程度的实施了优惠政策。
(2)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下调存款准备金,仅1998年一年就下调了5个百分点,从13%下降至8%。降低了银行利率;1999年起央行有推出消费信贷鼓励人们购房买车,以刺激消费需求。努力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保持了国内经济的健康和稳定增长,对缓解亚洲经济紧张形势、带动亚洲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大了出口信贷力度,支持外贸企业优化窗口商品结构、扩大对欧美等国家的出口。
四、我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政策效果
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各项积极政策的搭配实施通过投资和消费的增加,扩大了总需求,从而带动经济的增长。在投资方面,财政支出以及财政收入通过分析都能看出对投资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促进投资来扩大总需求,刺激经济的发展。在居民消费方面,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在实证分析中都可看出对居民消费具有刺激作用,促进居民消费的增加,进而拉动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同时成功度过危机也丰富了我国宏观调控经验。
对于一个经济开放程度高的国家来说,外部平衡是很重要的,并会对国内经济的平衡产生影响。宏观调控的目标就增多了,并且各个宏观经济目标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从而就可能产生内外平衡矛盾,政府需要运用多种政策工具的搭配来解决内、外矛盾、努力朝着内外均衡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余永定,陆磊.中国应从亚洲金融危机中汲取的教训[J].金融研究,2000,(12):3-15.
[2]弗雷德里克·米什金.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及政策启示[J].国际经济评论,1999,(Z5):21-25.
[3]王小敬,许慧.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外贸政策的调整及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1999,(11):25-27.
作者简介:王梦珂(1995年——),女,汉族,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湘潭大学,研究方向:商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