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强化策略

2019-06-11刘承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职体育心理健康

刘承

摘  要: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在中职院校的学习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处于15~18岁,在这个年龄段中,学生的思想逐渐走向成熟,对世界的认识也开始越来越全面,但是在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思想也很容易和这个世界的主流思想产生碰撞,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本文以中职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中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职体育  心理健康  强化政策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2(c)-0056-02

中职院校侧重培养的学生的职业技能,所以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和薪资,这就很容易给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时候造成心理压力。再加上大部分中职学生正处在思想逐渐成熟的年龄段,学生一旦发现自己的思想与主流价值观不符,就很容易产生过激行为,从而影响心理健康,所以在中职教育中,教师十分有必要利用体育训练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1  中职体育训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中职体育教学阶段,学生的思想逐渐走向成熟,但是在这个时期因为中职教学的本质,所以很容易忽视对学生思想方面的引导,没有正确的思想教育,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就会出现错误倾向,进而造成学生产生病态心理。正确合理的体育训练可以很好地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体育训练学生可以释放心中的压力、排遣在生活中遭遇到的不满。教师还可以利用体育所包含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1.1 重视程度低

在中职学习阶段中,因为学校本身侧重的是对学生职业技能的教学,所以导致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受这样情况的影响,在中职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是单单利用体育训练锻炼学生身体上的健康,缺乏对学生的心理状况的了解,这样就导致学生的心理压力缺少合理释放的机会,从而加重学生的病态心理。

1.2 教学手段单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我国的教育质量也在逐渐提高,但是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体育教师依旧对素质教育持怀疑态度。这样的情况直接导致教师不会主动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而造成教师教学手段单一,而且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存在很大的弊端,学生一旦出现心理问题,体育教师就会出现束手无策的情况。

1.3 社会风气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娱乐活动的方式趋于多元化,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这是一柄双刃剑,受部分娱乐活动的影响,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中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本身就很容易忽视学生的思想状况,再加上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学生就很容易出现病态心理,比如迷恋网络游戏、沉溺于黄赌毒等。

1.4 缺乏相关的教育人才

在中职教育阶段,学校过度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教学,很容易忽视学生的体育训练,这样直接导致了中职院校缺乏体育教育人才,而利用体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展开辅导就要求了体育教师一定要具有过硬的职业素养。在这样的情况下,体育教师就算是有意识的利用体育训练干预学生的心理也不会起到太好的效果,甚至有可能进一步加重学生的病态心理。

2  利用体育教学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强化策略

在中职教学阶段,学校一定要将体育训练重视起来,并正确合理的利用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进行干预,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2.1 利用体育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体育精神对学生进行教学,因为体育精神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通过体育精神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优良品质,比如公平、公正、不懈奋斗等。在学习体育精神的时候,学生会主动矫正自己的心理状况,学生还可以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释放心中的压力,从而扫除学生心灵中的阴霾,保持正确健康的心理状态。

例如,在体育训练中,如果教师因为体能跟不上训练强度的话,教师就可以利用体育精神鼓励学生,发挥学生的体育潜力,这样学生就能够体会到完成体育训练的喜悦,从而学生就会主动克服在体育训练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增强学生的意志力,自我培养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顽强品质。这样学生就能够施放心中的压力,对病态心理进行自我矫正,保证自我的心理健康。

2.2 帮助学生融入集体

在中职教育阶段,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为被集体孤立,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因为得不到集体的认同,可能会导致学生性格孤僻、行为怪异,甚至脾气暴躁。面对这种学生,体育教师可以利用集体的体育活动来引导学生,通过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合理的集体活动中,学生也能够很好的融入到集体中,从而改善学生的病态心理。

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开展运动比赛,通过设置一定的奖励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比赛中,体育教师可以适当的提高比赛难度,促使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比如拔河比赛、三人四足等,这样学生就可以自发的组成小组,教师可以小组为单位创建一个融洽交流环境,进而让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融入到这个环境中,改变学生的人际关系,让学生不再孤僻。

2.3 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一味的学校课堂知识很容易导致思维僵化,这点在中职教育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因为在中职教育侧重培训学生的职业技能,而职业技能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进而导致学生思维僵化,而思维僵化会导致学生反应迟钝,对学生的心理有很多负面影响。体育训练在本质上和“智育”不同,所以两者的思维方式可以进行互补,通过体育训练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学生思维僵化的情况。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思维展开针对性训练,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利用羽毛球对学生的思维展开训练,这样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而在羽毛球训练中,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身的体能促进身体健康,还可以进一步释放在学习中遇到的压力,从而活化思维,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2.4 正确合理利用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不同,无氧运动可以通过激烈的运动方式快速释放学生心中的压力,但是过度的无氧运动很容易损伤学生的身体。有氧运动就很好的避免了这个缺点,因为有氧强度较低,所以无法快速释放学生心中的压力,可是通过适时的有氧运动,可以让学生的心绪逐渐平复,还能够有效锻炼自身的心肺功能,进而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如果遇到学生情绪十分不稳定的情况,体育教师还可以将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结合起来,首先利用无氧运动让学生的情绪得到充分释放,然后再利用有氧运动慢慢平复学生的情绪,这样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分有利,避免学生因为过度情绪化产生的过激行为。

2.5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

想要真正实现充分利用体育锻炼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那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将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起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体育锻炼中学生的异常情况了解学生的具体状况,进而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防止学生的病态心理进一步发展。

3  结语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要将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起来,还应该多了解学生心理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体育锻炼结合起来,在这基础上制定正确合理的体育训练计划,进而在保证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叶建国.中职体育教學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3):104,106.

[2] 耿黎明.中职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强化政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3):261,263.

[3] 李维硕,邹婷婷.中职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强化策略分析[J].求知导刊,2016(10):52.

猜你喜欢

中职体育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中职体育课改之我见
微课在中职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体育教学体现终身体育思想的几点思考
中职体育教学改革探析
基于身体与职业素能的中职体育创新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