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教师观
2019-06-11李亚宁冯莉萍韩金志
李亚宁 冯莉萍 韩金志
摘 要:关怀主义教育思想脱身于关怀主义理论,其代表人物为Nell Noddings。她的一些著作阐述了什么是关怀主义教育思想以及在关怀主义教育思想下的教师观。本文立足于关怀主义教育哲学的基础,对其起源及发展进行了阐述,并对关怀主义教育哲学下体育教师的道德观、语言艺术、教学方法以及与学生的关系进行相关的研究。
关键词:关怀主义教育哲学 体育教师观 关怀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1(a)-0170-02
伴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改革的持续重视,改革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国家和社会对于教师素质的各个方面也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更高的期望。教育行为需要教育哲学思想的引导,关怀主义教育思想在其诞生之后就一直广受人们关注,并且在教育领域内的影响力越加显著,本文主要以文献综述法就关怀主义教育思想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对体育教师观的影响进行研究,为“关怀型”的体育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1 关怀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20世纪70~80年代,关怀主义教育哲学在美国诞生。就其本质而言,
关怀主义教育哲学是关怀主义伦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延展,其代表人物是Nell Noddings。Noddings致力于用关怀伦理的视角,来重新组织社会和改造社会。Noddings认为关怀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联系或者可以说是遭遇,这是一种在人类生活中的基本属性,每个人都希望被关怀,关怀将成为调节整个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出发点[1]。在Noddings思考如何才能将这种关怀的理想在现实中实现时,她首先想到的就是在教育领域和家庭方面,经过之后的不断研究,Noddings以此发展出了关怀主义教育哲学的基本内涵,成为了关怀主义教育哲学下教师观形成的思想基础。
就教育而言,Noddings的观点是学校教育应该是将一个人培养成健康的、有能力的和有道德的作为最终目标。Noddings还认为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具备多样的能力,而学校开设学科来教导学生的方式是具有局限性的。学校教育不应该只是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更应该注重的是如何教会学生去“关怀”和“被关怀”。在我国,儒家的教育思想是“以人为本”,而Noddings的思想正好与其相符,
并且与我国现在的实际国情相合,所以自从关怀主义教育思想被引进国内之后,就一直被广大群众所关注,并且有许多专家和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斐然。
2 关怀主义教育思想下的体育教师观
2.1 关怀主义教育思想下体育教师的道德观
Noddings认为,道德教育不是要训练学生的道德推理,而是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关怀能力,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多参与实践活动[2]。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正确的世界观以及价值观,这些都是必须所具备的,但是教师的内涵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以及道德观念,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创造道德体验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实践的机会,自己在实践中领悟,这样学生得到的是简单口头传授所不能比的。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由于需要体育教师围绕着“关怀”去开展工作,这就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要的要求就是体育老师自身要具有关怀与被关怀的能力。例如学生在练习或者比赛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是口头讲述该如何注重“比赛第一友谊第二”或者其他的道德知识,更应该实际做出,给学生树立榜样作用,并且在学生练习中注意观察,及时纠正他们的不正确的行为和想法,对于正确的行为更是要及时提出表扬。在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上,当时处于法西斯统治的德国白人运动员Luz Long,不顾国家的压力,坚持本心,用自己的毛巾给对手做标记,从而使得其对手得以夺冠并打破世界纪录,佳话至今为人传颂。这种关怀对手的行为体现了崇高的体育道德,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对学生讲解这种类似的事例,并在教学日常中提倡这种做法,鼓励学生自己在练习的过程中也要以此为目标。
2.2 关怀主义教育思想下体育教师的语言艺术
要做到教学语言具有艺术性,那么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教学语言。为了促进预期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教师依据相关规定的教学材料,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同时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在这个过程中使用的职业性语言就是教学语言。而教学语言具有艺术性则需要教师对教学语言的创造性运用,摆脱单一枯燥的常规讲解,从而使教师的语言表达具有独特性和个性化特征。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要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技術动作要领和完成教学任务,不仅要求教师的示范动作要严格规范,讲解语言要准确,更要注重教师讲解语言的艺术性,灵活的运用各种词汇、例子,讲解声音抑扬顿挫,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课堂气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倘若教师自己都对教学内容麻木不仁,说出来的话也仅仅是汉字的简单排列组合,教学语言“抽去了情,就成为干枯的符号,挤走了血肉,只剩下几条筋,对学生无说服力,无感染力”。艺术性的讲解语言可以更好的关怀学生的上课情绪,从而促进教材任务的完成,所以哪怕学生在学习或者练习技术动作时错误频发,体育教师首先也不是对学生一味的批评、指责和埋怨,而是要先看到学生的进步或是亮点,然后再帮他一起分析失败原因,这样的教学语言既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动作,也体现了语言的艺术性;既是教师对学生所付出努力的认可,也是在照顾学生情绪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取得了进步。这种艺术性的教学语言体现了对学生的关怀,而学生所需要的也恰好是这种关怀。
2.3 关怀主义教育思想下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
因为关怀的态度与观念是由经实践产生的,所以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处处体现出对学生的关怀。体育课程教法的设计的出发点从关怀学生出发,从准备部分一直到结束部分都要体现出来。在开始部分的准备活动中,体育教师可以用一些新颖有效的准备活动来代替枯燥乏味的跑步热身,既是联系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也是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以及对接下来教学的期待;在基本部分进行教学重点内容讲解时,在示范动作时也要着重突出,要进行抓住重点且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进行讲解,适时的插入一些相关事例,这样才能更好的抓住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结束部分的整理活动中,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性别、年龄等情况,设计多种整理活动,让学生自主的去放松,这样可以使学生身心愉悦。
2.4 关怀主义教育思想下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关怀主义教育思想主张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关怀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作为关怀者关怀学生,学生作为被关怀者,通过感受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做出对教师关怀的回应与反馈,从而在这种关怀关系中养成关怀的品质,建立起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良好关系,这种关系具有主体性、非功利性以及连续性。
2.4.1 主体性
师生关系要有主体性的体现。Noddings认为,成熟的以关怀为基础的师生关系是应该是相互作用的,并且这种关系十分重要。师生关系的本质应该是一种关系属性,这种“主体间的关系性”是关怀最重要的意义所在。无论是关怀者还是被关怀者,任何一方出了问题这一关系就遭到了破坏。
2.4.2 非功利性
教育自从诞生以来,就一直在人文主义与功利主义二者之间变换。在很早的时候,教育所遵循的是人文主义教育,那时候无论是古希腊的“七艺”教育还是孔子时代的“六艺”教育,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提升人的修养而进行的,这种教育只关乎人文而无关功利;但是当教育偏向功利主义时,教育就是在为其他社会职能服务,例如政治、经济、军事等等,这时候便是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便会按照社会的需要给他培育出什么样的人才,这是教育功利化的具体体现。
在现代社会,传授学生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术要领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职责,不应该有其他利益穿插进来。体育教师要立足社会的要求,从关怀的角度、以无私的初衷去看待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并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这才是符合人文主义教育的体育教师应该做的。
2.4.3 连续性
师生关系应该具有连续性的,这也是有效达成关怀主义教育哲学教育目标的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應该在看到学生学习或者练习动作技能时有所进步就立马夸奖他,而在他下一次的练习中没有进步甚至做出错误动作的时候就对他狠狠地批评,在关怀型教学看来,这是错误的教学方法。在这些情况下,体育教师还是要以关怀的心态去看待学生,当学生在掌握技能后长时间没有进步时更要帮助学生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实那些学习运动技能进度慢的学生也是更加需要教师肯定的目光、需要被鼓励,教师不应该因为学生的表现而表达出前后态度不一。
3 结语
关怀主义教育思想下的体育教师观展现出了对教师要求的独特内容,不同于传统的要求,新要求相比于过去“严师”,现在更加注重学生的视角,注重学生的感受,无论是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确定,还是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都要从“关怀”的角度出发,以关怀的心态去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并且学会关怀,这也是“关怀型”体育教师要去努力并长期坚持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袁丽.论关怀主义教育哲学的教师观及其对教师教育的影响[J].教师教育研究,2013,25(6):12,19-24.
[2] 周笑玉.西方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及其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