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人本主义理念的渗透

2019-06-11欧阳光明李维檀媛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公共体育渗透路径人本主义

欧阳光明 李维 檀媛

摘  要: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渗透人本主义理念,是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将学习权利还给学生的积极教学发展方向。为了进一步解析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渗透人本主义理念的方式,本文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常规模式为原型,解析了渗透人本主义理念的重要性,提出了具体的渗透路径。希望对改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环境,以及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育  公共体育  人本主义  渗透路径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2(b)-0078-02

1  人本主义理念

人本主义是德文Anthropologismus的意译,最早于19世纪德国费尔巴哈提出,费尔巴哈拒绝唯物主义,为了区分反对唯物主义的术语形式,将其定义为人本主义。人本主义的发展,强调了人之本性与社会生活的实际联系。其最为核心的观点便是“以人为本”,尊重个体自然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合理调动并发挥出个人的潜能,另其实现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

在教育领域中,人本主义理念的渗透较为广泛,不同学科或专业领域,均对人本主义存在高度评价与认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僵化、不强迫,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和行为习惯,是人本主义最为显著的观念延伸。积极构建平等、民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方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改善当前高校体育教育环境的重要发展方向与侧重点。基于此,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渗透人文主义理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支持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并达到预期的发展水平。

2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本主义理念的重要性

2.1 激发学习动机

目前普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总体教学时间占比较低,更加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以及文化课程学习时间的充裕性。因此,课余时间的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成为普遍高校在开展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引导方向。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培养良好的体育爱好和兴趣,是极为重要教学侧重点。而人本主义理念,也是基于学生自主行为、自主意识、自主学习动机的健康发展。故而,人本主义理念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相同,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方面的重要支持。

2.2 活跃课堂氛围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多为大课间教学活动,每一课时多为50人以上,而教学时间基本保持在90min左右。那么在较长的体育教学时间内,教师无法完全顾及所有学生的参与感和活动量,更加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主动性。需要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强化学生的体育训练参与度和体验感。而人本主义理念,是以学生的主观参与能动性为发展要素,重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自我督促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渗透人本主义理念,有助于将学习主体更换为学生群体,还给学生更为自由的学习与训练时间,遵循学生本位的教学规划,也更加契合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活跃课堂氛围的基本要求。

2.3 鼓励个性发展

以往时期,高校体育公共课程,在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上重视程度不足。学生可选择的体育项目虽然较多,但是在普遍训练中,仍然采取了较为传统的机械训练形式,教学方式生硬,学生接受体育知识的效果并不理想。渗透人本主义理念,是从学生个性化发展较多思考公共体育课程的总体发展规划,是以尊重学生个人对于体育项目、训练模式、活动方法的主观倾向和兴趣点为依托,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更强的教学内容和训练模式。

3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本主义理念的基本路径

3.1 广泛收集学生体育兴趣信息

在渗透人本理念的过程中,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规划,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身体素质、体育兴趣、训练盲区、技术特征等,诸多学生体能、体力、体育发展诉求的个性化条件。掌握这些基础数据,有助于更为良好的规划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其出发点便是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总结出学生的体育兴趣动机,将学生喜爱的授课方式、训练模式、教学内容提供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人本主义理念的核心价值,渗透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则需要真正将学生的思考和需求纳入教学规划范畴,方能从学生角度编排和规划更为合理的公共体育教学方向。

3.2 构建体育知识虚拟学习平台

人本主义理念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构建,而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也需要引导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逐步形成。以往时期高校体育课程最难控制的便是学生的日常活动量,脱离了体育课程环境,学生的总体锻炼比例较低,严重影响了学生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建议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从虚拟学习平台角度補充教学内容。通过建立微信群或微博公众平台,上传体育运动知识,以及相关的自主训练方法,不断提示学生在课后加强自主训练的重要性。将智能手机作为终端学习的载体,定时打卡、报数、上传日常训练的运动照片,并给予学生一定的精神奖励,鼓励学生的积极训练行为。继而借助虚拟学习平台,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并通过暗示性的教学引导,以及虚拟化的数字教学资源,强化学生对于训练方法的科学理解,乃至在全体同学的审视下,不断加强自主锻炼意识,并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3.3 改善教学活动编排的参与度

人本主义强调“以人为本”的学习环境构建,反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知识灌输”的不良方式。尤其体育运动中,学生的主观参与感,是极为重要的学习动机形成要素。故而,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活动中,应当尽量构建所有学生参与、全体学生共同完成的大型体育活动。例如,在篮球、足球、排球等大球类体育项目的课程中,可为学生组织小组比赛活动内容,以每两节课时为一次赛程考评,达到更为良好的集体学习环境构建。而在艺术体操、瑜伽、太极拳等体育课程中,体育教师也可以设计表演类的体育活动内容。在课程初期,为学生设定编排一次校园演出的学习目标规划。在讲解部分动作要领,并引导学生掌握运动技巧之后,便可以由全体学生共同设计大型汇演的具体表演动作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令学生的学习目标更为清晰,参与意识更为强烈,是完善体育课程参与度,并有效渗透人本主义理念的积极路径。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本主义理念,有助于激发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氛围、鼓励个性发展。围绕“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需要尽量收集学生体育兴趣信息,构建体育知识虚拟学习平台,改善教学活动编排的参与度,达到优化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效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蕊.以人为本视阙下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评价策略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34(10):83-84.

[2] 杨小明,邵斌,柏慧敏,等.大学“公共体育专业化”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探索——以上海大学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1):64-68.

[3] 吴其伟.学科理论视角下福建省高校公共体育田径选项课的病理现象的致病因素剖析[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115-119.

猜你喜欢

公共体育渗透路径人本主义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中职学校德育课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渗透路径分析
科学管理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在某互联网公司的运用
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swot分析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及其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