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实证研究

2019-06-11姜涛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模块设计课内外一体化功能定位

姜涛

摘  要: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基于此,本文对我国医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中的课堂教学、课余体育竞赛、课外体育锻炼的基本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设计出医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模块,提出课内外“三结合”式一体化评价体系,以为我国高校课内外体育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医科院校  公共体育课程  “课内外一体化”模块设计  功能定位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1(c)-0115-02

医学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有利于完成体育教育任务,又符合医学院校特点,以终身体育为主要指导思想,结合医学专业特点,以适应社会生活需要为主开展教学。应从单纯的竞技体育教学观和单纯的传统教学观中解放出来,使学生从多角度接受体育教育。

1  “课内外一体化”相关概念界定与功能定位

1.1 体育课堂教学的概念界定与功能定位

1.1.1 体育课堂教学的概念界定

体育课堂教学指的是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的目标,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向大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教学活动,该教学活动有一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是体育教师与学生进行多边互动的过程。

1.1.2 体育课堂教学的功能定位

体育部课堂教学的主要功能在于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技术与技能的相关理论知识,同时教会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锻炼的方法。

1.2 课外体育锻炼的概念界定与功能定位

1.2.1 课外体育锻炼的概念界定

课外体育锻炼指的是除了体育课堂和课余体育竞赛之外的活动,它是学生在课外时间内,为了增强身体素质、愉悦身心,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通过身体锻炼的方式所进行的体育活动。

1.2.2 课外体育锻炼的功能定位

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功能在于帮助学生根据体育课堂中所学到的体育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知识,来参加体育运动,提高大学生体育运动技能,增强大学生身心素质,使大学生渐渐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与习惯,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1.3 课余体育竞赛的概念界定与功能定位

1.3.1 课余体育竞赛的概念界定

课余体育竞赛指的是学生在课余时间内所参加的各种体育比赛活动,主要是为了增强身体素质以及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1.3.2 课余体育竞赛的功能定位

课余体育竞赛的主要功能在于通过竞赛的方式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还能有效地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激发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并且还能够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2  医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现状与分析

2.1 体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体育课堂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大学生的个体健康与身心发展需求,并将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进行细化,使学生通过对体育运动的实践锻炼,逐步实现其教学目标。然而,如果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与身心健康水平,只有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结合实践,但是大学生除了体育课堂活动之外,很少有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这就需要合理分配大学生的体育课堂时间和课外活动时间。

2.2 高校课余体育竞赛现状分析

不同的高校所开展的课余体育竞赛情况是不同的,但是我国各高校体育竞赛活动的普遍开展形式是“精英赛”的形式。也就是说,参加体育比赛的一般只是固定的一部分学生,而其他很多学生要么不愿意参加比赛,要么难以参加比赛。而且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比赛成绩与名次的高低,缺乏参赛精神。另外,在很多院校,缺乏一些竞技性不强、具有娱乐性的群体性项目。

2.3 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分析

如今课外体育锻炼已成为我国医科院校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内,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恰当的体育项目,并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锻炼,不论是在时间方面,还是在空间方面,都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在课外体育锻炼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具有很大的自主性,这是课堂教学中很少存在的现象,因而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教學课堂的延续与补充。课外体育锻炼是体育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果没有课外体育锻炼,那么体育教学过程就不是完整的,也就难以真正发挥体育教学的效果。

3  医科院校公共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3.1 医科院校公共体育课内外一体化体系构建

构建符合和体现医科院校“三结合”特点的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与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基本能力;其次,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体育运动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意识与意志品质;再次,通过体育运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个人体育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最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与习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等等。

3.2 医科院校公共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实施

3.2.1 明确目标、确立方向

一直以来,医科院校公共体育工作者将注意力几乎全部用于体育课堂教学中,却忽略了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因而没有充分发挥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价值。因此,本文根据医科院校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以及时代发展需要,设立了三个子项目,即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锻炼以及课余体育竞赛,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增加大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改变课余体育竞赛的“精英式”开展形式,形成“大众化”形式,争取做到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余体育竞赛活动中,以鼓励更多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另外,医科院校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社团体育组织的构建和完善,以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组织能力。

3.2.2 制定详细的分值比例,确定新的评价指标

医科院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构建出合理的公共体育课内外一体化评价体系,高校中的体育课程学分一般是两分,可以将这两分进行分开,其中一分是体育课程考试得分,主要由课堂出勤情况和体育理论成绩组成。另一分即是课外体育锻炼成绩和课余体育竞赛得分,如果学生没有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可以通过参加课余体育竞赛进行补充。

3.2.3 建立组织机构,完善管理

建立组织机构,完善管理是实施公共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模式的重要环节,其主要步骤为对体育场地器材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与协调,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并科学评价学生的体育行为。各个体育组织机构成员基本上都是体育教师,因此,各体育教师要明晰自己的职责,并在体育教学计划中融入体育赛事和课外体育锻炼,根据医科院校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积极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增加医科院校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参与度。

参考文献

[1] 赵培禹,纪烈维,冯狄,等.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4):12-13.

[2] 张勤.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改革试探[J].体育文化导刊,2013(1):22-23.

[3] 金玉华,李小娟.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探索[J].教育与管理,2010,13(5):157-158.

猜你喜欢

模块设计课内外一体化功能定位
财务管理在企业内控中的功能定位及实践核心思路分析
高职业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探究
基于小型ERP管理系统
试论HIS系统中病区管理模块的设计以及管理效果
基于J2EE的牛奶销售系统设计与开发
开展高职武术“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的可行性研究
物流信息平台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布局河北文化发展新常态
高校网球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
研究国企改革下的功能定位与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