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9-06-11左琳燕
左琳燕
摘 要:新时期,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全面实行,高校体育作为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面临着改革与创新,但是其在改革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体育学科难以发挥其价值。本文主要针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相关解决对策,希望给予我国相关教育同仁些许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体育 教学改革 问题 对策 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1(c)-0001-02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社会和教育部门对体育教学改革也给予了高度重视,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由教育部门统一部署和实施,以“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为理念,旨在推动全国高校积极开展体育改革。但是当前,我国高校在改革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充分体现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对教学改革形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要想加速体育教学改革,全面落实和贯彻素质教育精神,需要社会各界、教学同仁以及高校学生的共同努力。
1 高校体育教改面临的几点问题
1.1 高校缺乏重视
当前,高校在开展教学管理中,更加重视专业学科,对体育学科缺乏足够的重视,也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其育人价值。同时,学生和教师在应试思维的影响下,对待体育学习存在应付心理,导致体育教学难以发挥其育人作用。
1.2 教学模式陈旧
大多数体育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中,依然沿用以往的固化理念和模式,实践课占整个课程比例的90%以上,体育理论教学严重缺乏,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和领悟蕴含于体育运动中的精神和文化,与“终身体育”的理念严重脱节。
1.3 教学目标模糊
当前,高校在开展体育教学中,以提升学生体质为基本目标,没有充分突出体育学科在心理和道德教育方面的价值,教学更加关注体育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开展精神和意志的引导,与体育教改精神相违背。
2 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相关对策分析
2.1 提升思想认识
体育学科是我国各级教育的重要学科,其对提升学生体质、锻炼学生坚强意志具有积极意义和关键作用,因此,高校需要迎合时代特点,紧扣新课改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精神,提升对体育学科的思想认识,以思想为指导实现教改的全面推进。首先,高校主管领导需要加强思想认识,转变以往的应试思维,给予体育教改以高度重视,带动所有教师参与到教改中。其次,要将体育学科纳入到学生总体成绩中,提升学生和教师对体育的重视程度,真正发挥其提升体质、锻炼意志的作用;最后,高校要积极探索选修课与必修课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在夯实学生体质基础的同时,还可以提供给学生自由选择体育项目的空间,帮助其掌握一项体育技能,为“终身体育”提供契机。
2.2 创新教学模式
体育教师需要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需求,摒弃以往的固化教学模式,尊重当代高校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实践中积极创新和引入全新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帮助其养成正确的体育锻炼习惯。首先,教师要引入游戏教学模式,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将教学和游戏相结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愉悦而轻松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构建良性师生关系,优化体育教学效率和质量;其次,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将教学实际和学生个性相结合,尊重学生的体育特长和兴趣爱好,提升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和个性化;最后,在信息时代下,教师要注重引入多媒体以及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通过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体育视野,树立正确的体育理念,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篮球技巧视频或者篮球比赛视频,一边播放教师一边讲解,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技能的同时,激发其对篮球运动的热爱。
2.3 强化教师素质
教师在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实践者和引导者,其个人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与教学改革的有序进行具有直接影响,因此,高校需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强化体育教师素质,进而保证体育教改的持续推进。首先,高校要积极从社会中聘请具有较强教学能力和体育技能的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在内部形成良性竞争机制,促使体育教师主动的提升自我、强化技能;其次,高校要定期组织现有教师开展职业技能和是职业素养培训,提升其教学水平和职业能力,并且制定符合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培训制度,兼顾运动技能和教学技能;最后,高校还要将教师培训作为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将考核结果与职称晋升和工资绩效挂钩,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
2.4 明确育人目标
体育学科是核心内容为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高校需要对学生和教师加强引导,明确体育学科的育人目标,促使各项教学活动以目标为核心有序开展。首先,要提升体育理论知识教学 的比例,注重通过理论教学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挖掘体育学科中的德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坚强意识和理想信念,初始学生从精神層面加深对体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其次,教师要将“终身体育”的理念落实到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运动习惯,给予学生充足的自我探究时间,在巩固所学体育技能的同时,培养其独立意识、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将思想修养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教改的立足点。
2.5 建设体育文化
体育文化是潜在的教学资源,可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对实现体育教改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高校需要结合当代大学生个性特点,在校园内部积极建设体育文化,将体育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为学生构建富有浓郁体育气息的校园环境。首先,高校要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创建各种体育俱乐部,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并且给予资金和教师等资源的扶持,提倡俱乐部自主运营、自主管理;其次,高校要创立体育文化节,将其作为全新的文化活动给予重视,举办融合竞赛、娱乐以及健身为一体的体育活动,唤醒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最后,高校还要利用校园广播、校园宣传栏等方式,积极宣传体育正能量和榜样人物,加深学生对体育精神的理解,引导学生树立公正、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
3 结语
在应试思维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普遍体质偏弱、缺乏运动,对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形成了制约,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提倡加速高校体育教改,置于改善大学生体质,帮助其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因此,相关高校要迎合国家提倡和时代特点,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体育教改,谱写体育教学革新的新旋律,为国家输送更多体质优异、能力突出、知识扎实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 宋波.“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1):32,34.
[2] 蒋峰.新课程教学理念下高校体育课程优化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1):140,146.
[3] 罗刚.体育教改背景下的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0):16,17.
[4] 徐开亚.高校体育教学的困境探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0):139,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