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2019-06-11翟洪军华岩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构建体育高校

翟洪军 华岩

摘  要:随着国家要求加强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呼声与日俱增,我国高校也应当作出相应的回应,改进体育教学模式,建立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为主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素质教育。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模式,将它应用在高校体育课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而且还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  体育  俱乐部教学  构建  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1(c)-0111-02

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深入发展,体育教学也衍生出了许多种教学模式,并为教师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这些教学模式中,俱乐部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高校作为我国的高等知识学府,在我国教育领域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高校的学生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三观和自主能力,所以体育教師应当投其所好,将社会上较为流行的“俱乐部”组织形式引入到体育教学中。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够让他们更好的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种种优势,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课堂,从而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1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在高校中,如何提升体育课的课堂质量以及学生的课堂效率一直以来都是教师难以解决的问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在我国高校沿用了很多年,但其课程能够有效展开完全依托于教师的水准,教师为体育课的主要角色,学生是次要角色。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实现身体素质提高的目的,部分学生为了偷懒,甚至在自由活动时间原地休息。为了改进这种状况,体育教师经过多年探寻,终于找到了一条可行之路,并且创造出了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在多种指导思想的引导之下形成的,其中包括素质教育与健康观念的引导。高校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建立相应的体育俱乐部,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俱乐部,有利于让学生打破传统模式下存在的种种弊端,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身体素质的提高。俱乐部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够为学生塑造良好的健康观念,进而将自己打造为身体素质较强的人才。综上所述,将俱乐部教学模式引入到体育教学中极为必要,教师应当合理应用此种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教学目标[1]。

2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

2.1 激发学生的兴趣,将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能单方面为学生灌输体育知识,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与教师进行交流,甚至会让部分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进而降低对体育课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过去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效率。教师在体育课堂中应用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实现这一目的。高校通过开展不同项目的体育俱乐部,能够让学生依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从而让他们在体育课堂中实现兴趣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应当重视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

2.2 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将课堂还给学生

俱乐部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课堂上的主要角色,课堂的开展完全依据于教师的个人素养,若是教师缺乏专业素质,那就会使得整个课堂杂乱无章,难以实现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俱乐部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工作,这样的教学凡是不仅能够改进传统模式下存在的弊端,而且还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力,让他们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当发挥引导作用,保证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及时解决[3]。

2.3 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健康观念,培养健康意识

将俱乐部教学模式应用在实际课堂中,能够为学生树立健康观念,形成健康至上的意识。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加侧重于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很少会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这就使得学生无法得到较好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引入俱乐部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效用,建立以健身活动为主的教学课堂,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健康意识[4]。

3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

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家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确保高校教育制度的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在高校里,体育一直都是不被教师与学生重视的科目,针对这种现状,高校应当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让他们意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5]。

3.1 明确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教师若是想要构建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那就应当先明确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在整个构建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决定了构建工作的大体方向。由于体育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养,所以教师应当建立以培养健康意识为主的指导思想,并且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当前社会发展速度较快,对人才的需求条件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素质教育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竞争力。为了保证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素质,加强身体素质势在必行。高校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健康观念,让他们形成强身健体的意识。高校应当为学生与教师开展关于健康知识的讲座,让他们提升对健康的重要性认知,从而促进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6]。

3.2 建立全面科学的俱乐部管理体系,保证俱乐部管理制度的落实

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中,俱乐部的建立与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俱乐部作为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灵魂,应当受到高校与教师的高度关注。为了能够实现俱乐部教学模式的高效运行,高校应当建立全面的管理体系,确保俱乐部之间分工明确,各个俱乐部能够正常运行。同时,高校还应当明确划分责任,确保责任的落实。此外,由于高校体育还未与社会体育融合,所以具有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不利于高校体育的发展,容易限制学生的视野,影响学生的发展。为了能够构建更加成熟和完善的俱乐部教学模式,高校可以将社会上的俱乐部管理制度引入到体育课堂中,促进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融汇交流,从而使高校体育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除了管理制度的共享外,高校还可以将社会体育中的一些有益资源引入到高校体育中,打造资源共享网络,促进体育发展,从而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课堂[7]。

3.3 建立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使得体育教师们的教学目标也发生了改变。在传统的体育课程中,教师对待课堂往往较为敷衍,他们认识不到体育课存在的意义,只是简简单单带学生做一些热身运动,而新课程标准则为教师们指明了教学方向,他们认识到了体育课堂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在构建俱乐部教学模式时,也应当建立以促进学生健康为主的教学目标。俱乐部教学模式比起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学生可以获得全面的提高。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养成积极向上,勇于面对生活与热爱生活的态度,以健康的身体面对一切挑战与困难[8]。

3.4 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引入到俱乐部教学模式构建中

为了能够保证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获得多方支持,构建者应当首先征询校领导与体育委员会的意见,然后再进行后续的相关工作。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很好的助力。构建者可以先通过网络与校领导等管理者进行联络,以此确保得到支持,然后构建者应当在高校公共平台上组织投票,选出最适合学生心意的几项运动,并根据学生的喜好开展相应的俱乐部。同时,教师的选择上也应当一再谨慎,选拔具有相应体育能力的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俱乐部教学的真正意义。

3.5 考察俱乐部所需的场地,加大资金投入

大学生正处于最活泼好动的年龄,他们的活动场地需求比起中学生而言更高。因此,高校应当购置与租赁足够大小的场地,虽然部分高校已经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但传统教学模式与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差异较大,俱乐部教学模式对场地和器材的要求更高,所以高校还应当加大资金的投入,购置与租赁相应的场地与器材,从而满足俱乐部教学模式的需求。为了避免人力资源与土地资源的浪费,高校应当从社会上聘请专业人员或者第三方机构,合理规划高校的土地需求,从而节省资金。因此,政府应当为高校划分更多财政拨款,以此支持和推动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發展。随着我国教育业和体育业的不断发展,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融合也是大势所趋,高校还应当给予此方面高度的关注,建立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并用的场地,加快双方的融合,从而促进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发展。

4  结语

俱乐部教学模式是近些年来新衍生出的教学模式,还不够成熟和完善。体育教师在构建时,往往会遇到许多种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教师关注的重点。教师应当构建明确的教学目标,建立以学生兴趣为导向的俱乐部,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高校也应当支持和推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建立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蒋建琼.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99-100.

[2] 余昭炜,俞丽萍.湖北省高校阳光体育工程实施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运动,2015(2):46-48.

[3] 刘家亮,张鹏新.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调查研究——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8):182.

[4] 王志昂.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23):51,59.

[5] 丁海亭.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形式及改革路径[J].中外企业家,2016(29):186.

[6] 梁海燕,翁慧健.关于高校羽毛球俱乐部教学模式探讨[J].拳击与格斗,2017(22):69.

[7] 张铮.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7):286.

[8] 刘剑雪.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全程化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34(4):78-80.

猜你喜欢

构建体育高校
我们的“体育梦”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