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舞弊的文献综述与展望
2019-06-11侯怡恬
侯怡恬
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革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事件成为阻碍资本市场秩序和谐稳定的绊脚石,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从财务舞弊的动因、手段、治理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进行评述与展望,以期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治理有借鉴意义。
一、舞弊动因的相关文献
0beua(1995)通过对样本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关键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发现,公司高管往往为了一己之利来进行财务舞弊,原因是公司内部的管控缺乏规范性。Zabihollah Rezaee(2005)认为财务报告的舞弊动机包括满足企业所有者对上市公司销售额或净利增长的期望、获取在交易所上市的资格或者避免被退市、避税、掩盖资金管理混乱的事实、隐瞒管理上的缺陷。Mary Low等(2008)强调,财务人员较低的职业水平与素养、公司的制度文化、内部运行等是否披露是影响财务舞弊的重要因素。王建新(2008)依托舞弊三角形理论透视上市公司舞弊的动机主要是基于:管理层面临自身低收入的薪金与高消费的矛盾和满足控股股东的预期业绩目标和融资。金花妍(2013)指出管理层承受的第三方压力是财务舞弊的直接原因,管理层为了筹集资金会不惜一切代价去伪装公司的财务信息,以形成一种公司经营 “良好”的假象。范敏敏(2015)基于风险因子理论强调管理者的道德水平较低是公司进行财务舞弊的原因之一,许多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在遇到财务困难和经营不佳时,会要求会计人员对财务信息进行粉饰。
二、舞弊手段的相关文献
COSO(1999)报告以1987-1997年《会计审计实施报告》中200多个舞弊案例的研究,发现高估收入、高估资产和不合理的披露是最常见的舞弊方式。Beasley(2000)对20世纪80-90年代的金融服务和科技行业中的财务与非财务舞弊进行研究表明,金融服务行业通过高估资产进行舞弊,科技行业则通过高估收入、操纵利润来进行舞弊。Albrecht(2005)在總结以前学者研究发现的基础上,认为财务舞弊主要有虚增收入及资产类舞弊、隐瞒或不披露事项舞弊、损害组织利益舞弊这三种最为常见的舞弊类型。国内学者章之网(2011)认为存在 7 种主要舞弊手段:上市公司的舞弊手段一般有使用不正确的完工百分比、提前确认收入、虚构交易事项、提前确认收入、隐瞒销售退回和折让和将关联方交易非关联化等。韩玉萍(2014)基于GONE理论,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实证研究,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主要有内部控制、治理的缺陷与外部监管的不力。林爱梅(2015)基于2008-2013年证监会处罚公告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常见的舞弊形式有三类:调节利润、调节资产负债表、财务报表附注舞弊。
三、舞弊治理的相关文献
Albreeht等(1995)强调,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可以有效降低财务舞弊概率。Green Scoutt(2003)研究认为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会使投资者对企业更加信任,可以降低财务舞弊的发生。Randolph W·Westerfield(2008)通过研究发现,提高对审计师及事务所的惩罚力度可以有效减少财务舞弊发生的可能性。中国学者王海侠(2008)强调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也是防范财务舞弊的重要方法,具体从改善公司股权结构、完善上市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建立内部激励机制、强化监事会的财务监督和独立性几个方面来改善内部治理结构。刘媛(2012)认为防范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层的财务舞弊,需从公司治理制度监督功能的发挥入手,其治理关键在于完善财务会计控制,加强公司治理的监督约束机制。陈仕清(2018)从审计的角度对IPO财务舞弊提出了治理对策,首先,注重对舞弊造假案例进行研究及识别;其次,重视审计对象的风向评估和审计程序的选择;再者,关注公司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的变化,洞察分析公司是否存在舞弊;最后,注重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的承担,保持独立性和职业怀疑的态度。
四、文献评述及展望
综上所述,国外对财务舞弊的动因、手段及治理的研究起始较早,内容多元化,理论体系较为完善。我国对于舞弊动因,手段及治理方面开始较晚,二者相比有较多相似之处。大部分研究是对对各种类型的舞弊进行研究,而对于各类型的特有的症状进行针对的治理方案则较少几乎没有。基于我国的经济与法治环境与国外发达国家有较大差异,并不能照搬运用。因此,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来进行舞弊行为的研究,对我国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的健康运作,在理论和实际操作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