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生管理,培养品德高尚的技能型人才
2019-06-11卢启平
卢启平
[摘 要] 对中等职业院校中的学生管理进行探索,并分析当前中职学生管理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重视课堂教学、校园活动引导、加强校园建设、激发学生兴趣、构建“双师型”师资等的应对策略,希望可以转变中职学校的教学现状,为社会培养更多高品德技能型人才。
[关 键 词] 中职;学生管理;品德;技能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3-0216-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提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大部分,中职教育在国民经济和在社会建设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其不仅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素质教育劳动者的培养基地,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加快中职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培养大批高品德的技能型毕业生对我国经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鉴于中职生是特殊的群体,学生管理工作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身为中职教育者,尤其是德育工作者,只有对当前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结合学校实际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才能够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为社会输送更多技能型人才。本文结合实际研究,立足于学生管理实际,提出以下观点,希望可以实现中职教育“立德树人”的基本目标。
一、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经过长期的了解和调查发现,大部分中职学生文明礼貌,懂得团结互助,爱国爱家,但是有部分中职学生的思想是有待引导的。这一类学生大多观念比较淡薄,心理素质非常差,缺少感恩意识,如果得不到教师的正确引导,很可能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状况和职业素养,甚至可能会造成一生的遗憾。
(一)基础知识弱,学习能力差
近些年各大高校开始扩招,这也导致中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开始下降。有部分中职学生都没有参加中考就直接报名学习。综合来看,有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不喜欢学习,也不主动学习。还有个别学生直接由父母安排来学校学习,这种被动入学的方式本身就让人反感。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不主动等情况并不少见。
(二)心理素质差,心理承受能力差
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普通初、高中比较受欢迎,因此很多社会人员认为只有进入普通高中,才是一名优秀的人才,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要么不聪明,要么是差等生。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自卑心理非常严重。他们错误地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比较差,没有前途,甚至有学生出现了意识消沉、知难而退等问题。还有一部分学生来自于留守家庭,他们长期不在父母的身边,情感的缺失也导致其比较自卑,甚至会出现性格孤僻等情况。这一情况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
(三)行为习惯不好,自制能力偏差
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等原因,在初中、小学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也直接导致他们在步入中职学校以后出现旷课、逃学、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习惯,严重的甚至开始辱骂师长。还有少数学生纪律意识淡薄,在学校比较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不考虑学校的规章制度,虽然不犯大错,但是小错不断,经常违规,并且屡教不改。
(四)道德意志力比较薄弱
一个有着高尚思想道德的人大多是比较坚强的,但是部分中职学生的意志却相反。他们大多都是在长辈庇护下长大的,缺少自主生活的能力,缺少克服困难的决心,没有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部分学生不思进取,只知道在生活中盲目攀比。在顶岗实习的时候,还有学生会嫌弃工作吃力而想要放弃。薄弱的意志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更不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二、培养品德高尚的技能型人才的策略
21世纪是高举“中国制造”旗帜的时代。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中国各行各业都在呼唤技能型人才,这对中职学生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机遇。那么,如何培养具有高尚品德的技能型人才已迫在眉睫。鉴于现阶段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都有待提升,笔者認为可以综合以下几点进行引导。
(一)重视课堂教学,提高德育引导功能
目前,中职课程都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德育因素,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和职业素养的提升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要挖掘各科思想教育内容,积极地将各科文化教学和思想引导进行融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引导在学生思想教育和技能提升方面的作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加强政治教学的改革,在政治引导中加入思想素质提升课程,努力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契合时代发展进行科学地引导,结合学生素质和自身的能力,将传统说教模式的教学转变成为利用现代化手段引导的教学模式。通过科学地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二)结合校园活动引导,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
开展校园活动不仅可以充实学生的校园生活,还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品质。中职学生正值青春期,因此其“三观”需要正确引导。他们渴望得到认可,并且自我意识非常强。但是受到生活经历和阅历影响,他们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都非常差,如果得不到正确引导,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通过校园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对学生的兴趣提升和能力提高都有重要的意义。
其中军训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校园活动。通过军训可以磨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品质。此外,学校运动会、志愿服务、辩论赛等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学校还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举办一些和专业知识有关的竞赛活动。在竞赛的氛围中,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内涵,并在探索和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三)加强校园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加强校园建设是基础,也是关键。职业院校在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时候,优良的校风、校纪、校园文化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学校要结合社会的需求和学校的发展方向,努力创建符合时代发展的校园文化以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人为素养需求。同时,学校还需要做好网络宣传和校园管理工作,为良好的学校氛围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果有条件,学校还有必要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尤其要注重学校的环境,如搭建文化设施和文化景观,创建优美整洁的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引导氛围,从而发挥环境育人的目的。此外,对中职学校附近的环境也要多关注。学校可以和相关部门联系,将学校附近的娱乐场所、网吧、游戏厅等进行依法取缔,避免由于周围环境而影响学生正确观念的形成。
在良好的学校氛围中,学生受到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其思想品德也会得到显著提升。
(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数考试成绩比较低,有的甚至没参加高考,这样的情况导致学生非常自卑,对学习缺乏信心,更不要说有自己的学习目标了。因此,身为中职学校的教师,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告诉学生学校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需要帮助学生建立目标意识,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中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实践课程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针对性地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完成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可以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困难等,同时还需要让学生参与到一线工作现场,加强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意识。此外,授课中还需要将相关工艺和流程进行渗透,然后让学生到实践中体悟,并在完成之后以班级小组分享经验。在教师科学地引导之下,学生学会理论结合实践,其动手能力也会得到显著提升。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之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动手能力也得到增强,而这些都是学生今后参与工作不可多得的财富。
(五)加速培养“双师型”教师,助力技能型人才培养
想要提高学生的品德和职业素养,师资是关键。“双师型”教学模式可以为中职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学校要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可以在实习期间到相应工厂学习,并有专门教师引导。同时,还需要将教师送到对口单位进行训练,避免教师在教学阶段只懂得空谈理论而不知道怎样引导学生。同时,学校还需要加强教师在校内的训练。通过学校资源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多收集相关的信息,组织有关技术培训等,让教师有归属感。同时,学校还需要为教师提供丰富的科研资源,注重实验室建设和与企业的联系,为教师技术研发和技术推广提供一定的基础。
此外,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学校可以通过引进一些校外的技术人员,生产一线工作人员到校演讲,将他们多年的经验分享给学生。学生在兼职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加深对相关技能的理解,职业素养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总而言之,加强学生管理,培养高品德的技能型人才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作为中职的教学管理者,我们必须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思考,关注培养“德技双全”人才的高度,敢于发现现阶段的问题,并积极地探索有效途径,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此外,家校联合也是比较重要的,学校也可以和学生家长共同探索提高学生素质的方法,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思林,李丽敏,张敏.“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学生管理模式实践与探索[J].嘉应学院学报,2016,34(12):79-82.
[2]劉伟.谈中职学生的管理及关键能力培养[J].同行,2016(9).
[3]王雅晴,黄晓阳,苏晓光,等.高职院校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融合路径探讨[J].青春岁月,2017(12).
[4]侯增田.加强学生管理 提高职业技能[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9):14.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