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汽车制造业人才需求现状及培养策略的分析

2019-06-11敬小丹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1期
关键词:人才需求汽车产业制造业

敬小丹

[摘 要] 以汽车制造业人才为研究视角,从汽车产业人才需求新格局、新趋势两个角度分析汽车制造业人才的需求现状,之后提出汽车制造业人才的培养建议。

[关 键 词] 汽车制造业;人才需求;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3-0154-02

现阶段,汽车产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是人才供给方面却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要,这就使得如何培养与输送优秀汽车制造业人才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

一、汽车产业人才需求现状

(一)人才格局生变

汽车产业的发展由两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其一是技术,其二是人才,而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础,也是掌握与应用技术的载体,所以推动汽车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归根结底在于人才。现阶段,我国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四产业生态中,汽车产业人才必将茁壮成长,汽车制造业的人才队伍也将会实现进一步壮大。2018年中国汽车人才高峰论坛会上,汽车人才研究协会理事长指出“汽车在全新的环境下被重新定义,随即汽车人才也将得到全新的诠释”。与以往的发展历程相比较来看,我国汽车产业人才格局发生了改变,使得人才现状呈现出了新特点[1]。

现阶段,汽车专业人才的总量严重不足,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汽车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结合《中国汽车工业年鉴》所发布的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汽车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正在不断增长,2001年汽车整车以及零部件生产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为150万人,而在2017年已经达到了483万人。结合这一文件的统计数据和汽车人才研究学会的统计结果,发现2017年汽车制造产业人才中,技术型人才的比例不断提高,如今已经占到全部人才的23%,增幅是比较大的,但是与快速发展的汽车制造业来看,在人才总量上依旧不足。

结合2015年年底《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中的要求,现阶段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人才的总数已经超过了800万人,作为全新发展领域和国家重点关注领域的新能源汽车人才总量仅为17万人。结合现阶段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强劲的发展势头,在2020年,该领域的人才需求会突破85万人,可见人才的缺口近70万人;据相关部门预测分析,到202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人才需求量会达到120万人,可见人才的缺口有100万之多[2]。

近年来,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制造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日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汽车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不断激化,所以“挖人大战”愈演愈烈。面对这一人才需求现状,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执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理事指出“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才的需求量势必增大,而人才的培养速度无法跟上汽车产业发展的步伐,使得汽车制造业的人才短缺现象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最令人担忧的是,现阶段汽车制造业的人才总量与汽车产业大国的发展现状不匹配,与产业强国这一发展目标存在极大差距。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汽车制造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汽车企业之间的“挖人大战”愈演愈烈使得汽车制造业领域内的人才流动十分频繁。根据我国汽车研究学会的调查研究发现,从2013年开始,我国汽车制造业的人才入职率以每年18%的速度降低,然而从业人员的离职率却不断提高。截止到2017年,在汽车制造业当中,从业人员的离职率与入职率基本达到了相当水平,可见专业人员的扩张速度正在放缓。另外,针对自主乘用车以及合资乘用车这一领域,行业内部的人才离职率已经高出了人才的入职率。通过这一现象可以深刻反映出现阶段汽车制造领域的人才竞争十分激烈,人才市场的流动性非常大。与此同时,在2017年研发人员的离职率与2014年相比提高了50%,工艺人员的离职率提高了49%,这一触目惊心的数据显示出了现阶段汽车制造业的人才現状是非常严峻的,相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是极大的。从人才环境这一角度来看,对汽车制造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实现理实一体化、产学融合化,在人才激励的过程中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激发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意识,使人才可以进入国际市场格局当中。相关研究表明,在汽车企业当中,一部分民营企业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相对灵活,而在国有企业的发展实践中,由于限薪的实施,使得国有企业吸引人才的魅力严重缺失,留住人才的引力严重不足。从国际人才的角度来看,虽然现阶段对海外人才的政策已经放宽,但是与“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一目标的实现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人才需求趋势

汽车产业的发展与革新使行业新一轮的人才布局特点更加明朗,汽车制造业人才的内涵将会更加丰满,人才的外延也会更加丰富。结合相关数据表明,在我国汽车制造业人才结构中,传统汽车企业的跨界人才占15%左右,而新型的汽车企业所拥有的跨界人才可以达到50%左右[3]。

从我国汽车制造业发展趋势这一角度去展望未来,汽车制造业的人才需求将会呈现供不应求、更广更深、融合更强的主要特征。在汽车行业内部,对精尖人才、复合型人才以及领军人才的需求量将会更大,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中都会处于极度短缺的状态。与此同时,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中,协同合作的力度将会逐渐加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汽车制造业对人才需求的急迫性。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汽车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也将不断加快,在国际发展与国际合作的过程中必将使得汽车企业的视野更加宽阔,对融合性人才、跨界人才的需求量将会进一步增加。基于这一背景,汽车制造业人才的定义将会发生蜕变,汽车制造业人才的共享以及国际化也必将成为人才需求的总体趋势。

从产业发展形势的维度来分析,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必然带动出行方式的微妙变革,共享经济的提倡与大势发展,必然带动人才共享步伐的加快。在未来的发展中,汽车企业之间的合作将会更加频繁,集中会体现两大特色:一方面,汽车企业在新增业务的过程中,会集中思考实现跨企业的合作,这使得企业对市场的应变速度将会更快;另一方面,企业合作的过程中会实现各类资源的共享,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再需要重复性的新技术开发,力求企业之间的借力发展。2017年初,一汽大众与华晨集团在合作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人才的共享,针对技术性人才达成了共享机制,华晨集团为了实现人力资源成本的减少,将企业拥有的1000多名技术人才输送到了一汽大众,使得一汽大众的工人短缺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同时也提高了华晨集团的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为企业创造了1.6亿元的利润,实现了合作企业之间的双赢。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始终强调汽车强国,而汽车强国这一道路的关键在于汽车企业的战略全球化,而实现战略全球化的关键就是人才的国际化。如今,我国很多汽车企业已经走出了国门、冲出了亚洲,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尽显芳华,在“一带一路”以及“汽车强国”的目标指引下,我国汽车企业正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长安、长城、吉利、奇瑞等数十家汽车企业已经在海外成立了研发中心,这对我国汽车企业走进海外市场、深度融入国际竞争、共同享有世界先进汽车技术新成果具有极大的帮助。在这一背景下,要求汽车制造人才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要求汽车制造业人才在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方面必须符合国际化标准。

二、汽车产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体制接轨——构建人才培养新平台

据相关部门调查研究发现,現阶段有80%或更多的汽车制造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要求人才必须具备相关实践经验,有80%以上的企业不愿意甚至拒绝接受实习生。所以在我国汽车产业人才供求机制当中,专业人才找不到实习与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企业找不到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是并存的[4]。所以在培养汽车制造人才的过程中,必须逐步缩短人才现状与需求现状的距离,实现企业与学校的沟通合作,尽快建立起将企业人员和专业教师作为主体的人才培养组织,使汽车制造企业可以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与审核当中,使学校以及教育工作者可以动态地了解产业人才的需求特征与需求趋势,进而实现对学校培养模式的逐步优化。与此同时,学校与企业可以在体制以及政策的引导之下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将企业作为学生的实训基地,弥补学校办学中的实训条件有限这一问题,进而使得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可以认识到产业的生产情况与要求,进而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自己打造为合格的专业人才。

(二)市场接轨——开辟人才交流新渠道

汽车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是复合型人才,是跨界人才,是国际化人才,但是学校的培养时间仅有三四年,所以学校所培养出的人才与企业需求的人才相比往往具有滞后性。基于此,学校作为人才的供给方,在培养与输送人才的过程中必须具备超前意识,结合区域内部的产业发展特征,定期举办领域人才供需见面会,在实际接触的过程中,真正了解汽车企业对各岗位人才的实际需求与考核标准,动态地分析汽车企业的人才需求量,进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培养与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汽车制造业人才需求呈现出全新的特征,在汽车制造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才需求总量不断提升,对人才的标准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在培养汽车产业人才的过程中要将市场作为导向,将合作作为驱动,培养出高标准、高职业技能、高职业素养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捷太格特(JTEKT)在同济大学举办汽车技术演讲、产品展示,旨在培养制造业人才[J].汽车零部件,2016(10):36.

[2]李晓菲.全国人大代表、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公司高级技师曹晶:制造业由大变强关键在于人才[J].商用汽车新闻,2015(10):3.

[3]李杰义,芦颖.面向国际化的汽车制造业专业人才开发机制:吉利汽车的探索性案例研究[J].经济论坛,2014(2):102-106.

[4]于米,于桂兰.技能型人才隐性人力资本的测定与价值研究:基于吉林省汽车制造业的实证分析[J].人口学刊,2012(2):89-97.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人才需求汽车产业制造业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数读
AI需求集中于一线城市,七成从业者月薪过万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正式发布 深入探讨中国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关于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文秘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现状及产业政策的调整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