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考的中职数学高效课堂建设研究

2019-06-11黄梅娟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1期
关键词:命题中职数学

黄梅娟

[摘 要] 数学在中职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关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更是直接影响到高考成绩,对其步入理想大学乃至今后人生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阶段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从高考数学出题特点入手,结合现阶段教学实践中常见问题,简要分析中职数学高校课堂建设几点優化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中职课程体系;高考数学;数学高校课堂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3-0074-02

数学能够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基本的计算能力,这些素质对学生追求个人理想、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应试教育的现状也从另外一个角度阐述了学好数学对学生人生轨迹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因此,基于高考如何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已经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关心的话题。

一、高考数学试卷特点分析

(一)注重基础,适度创新

结合近些年高考数学试卷分析,试卷题型结构以及分值分布都较为稳定。选择、填空两类题的出题范围最为广泛且分值大,主要考查学生数学知识体系是否完善,对各章节重点概念的把握是否到位,涉及集合、简易逻辑、不等式、概率等分散内容,也包括向量、函数、数列、解析几何等传统核心内容。解答题出题范围较为明确,往往围绕数列、解析几何以及函数几大部分内容展开。总体来看试卷命题紧扣大纲,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考查占比较大,试卷中的常规题需要学生静下心来,谨慎应对。数学也是一门考验创造力的学科,试卷命题会进行适度创新,以考验学生自主探索、创造的能力。

(二)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考查

从近些年的命题趋势分析,高考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考查,技巧性的内容相对减少。结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数学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深层次理解数学的本质,将思维培养提到解题训练的前面。因此,对教学中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学生在考场中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三)题目层次分明,具有区分度

注重基础能力考查并非意味着命题要千篇一律,要求所有人都能进行作答。高考命题本着人才选拔的原则,命题层次分明、具有区分度,能够有效地根据数学素质的不同将参考学生分为不同档次。从结构层次上进行对比,常规考题依然占比最大,创新型、探索型题目占比较小,命题根据正确率可分为上、中、下三档。不同档位的题型考查学生不同方面的数学素质。

二、中职数学教学现状

(一)学生整体基础差,生源质量欠佳

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中职学生基础较差,入学时中考成绩多属于中、下批次。生源上存在的劣势,导致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面临很大考验。学生的主观因素和学校的客观因素都对结果产生直接影响。成绩优异的同学更倾向于选择重点高中,当未达到理想高中录取分数线时会退而求其次。不同档次的学校在录取分数线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经过层层分选,最后来到中职接受教育的学生往往成绩并不是特别理想。

(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不合理

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并非偶然,也不是阶段性的问题。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意志力较差,学习过程无法摆脱来自各方面干扰因素,不能真正将心思放到学习上。从本质上分析,他们缺乏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没有了兴趣便没有了动力。此外,学习方法存在问题也是导致学生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因素。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想要学好数学就必须要有一套符合数学逻辑的学习方法。呆板、盲目地进行题海训练而不进行思考总结或是眼高手低,只局限于知道思路而不实践,都是不可取的。

(三)教学模式不科学,未能因材施教

应试教育给中职数学课堂教学造成的影响也体现在教师层面。少数教师仍然无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在实践中奉行“题海战术”“灌输式教学”“一锅端”等老一套教学方法。一方面,这些理念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冲突,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能力以及学情上的差异必然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学生进行学习的途径和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坚持传统教学思路,只会让学生失去对课堂的兴趣,甚至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三、中职数学高效课堂建设策略

(一)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

持续推进教育方面的改革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中职数学高效课堂建设策略的制定上也必须与时俱进。现阶段教师必须要对素质教育理念有客观科学的解读,并结合高考特点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教学方法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二是教学模式的革新。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手段的革新提供了基础,教师应当注意在教学实践中引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提升教学效率。

例如,在进行第八章平面解析几何的教学时,一道题需要做辅助线进行求解,假如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由教师利用板书进行讲解,可能需要教师做多个例图,分别作出辅助线进行不同阶段的求解。这样将一道题分割成多个部分进行讲解不利于学生系统地进行思考。可能在学第二步时,学生就会忘记了第一步的过程。利用多媒体手段,在PPT上进行辅助线的绘图演示,可通过恰当地设置实现各阶段辅助线依次呈现,教师相应地进行讲解。从而确保了求解思路的连贯性和完整性,通过系统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确保学生在考场上有清晰的解题思路。例如:已知椭圆G的中心在坐标原点,长轴在x轴上,离心率为■,两个焦点分别为F1,F2,椭圆G上一点到F1和F2的距离各为12,圆的圆心为点Ak。求:(1)椭圆G的方程;(2)求△AkF1F2的面积。解第(2)问时,学生会对点Ak在哪里很有疑问,所以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对Ak点进行动态分析,Ak点的位置不影响△AkF1F2的面积的大小。这样的动态分析比传统教学中的做出多个点Ak,多个△AkF1F2看起来更方便学生理解。

(二)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最大的动力,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当采取灵活的措施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过程中是存在乐趣的。每节数学课时长和教学任务均已规划好,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將教材里的重点内容和关键的数学思维传授给学生。在此背景下,教师与学生负担都很重,课堂氛围不免压抑。加上数学本身需要集中精力进行高效地思考,学生难免会产生疲惫感。因此,采取措施活跃课堂氛围,一方面缓解了学生高度紧张的思维,另一方面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是有积极意义的。

例如,在第一章《集合与逻辑用语》内容的教学时,命题与逻辑连接词的逻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单纯地依靠口述可能很难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也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教学中不妨通过一个小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可将班内同学分为A、B、C、D四组,首先由A组写出一个命题作为原命题,其余三组分别写出逆命题、否命题以及逆否命题。而后再由B组出一个原命题,以此类推。教师要记录好每组学生得分。最后要对得分最高的组进行表扬和鼓励。

另外,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假如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联系,学生自然会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在生活中确实会遇到的情景来进行数学问题的设计,可以有效拉近学生与数学的心理距离,让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教材第九章《概率与统计初步》的内容时,教师便可以与学生生活实际做很好的结合。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情景:早上闹钟没响起床晚了,在小区门口左侧50米处有一个公交站A,共有五辆车经过这里,但只有一辆车能抵达学校;在小区门口右侧80米处,有公交站牌B,同样有五辆车经过这里,但其中有两辆可以抵达学校,怎样选择路线迟到的概率最小?这样一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求知欲就会大大增强。

(三)形成学习小组,促进合作学习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与学生之间始终存在沟通上的障碍,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就会顺畅很多。因此,建立学习互助小组,促进学生间加强合作学习,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有积极意义。建立学习小组时教师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小组内部成员性格之间要合得来,不会出现矛盾;二是小组成员的学习水平要有结构性差异。结构性差异是确保学习小组能够发挥互助学习作用的重要前提。教师应当秉着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合理搭配的原则,构建一个良性的互助学习氛围。

(四)着眼学法指导,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但学习的主体仍是学生,教师不可能时刻跟在学生身边给予学生学习指导。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注意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任何学科的学习都要讲究方法,数学作为逻辑性极强的学科,方法对其学习的促进作用更不容忽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解析,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例如,在教材第六章《三角函数》的教学实践中,诱导公式的记忆是个难点,学生进行死记硬背的话很难保证在考场上不出问题。这时利用生动有趣的口诀帮助学生进行记忆,既节省了学生的时间,提高了记忆的效率。“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便是很好的例子。

(五)重建学生信心,激发学生斗志

心理因素会在潜移默化中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学习也极易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教学实践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学生对数学提不起兴趣,并非他厌恶数学,不懂得数学对高考的重要性。但是长久以来成绩不理想的现实使他们失去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学生口中的“没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内心的“没信心”。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学生课上正确回答问题时要及时赞扬。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将重心放在查找问题上,不能过分苛责学生。一旦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其自然会以昂扬的斗志参与到学习中,课堂效率随之提升,考场发挥也将更加理想。

综上所述,中职数学教师要在准确把握教师高考数学特点的基础上,客观分析现阶段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策略优化,具体从以下五个方面落实: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营造课堂氛围、形成学习小组、着眼学法指导、重建学生信心,最终实现建设高效数学课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丁志勤.中职数学高效课堂建设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5):308.

[2]罗善长.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实效的提高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8(15):201-202.

[3]冉倩倩.生活实例的游戏教学如何在中职数学课堂上发挥应用[J].速读(中旬),2018(9):200.

[4]田应强.浅谈中职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8(69):61-62.

编辑 尚思达

猜你喜欢

命题中职数学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