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形声字教学例谈
2019-06-11黄海娟·
黄海娟·
【摘要】只有遵循汉字构字规律而教,使识字教学教而有“法”,才能提高儿童的识字效率。形声字特点鲜明,易于掌握和迁移,是儿童学习识字规律的切口。教师应通过整合教材内外的识字资源,让儿童在主动探究中运用规律识字,实现从“认一个”到“识一串”,提高识字效率。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中形声字的教学为例,尝试运用构字规律教会学生进行有效识字。
【关键词】形声字 文本整合 自主识字
识字是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新课标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习内容。”第一学段要求 “多认少写”,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中,要求学生识字700个,写字300个。如何准确把握识字教学的目标,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呢?笔者在实践中发现,靠教师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学生一个字一个字地学,效率不高。这种教法,是从教材出发的识字教学思路。我们需要转变观念,从学生的学习出发。笔者在学前对班级41位孩子进行了识字检测,最高识字量1621个,最低17个。孩子们在一年级入学时的识字起点是不同的。那么,如何才能让识字多的孩子更会“识”,识字少的孩子学会“识”?笔者尝试从汉字构形规律的角度,以形声字的教与学为切入点,探寻引导学生“会识字”的有效方法。
一、 解码教材,探秘识字教学的最佳着力点
1.透析教材,找准规律识字的切入点。
要探寻规律教学的切入点,首先需要解读教材,从教材中汲取最佳资源。部编版一年级教材中,识字部分的编写是颇具匠心的,追求识字的科学性,体现识字方式的多样性。仔细研读,其文本呈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阅读类文本中识字,一种是集中识字。其中,在集中识字部分,一年级上下册共安排了四个单元的词串识字,而在四个单元的识字教材编排中,有不少是关注到汉字的构字规律的。教材梳理如下:象形字一篇(上册《识字4 日月水火》),会意字一篇(上册《识字9 日月明》),形声字五篇(《识字3 小青蛙》等)。通过研读教材,我们发现,部编版一年级教材非常关注汉字构字规律。
2.“形声”规律,打开规律识字的突破口。
新课改以来,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是课程资源最主要的内容,正确地认识教材,读通、读透教材,是教师用好教材的前提。教师不仅是教材的执行者,也是教材的开发者、创造者。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灵活处理。以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为例,教师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教材,不难发现一年级教材集中识字,大多关注汉字的构字规律,且以形声构字法为主。
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规律已被大家熟知,所谓“中国字认半边,不会错上天”,主要是依据这个特点。这一规律并不晦涩难懂,一年级的孩子易于理解和接受。而且现今使用的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如此看来,孩子如果能掌握形声字的规律,将很好地帮助其识字。
二、类比发现,唤醒儿童识字的自然学习力
1.授之以渔——对比发现,“形声”规律了然于胸。
规律习得的过程,绝不是教师简单地告诉学生知识,而是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要让儿童徜徉在汉字之间,在实践中发现形声字的规律,实现规律的内化。
比如,在《动物儿歌》的识字环节中,教师让儿童在看、想、读、猜中探知形声字规律的秘密:
师:小朋友们,你们瞧,谁飞来啦?
生:蜻蜓。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图,再看看左边的偏旁,有什么发现?
生:我知道,蜻蜓是昆虫,所以有“虫字旁”。
师:真棒,蜻蜓的身体由头部、胸部、腹部三个部分组成,而且有两对翅膀和六条腿,一般像这样的动物,我们就叫做昆虫。你们再读读它的名字,看看它的字形,还能有新发现吗?
生:“蜻蜓”右边的字好像跟它的读音很像。
生:我發现这些小动物的名字里都有相同的偏旁“虫字旁”。
生:我发现这些字右边都跟这个字的读音很像,有相同的韵母。
师:你们的发现非常有价值,这里的“虫字旁”就是形旁,看看它我们就能猜出词语的意思。看右边,我们就能猜出汉字的读音,就是声旁。
在教学中,教师不急于把形声字的规律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对比中观察、发现,将形声字规律的学习过程变成儿童自己发现的过程。教师的适当小结,让儿童对形声字规律的认知更加清晰。
2.学以致用——联想类推,“形声”规律内化于心。
洪宗礼先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要教学生会学。”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教会儿童发现规律,更应当引导儿童运用规律。让儿童实现识字能力与方法的迁移,唤醒其独立识字的自然之力。
在《动物儿歌》的教学片段中,学生在文本内发现了形声字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联想类推”,用所学的方法进行拓展练习。例如用形声字的规律推测“蜈蚣”“蛐蛐”“蝙蝠”“螃蟹”的读音和意思。通过对形声字构字特点的掌握,儿童不但能轻松记住字音、字形,更能有效理解字义,达到高效识字的目的。教师引导孩子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为儿童在识字过程中识记字形、辨析读音、理解字义提供了有效路径。
三、打破篇章,建立整体学习的识字环境
1.教材重组,让规律学习一以贯之。
在认知心理学中,有意识地将许多零散的信息单元整合成一个有更大意义的信息单位,并贮存在大脑中的心理活动称为“组块”,它可以提高记忆的容量和效率。在学生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之后,可以将多篇文本进行整合教学。如整合一年级下册的《识字3 小青蛙》《语文园地五 识字加油站》,这两篇集中识字是同字族的形声字。前者是“青”字族,后者是“包”字族。这两篇形声字的学习,既是规律的运用迁移,又是对形声字更深一层的研究。例如,“包”字族,“包”不仅和读音有关,其实也与意思相关。“包”的本义是胎儿被包在胎衣内,所以大多与包裹在其中有关。“包”在这里不仅有表音功能,还兼有表意功能。如此教学,孩子对形声字的认识更丰富了。
2.以學为教,让规律运用成为自觉。
儿童掌握了形声字的特点,可以由学一个词到一串词,在使用中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教师要大胆突破篇章局限,捕捉教材文本的连接点,对文本进行重组、再构,从而形成一个有共同性的识字体系,为儿童建立整体的识字环境,让儿童在学习中不断激活同类知识或能力,实现有效的自主学习。教师则可以适度点拨、提升,让儿童边学边用,边用边学。
四、识字活动,丰润儿童识字的广阔空间
1.生活识字——儿童识字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生活识字,即让儿童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认识汉字。这是区别于课内文本识字的另一种识字方式。每一个儿童都是生活在汉语语境中的,他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是汉字,处处皆是识字的资源。因此,可以以主题的形式让儿童从生活中认识更多的形声字。比如开展“奇妙的形声字”主题活动:课前,让孩子围绕这一主题,到生活中去挖掘形声字的素材,然后粘贴在自己的剪贴本上,并且进行自主研究,发现形声字更多的秘密。例如在同学的名字里发现形声字,如“黄潇逸”“李响”“陈一帆”等等;在鸭血粉丝汤的菜单上发现:“鸭肠”“鸭肝”“鸭肫”中,都藏着形声字。
2.回归课堂——从“学会”到“会学”的华丽转身。
儿童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天生的诗人。通过主题活动,儿童俨然已经是一名形声字学习的“小专家”,形声字的规律帮助他们认识了很多的汉字,让他们发现了学习汉字的乐趣。回归课堂进行交流,在思维碰撞之间,儿童的识字场域变得更广阔,识字思维也变得更开阔。例如,学生在分享了“鸭肠”“鸭肝”“鸭肫”这一组词语后,立刻就开始了进一步的补充,发现“肚”“背”“腿”“腰”“脸”等都是形声字。
更可贵的是,学生在不断的研究、发现中,也产生了质疑,提出“脑”也是一个形声字,可是它的右边却读“xiōng”。这是因为随着汉字的发展变迁,有些形声字的表音表意功能并不能完全一一对应了。学生从最初的跟学,到后期的主动研究、大胆质疑,学习汉字的主动性得到很大的提升。
构字规律提示我们,汉字不需要一个一个地教,掌握构字规律,可以让儿童识字事半功倍。儿童在学习规律、掌握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锻炼,实现了触类旁通,由一到二,由二到三,由三到整个汉字世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月苑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