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策略研究

2019-06-11胡娟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1期
关键词:工匠工匠精神校园文化

胡娟

[摘 要] 培养具有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华丽转身的有力保障。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高职院校可以内外兼修,重塑大国工匠,从内可以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规范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从外可以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落实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校园文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3-0024-02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微观角度来看,“工匠精神”体现的是一线从业者对操作技艺和工艺流程精益求精的态度;从宏观角度来讲,“工匠精神”更多地凸显的是对职业精神品质的追求,是对个人事业和人生成长负责的使命感。关于“工匠精神”,李克强总理还提到:“工匠也可以成为大师!”“上大学和读高等职业学校,不管走哪条路都可以成为大师”“注重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育工匠精神,践行知行合一,多为学生提供动手机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助力提升中国产品的质量”。新时代的中国正力争成为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智造”者,然而“中国智造”的中流砥柱大军来自于高职院校,高职院校肩负重任!

一、新时代“工匠精神”之内涵解析

“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之一,先古名人鲁班、黄道婆等人被后人一直称颂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精湛的技艺和乐业、敬业、爱业的精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东汉时期,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对工匠的注释为:匠,木工也,工巧饰也。《现代汉语词典》对工匠一词意思的阐释是“手艺工人”。从传统的价值角度来看,工匠即为通常所谓的具有专门技术特长的“手艺人”,现代语境下为具有娴熟操作技术的工人、在某一行业内技术熟练的工人,都可以称为工匠。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小鲁认为,“工匠精神”应该从三个层次去理解,包括什么是工匠、工匠的精神境界以及基于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统一去看待“工匠精神”。[1]所以,一般認为,“工匠精神”包括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品质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2]

(一)“工匠精神”之态度

“工匠精神”的要素之一即是从业者的工作态度,以崇尚劳动、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为典型特点,同时从业者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也涵盖其中。

(二)“工匠精神”之品质

“工匠精神”的要素之二便是从业者的职业品质。精益求精、诚实守信、坚持不懈是从业者努力追求的方向。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人文素养、师道精神也随之锤炼而成。

(三)“工匠精神”之技能

“工匠精神”的要素之三即为职业技能,其一可以概括为对某一行业岗位技能的娴熟掌握与运用,其二更是对从业者终身技能的要求,具体表现为终身学习能力、敢于创新能力、职场心理承受能力等。

二、“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之关联性分析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工作态度和精神品质,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都追求至善尽美、精益求精的工作境界,倡导工匠应该具有严谨、专注、坚持、一丝不苟、敬业奉献等高尚的道德品质”。[3]这不仅丰富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也坚定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

(一)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新时代的高职学生需要具备“工匠精神”,这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确立了新目标。高职校园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其校园文化建设这一隐性而持久的环境教育力量,在“工匠精神”培育方面具有其他教育资源、教育途径所不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理应服务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

(二)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制度建设等,基本上涵盖了学生在校期间的种种,因而“工匠精神”的培养可以借助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处处浸染、时时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认同,帮助学生确立终身为之奋斗的理想与信念。

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与校园文化建设两者相辅相成,将“工匠精神”这一职业精神与品质渗透于校园文化之中,使之能更加全面地体现了新时代职业教育育人理念,助力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三、凸显“工匠精神”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策略剖析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需要重视,更需要培养,这是一个漫长的内化修炼过程。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亦需要高职院校师生共同努力,学校上下一心、内外兼修,借力于校园文化建设达成既定目的。

(一)内在修养之策

1.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升华“工匠精神”

大学校园精神文化是大学自建立之日起在长期的教学活动和管理活动中所形成“并为师生所认同的基本理念、价值观和学校风气的凝结体”,如校训就是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集中反映了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具体表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等各方面,同时也是“工匠精神”充分发挥作用的主阵地。利用校园精神升华“工匠精神”,使学生能耳濡目染地接受“工匠精神”的浸染,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学生能自觉地以成为“大国工匠”为人生目标,不断增强自身追求人生、追求事业的精神力量。

我校的校训为“修为求实、通博致用”,是整个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引领,也折射出了“工匠精神”所追求的职业精神和价值取向。其中的“修”字,按照笔者的理解即是“修炼”之意。进一步而言,“修”一则体现的是技能的获得来之不易,需要长时间的反复钻研和锻炼;二则体现在学习态度上的端正与勤勉,暗含着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风貌。这不仅是对学生勤勉学习的鼓励,也是对教师师德师风养成的一种鞭策。

2.规范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助力“工匠精神”

校园制度文化是指党的理论和有关的方针、政策,政府的有关法规、条例、指令以及社会主义道德观念、行为规范、是非标准等在学校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具体体现出来的学校管理的独特风格,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学校规章制度是校园制度文化的主要载体,完善落地的规章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

结合“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和要求,高职院校可以专门制定《关于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若干意见与实施办法》等内部规章制度与行为准则,明确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以及二级学院的职责,各部门分工配合、具体落实到位,才能有力弘扬并推进“工匠精神”的培养与传承。值得注意的是,学校在顶层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内部规章制度与行为准则应具有科学性、教育性、导向性、艺术性、连续性等特点,这样才能保证规章制度、行为准则能有效落地。学校各二级学院在学校规章制度的指引下,可以结合各自专业群特点,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大师等来学校进行讲座、研讨、示范等活动,与学院共同商议各与专业背景结合的“工匠精神”培养要旨,并帮助学院制订具体实施细则,便于各学院日后遵章办事、按章执行。

(二)外在修为之举

1.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弘扬“工匠精神”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显性特点,主要包括学校的建筑景观、人文环境、教学设备等校园景观。有专家说,教育的核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在客观上能为培养新时代“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的客观环境。校园物质文化具体表现在承载学校发展历史与校园文化精神的校史的撰写、校史陈列室的建设以及校徽、校标的设计与使用等方面。校园内教学楼、办公楼及学生宿舍等建筑设计理念与学校所倡导的价值理念、育人理念、办学特色的一致性,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2.落实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彰显“工匠精神”

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与关键,也是校园文化育人的最终落脚点。学生的日常行为举止无处不透露出其内心真实想法和人生价值取向。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大多数人看来就是高考的“失败者”,部分学生也赞同这样的看法,因而他们进校后选择了“破罐子破摔”的道路。高职院校深陷尴尬处境,如何把“后进生”培养成为具有“工匠精神”技术技能型人才?由此可知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工作的困难性,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氛围的重要性,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更应该从管理學生日常行为入手,从小事开始,抱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心态,以日常行为文化建设为依托,彰显“工匠精神”。

校园文化建设上至学校文化,下至班级文化,层层递进,相互衔接,共同致力于学生在校期间文化行为的规范与养成。学校层面的行为文化建设可以以校团委、学工处为主要责任部门,组织策划并实施全校范围内的活动,如“五四青年奖章”“校园之星”“国旗下的讲话”等活动,树立青年模范典型,以模范的力量辐射校园,感染全校学生。还可以在校园五月阳光节活动和社团集体活动中穿插体现“工匠精神”的各类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和理解。各学院可以根据学院专业特点制订学院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引导学生从日常细节中践行“工匠精神”。

培养大国工匠以及倡导“工匠精神”与当下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人才质量高要求不谋而合。高职院校把“工匠精神”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是时代的要求,将这两者恰当地融合,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又助力了具有“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的培养,亦为国家社会经济的建设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顾建宏.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养新路径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5):20-23.

[2]杨冬梅.工匠精神的内涵及时代意义[N].工人日报,2017-03-14.

[3]庄西真.多维视角下的工匠精神[J].中国高教研究,2017(5):93.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工匠工匠精神校园文化
90后大工匠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致敬!老工匠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