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解释风格理论的初中生心理教育探索

2019-06-11李丽娟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9年2期

李丽娟

摘要:初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时期,情绪波动较大、心理发展尚不成熟,但可塑性非常强,接受度也较高,班主任作为班级德育的重要责任人,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引导学生形成乐观积极的心理。将心理学中习得乐观的“ABCDE技术”应用于班主任德育工作中,以教育实践为例,探究引导学生形成乐观积极心理的具体实施方法。

关键词:解释风格理论;习得乐观;ABCDE技术;乐观积极心理;班主任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5-0126-03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心理发育的迅猛期,班主任肩负着积极思想教育和给予正面引导的使命。作为班主任,应思考营造怎样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怎样的心理品质,带着这些疑问与思考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班主任应当给予学生正面引导,担负起积极思想教育的重任,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根据学生实际,探索营造良好班级氛围、培养学生优秀心理品质的有效方法。

一、理论背景

心理学里的解释风格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解释风格,也就是我们每个人对事件发生原因都会作出不同的解释,久而久之就会在大脑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风格。一个人的解释风格非常重要,它会深刻地影响生理、心理的积极或消极变化,也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坚持或放弃,成功或失败。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的解释风格是多元的,而且是可以改变的。换言之,乐观型解释风格可通过训练习得。“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在原有情绪管理ABC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提出旨在帮助正常人习得乐观的“ABCDE技术”,此技术为习得乐观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方法。“ABCDE技术”中A是指不愉快的事件本身,B代表个体对该事件的信念,C是指该信念可能导致的后果,D是反驳自己的某些信念,E是激励。如果对不愉快事件(A)的信念(B)不同,产生的后果(C)也就不同,因此,改变的关键是反驳自己的悲观信念(D),反驳任务完成后,对自己进行激励(E),从而巩固自己刚建立起来的新信念。“ABCDE技术”的核心在于帮助正常人改变已经形成的悲观型解释风格,重新认识和定義不愉快事件,最终使自己变得乐观起来,进而令个体做到凡事都朝积极方向去想,逐渐形成乐观型解释风格。

二、实践运用

既然人的解释风格是可以且能够改变的,那么将此心理学理论与学校班级管理相结合,融入日常德育工作,进而构建乐观积极心理班级管理体系,将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人生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基于此,笔者在班级教育管理实践中有意识地捕捉教育契机,根据实际需求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悲观信念进行反驳并进行自我激励,逐渐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情商、乐商及逆商,充分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强大潜力,促使班级成为一个正面情绪与氛围主导的集体,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成为身心健康的人。下文以笔者在班级管理中开展的乐观积极心理教育实践为例,具体分析乐观积极心理教育实施的两个途径。

1.乐观积极共性教育。这是根据班级在不同阶段会出现的普遍状况而采取的积极乐观心理引导方法。共性教育以主题班会为主阵地,班主任根据学生心理状况的发展变化,定期举办相应的主题班会对全体学生进行共性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群体性心理引导。

[课例一]坚持付出一点点

班会背景:学生进入初三,一时间不适应突增的课业压力,未调整好学习节奏,尚不明确学习方向。疲于应付的状态致使学习兴趣减弱、效率低下,一些学生甚至出现了厌学情绪。

班会目标:让学生认识、接受初三繁重的学习任务这一事实,唤醒学生的紧迫感和竞争意识,鼓励学生尽快从迷茫中理清思路并把被动学习状态转变成主动学习状态。

激励素材:

1.01365=37.8

0.99365=0.03

1.02365=1377.4

0.98365=0.0006

与时俱进,不进则退。请警惕,每天只比你多努力一点点的人,其实,已经把你远远甩在身后。

教育反馈:学生看到上述数据时都非常震撼,甚至有学生拿计算器验证数据是否属实。这种数据对比让学生明白差距的产生原因,也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优异成绩只能靠点滴努力的积累达成,对待学习不能被动敷衍,必须主动努力。此次主题班会结束后,不少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到明显转变,开始自主安排学习计划。在期中考试后的分析总结中,学生也认真总结了自主学习计划对良好学习态度的养成、成绩改善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引导学生转变被动态度,全力以赴投入学业,进而获得预想效果。

[课例二]月考后调节

班会背景:学生参加初三第一次月考后普遍出现严重的情绪低落,刚进入初三的学生对自己有较高期望值,当这种高期望值与实际成绩出现落差时学生,难免一时无法坦然面对与接受,有些学生久久不能从负面情绪中抽离出来,这样的班级氛围极其不利于下阶段学习的开展。

班会目标:让学生正确认识月考的意义,指导学生客观自我评价,坦然接受落差,学会定期“清零”,努力做到不骄不躁,不能因偶尔的考试失利而妄自菲薄。重点要帮助学生认清当前任务,整理好情绪,尽快全身心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激励素材:视频《我是演说家黄玉浩:(人生需要清零)》

人生信条:只管努力,把结果交给上天;

处于高峰还是低谷,勇敢清零,重新出发;

要有清零的勇气,东山再起的毅力。

鸡汤文

人生需要归零,每过一段时间,都要将过去清零,让自己重新开始。不要让过去成为现在的包袱,轻装上阵才能走得更远。人的心灵就像一个容器,时间长了里面难免会有沉渣。时时清空心灵的沉渣,该放手时就放手,该忘记的要忘记。扔掉过去的包袱,时时刷新自己,这样必能收获满意人生。

教育反馈:“定期清零”的人生理念新鲜又深刻,对陷入负面情绪难以自拔的学生而言,如同混沌中的一扇打开的门,意义重大。主题班会后,学生逐渐形成了“定期清零”的意识,在后续的学习小结和考试总结中也出现过多次“清零”字眼,这说明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平常心对待学习的意识,认识到了学习是厚积薄发、长期积累的过程,不必在意一时得失。这样乐观积极的心理也将延伸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将产生积极意义。

[课例三]分担与共享

班会背景:科任教师反映有些学生缺乏分享精神。班级的竞争意识非常强烈,但互帮互助精神欠缺,这种学习氛围不利于融洽的团队关系发展,也定会影响到和谐班级的建设。

班会目标:从展示3位优秀学生的月度时间管理表切入,一方面让学生明白高效的時间管理对初三学习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以此引导学生放下顾虑乐于分享,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且初三学业繁重,非常考验个人的意志力,学生之间分享经验互相帮助,更有利于形成良性竞争,促进共同进步。

分享素材:与人分担痛苦,痛苦减半;与人共享幸福,幸福加倍。成功,哪有那么容易复制!因为很多人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

教育反馈:学生分享学习经验之后,体会到分享的乐趣,而“成功哪有那么容易复制”则消解了学生分享的顾虑。主题班会后,学生主动到班级读书角取空白时间表制作自己的月度学习时间规划,并与他人分享交流个人时间管理经验。学生通过班级平台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充分感受分享的乐趣,促进了班级的整体进步,也形成了团结融洽的班级氛围。

“乐观积极”共性教育除主题班会这一主阵地外,还可融入班主任日常教育工作,譬如每周的学生手册,除反馈学生的一周学习情况、操行情况,还可根据各学习阶段的特点给予学生一些学习提示、提醒或正面积极的鼓励话语:

读书是一件很苦的事情,比如说你的时间不够,比如说你坚持力不够,比如说你周围人的不理解,比如说你的自我怀疑与否定,这些“苦”无处不在。因此学习要有“苦行僧”的精神,懂得“苦中作乐”并坚信“苦尽甘来”。

还可以把乐观积极渗透在各阶段的学生总结反思命题中,譬如初三开学前的军训小结:

每一分钟的训练都是煎熬,每一分钟煎熬都是坚持,每一分钟坚持都是成长!

2.乐观积极个性教育。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品性各异,遇到的问题也千差万别,这需要班主任在乐观积极心理引导方面做到因人而异,给予学生个陛化教育。在个性教育引导中,也可借用“ABCDE技术”,也就是说,班主任了解事件(A),聆听信念(B),鼓励学生说出后果(C),帮助学生反驳(D)自己的悲观信念,进而实施激励(E)。应重点着力于D和E。上述技巧可用于与学生的个别谈话,也可用于师生间的书面交流。以下文事件为例:

A事件:妈妈怀孕了。

B信念:不想要弟妹,悲伤。

C后果:供两套房,自己的学费,爸妈上班,加重经济负担,降低生活质量而烦恼。

D反驳:班上越来越多的同学有弟弟妹妹,教师本人当二胎妈妈的选择历程,有兄弟姐妹的各种好。

E激励:明确生孩子是爸妈的权利,理解父母选择生二宝需要付出很大的勇气并承担很大的压力,这个时期作为子女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支持,无论如何选择,妈妈都是最不容易的那个人,因此要给予妈妈更多的体贴和关爱。

这是学生与笔者之间的书面交流概述。从历时三天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学生超初对父母的二胎生育计划有强烈抵触情绪。笔者以寻常情理和自身经历耐心开解学生情绪,帮助学生转变态度、理解父母,继而乐观积极地面对家庭的结构变动。

三、实践反思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情绪波动较大、心理发展尚不成熟,但可塑性非常强,接受度也较高,班主任作为班级德育的重要责任人,在传递给学生正能量、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心态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运用“ABCDE技术”,引导学生以正面思维对待学业与生活,形成乐观积极的解释风格。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应当修身养性,育人也需育己,与学生一同成长、一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