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自编口诀突破“有氧呼吸过程”学习重难点的实践探究

2019-06-11吴敏婷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

吴敏婷

摘要:“有氧呼吸过程”是高中生物课程必修1章节中的重点和难点,这部分内容复杂且抽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难度较大。为攻克这一教学重难点,笔者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抓住有氧呼吸过程的学习关键,用形象简练的语言编写有氧呼吸口诀,实践发现,自编口诀的方法对学生掌握、记忆教学重难点有很大帮助。探讨此案例,可为解决类似的教学重难点的问题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口诀记忆;高中生物;有氧呼吸;三个阶段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5-0114-02

“有氧呼吸过程”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的内容,它系统介绍了生物异化作用的一个重要过程,为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过程奠定了基础,而且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新陈代谢与ATP、光合作用、植物对矿质离子的吸收等内容有密切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光合作用、其他生命活动及其规律奠定基础,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一、“有氧呼吸过程”的学习难点

在学生的相关知识掌握方面,初中阶段学生学习过细胞呼吸的有关内容,学生已经知道呼吸作用的本质是细胞内有机物氧化分解的过程,但对于有机物氧化分解的具体过程并不清楚,也不知道其反应条件是什么。经过高一生物学习,学生知道了细胞能源物质是糖类,生命活动直接的能源物质是ATP,但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具体的反应过程尚未学习。

教材介绍有氧呼吸过程时,对于有氧呼吸过程的三个阶段描述如下:第一阶段:一分子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产生少量的氢气,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过碳和氢气,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第三阶段:上述两个阶段产生的氢气,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教材通过上述文字解析有氧呼吸过程图,比较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呼吸作用的过程比较抽象且复杂,理解有难度,而且糖的彻底分解需经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些反应伴随能量变化,但由于学生的有机化学知识不足,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信心不足;学生即使理解了该部分内容,但遗忘速度也很快,知识点易混淆,也导致了以后的考试失分严重。

二、引导学生自编口诀

如何把课本冗长、复杂的解说过程变成学生有兴趣学、容易学的知识呢?笔者想到了口诀教学法。“口诀”就是用形象、简练的语言把关键字编成顺口溜以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学习和掌握的教学方法。以往用口诀教学时一般都是教师编好口诀让学生记忆,这里遇到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笔者查阅了很多资料,但很少看到有现成的“有氧呼吸过程”口诀;第二个问题是如果教师编好口诀让学生背,并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进来,笔者决定引导学生自学教材,让他们根据教材内容,抓住关键点,自编口诀,再分享交流。

笔者让学生深入研究有氧呼吸内容,这个知识点要掌握的是有氧呼吸的过程,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场所、反应物、反应产物和产生的能量情况要作对比。引导他们编口诀时要注意涵盖三个阶段的反应物、反应产物和产生的能量情况,达到背口诀就能记住关键点,也能把相关知识区分开来的目的。学生根据自己对内容的理解,编出了属于自己的“有氧呼吸口诀”,笔者收集后分类点评,再由全班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口诀,得票最高的口诀如下:

“一糖生两丙酮酸,放出少氢少能量;”

“酸水生出二氧化碳,放出氢和少能量;”

“[H][H]和氧生成水,放出大能量。”

该口诀描述了反应物、中间产物、生成物的情况,一目了然且朗朗上口,笔者在班级推广此口诀并让学生理解后记忆。

三、常规教学法与自编口诀法的教学效果对比

笔者选择学习能力及成绩较为接近的四个班级作对比,把这四个班分成两组,其中有两个班级用传统方法教学,另外两个班级用的是学生自编口诀法教学。学完该部分内容后,笔者让学生做5道题目,检测学习效果,题目如下:

(1)对有氧呼吸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CO2产生于第二阶段

B.H2O产生于第三阶段

C.[H]产生于第一、二、三阶段

D.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2)有氧呼吸过程中有O2参与的及生成CO2分别是哪两个阶段:( )

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B.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C.第三阶段和第一阶段

D.第三階段和第二阶段

(3)有氧呼吸过程中,生成ATP最多的时期是( )

A.由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时

B.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时

C.丙酮酸分解成CO2和酒精时

D.葡萄糖分解成的氢和氧结合成水时

(4)在有氧呼吸过程中,分解水和合成水分别发生在( )

A.第一和第二阶段

B.第二和第三阶段

C.第三和第一阶段

D.第三和第二阶段

(5)植物在有氧呼吸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全过程必须有氧参与,并且始终在线粒体中进行

B.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产生大量的[H]和ATP

C.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2O,产生少量的[H]和ATP

D.第三阶段是[H]和氧结合产生H2O,同时生成大量的ATP

笔者分别在1分钟、1.5分钟、2分钟、2.5分钟、3分钟、3.5分钟、4分钟时统计做完所有题目的学生人数。统计情况如下表1:

批改后各班各题正确率如下表2:

从上表的统计数据可知,在做题速度方面,在3分钟时“常规教学组”的学生5道题全部完成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52.8%,而“自编口诀组”的学生全部完成的达83.1%。从正确率来看,“自编口诀组”的前4题正确率明显高于“常规教学组”。

四、自编口诀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意义

1.学生自编口诀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要自己编出口诀必须通过看书对教材内容有透彻的理解,有些学生看不懂也会请教教师或其他学生,以这种方式让学生理解有氧呼吸过程会比教师讲授的效果好得多。

2.学生自编口诀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觉得这个方法很特别,上课很有兴趣,而且由于自身参与了编口诀过程,所以会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也会对别人编的口诀做出评价。

3.学生自编口诀有助于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通过前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自编口诀的方法明显提高了解题速度和正确率。而且观察他们做题过程时发现,“常规教学组”大部分学生要对着课本才做得出来,而“自编口诀组”大部分学生无须查找教材内容就能做出。

4.学生自编口诀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经过有氧呼吸第一课时的学习,在有氧呼吸第二课时开始前复习上节课有氧呼吸的相关知识,“常规教学组”的一些学生在复习时仍会表现出对上节课知识的陌生感,在评讲习题时出现反应慢、积极性不高等情况;而复习时发现用了“自编口诀法”的班级大部分学生能马上背出该口诀,笔者让他们根据口诀和教材的有氧呼吸过程图详细复述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时,他们讲解思路清晰、细节把握准确,在评讲习题时反应速度快且积极性高。由此可见,学生自编口诀对提高重难点知识的记忆很有帮助。这种引导学生自编口诀突破重难点的方法,笔者认为还可以在后面学“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这些内容时尝试使用,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量表的设计与使用初探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