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递进”为导向的高职与本科税务类课程衔接探讨
2019-06-11杨玲杨素芹
杨玲 杨素芹
摘要:我国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高职人才培养和本科人才培养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部分,如何实现两种人才培养更好的衔接,其中课程衔接处于核心地位。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按照高职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传统的《税务会计》课程进行了整合,形成了《税费计算申报实务与纳税筹划》课程,较好的实现了高职高专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衔接。
关键词:课程衔接;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
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的关于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是: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目前会计类专业的“3+2”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的重要表现形式,要实现两种人才培养模式衔接成功,课程体系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税务类是财经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基本上都叫《税务会计》,在高职和本科财经类专业都会开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该课程前面衔接《税法》、《基础会计》、《经济法》和《财务会计》等会计专业课程,后启《纳税实务》、《税务代理》、《财务管理》等课程。目前,很多地方和高校在探索中-高-本衔接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或高职-本科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但是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课程衔接方面就更为突出。
一、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税务类课程教学现状与分析
(一)课程目标重复、没有能力层次递进(课程目标没有衔接)
目前不论高职或应用型本科,税务类课程的教学任务目标设置都不太合理,设置的课程目标都太全面,不考虑受众。老师一拿到教材,基本都是“满堂灌”,讲究“全面,广度,深度”,没有根据学生的层次设置课程目标,没有按照人才培养的规格对学生进行能力上的培养。高职学生经过专插本进入应用型本科院校时,能力方面没有实现层次递进,基本不会或很少得到提升。
(二)课程内容重复、没有分层(教学内容没有衔接:指的是知识、技能和态度要求)
由于课程目标设置重复,导致高职和本科的税务课程设置里面,课程内容重复学习,都按照税种顺序讲解,如: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和小的税种,没有根据学生层次往更专、更精方面倾斜,没有实现分层,导致学生学习任务过于繁重而效果欠佳。
(三)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没有有效衔接
大部分教学都是理论知识占了绝大多数,就拿《税务会计》这门课程来说,该门课一共有64课时,理论知识就有48课时,实务操作课时16课时。但是实际讲授起来,48课时都讲解不完涉税计算知识,还要占用实操课时。所以开设的实操课时很多都是形同虚设。
(四)教学方式方法单一(教学方法没有衔接)
我们目前大部分老师都是填鸭式的纯理论教学,满堂灌输,导致课堂教学枯燥,学生不想听或者听不进去。我们在日常教学巡查中也发现,有些老师的课堂上经常出现学生大面积睡觉和玩手机现象。看到这种局面,老师要反思,是不是我们的教学方式出现了问题,如何实现面授与网络教学新手段的相结合。
(五)考核方式方法单一(教学评价没有衔接)
目前大部分高职和高等学校,对课程考核都是采用单一的考核方式,如笔试方式,或者以项目案例的方式,偏注重结果考核,不重视或忽略过程考核,不能全面的考察学习和掌握情况,特别是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引导和课余时间巩固没有很好的利用起来,导致学生掌握知识比较单一,高职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弱,本科学生学术能力低。
二、建立以“能力递进”为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税务课程衔接体系
为了克服以上不足,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在“3+2”人才培养模式上做了大量工作,联合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进行了高-本人才联合培养模式探讨,制订了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在会计类专业“3+2”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上做了大量工作。其中,结合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需求和现有教学资源,对传统的《税务会计》课程进行了整合,与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共同开发了《税费计算申报实务与筹划》课程。
该课程从学习目标、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等方面做了具体的规划,“以职业岗位为引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实现“能力递进”为导向,根据高职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因“才”施教,整合课程,较好的实现了高职高专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衔接以及高职和本科人才培养无缝衔接。
(一)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培养相对应的能力
高职课程学习目标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工作任务过程中掌握各税种的业务处理,将税法和税务会计有机结合在一起,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实际业务处理能力。(见表1)
本科课程学习目标为在熟练掌握中高职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税务筹划的若干方法和技巧,能对各税种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涉税问题做出恰当处理,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见表2)
(二)以“能力递进”为目标,建立以提高技能为目的的课程内容梯队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完善教学任务内容。高职阶段原则上不安排学时,教师可以安排少量学时进行复习和巩固。同理,本科阶段的学生如果前期已经学习了中高职阶段的课程,本科阶段只需重点学习剩余课程。非高本衔接会计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水平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自主学习。(见表3)
(三)根据高职与本科要实现的培养目标,课时分配与人才培养目标相衔接
本课程定位为高本衔接课程,为保证课程内容的衔接,并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建议教师要根据学习对象和培养目标合理安排课时。因此高职学生加大了实训比例,本科学生侧重提高學生的综合能力,则减少了实训课时。(见表4)
(四)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改革
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在“互联网+”时代,充分利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目前信息化教学手段有很多,有微课、速课、移动微课堂。老师在授课时,将以上多种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如:拍短视频作为微课让学生课后学习;利用速课,既做好了课堂管理,又能把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都调动起来;利用手机移动端,开展移动微课堂,学生可以随时拿起手机学习。目前,《税费计算申报实务与纳税筹划》为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建立了课程网站,老师已经将教学视频和相关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站;同时,可以利用网站进行无纸化考试。该网站资源实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同时“课上+线下”无缝对接,能随时完成训练和测试,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目前该课程网站内容已经辐射到广州市增城区周边院校,为会计类各层次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平台;也成为目前增城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平台。
(五)建立从过程到结果、形式多样的考核评价机制,全方位考核学生学习情况
结合课程特色,选用笔试、项目考核、业绩考核、能力测试等多种考评方式,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关注学习过程评价,同时评价学习态度、职业情感等。鉴于中高本课程学习目标的不同,在权重分配上应有所不同。(见表5)
多种考核方式的运用,使老师的课堂活起来,不再是单调的纯理论讲解;学生课堂上有事可做,不再沉迷于玩手机等不利于课堂学习的事情,人人有事可做,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课堂效果;最终成绩在课后作业、期末考核和平时表现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考查了学生学习情况,把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很好的结合在一起,避免了以往重结果的弊端。
经过整合处理以后,教师课堂上让学生带着任务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工作任务过程中掌握各税种的业务处理,“理实一体化”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涉税业务的处理能力,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做到学以致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这样,针对高职的学生,就实现了技能训练,具备了实际业务处理能力;对于本科的学生,也培养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在2018年度,将我校校企合作企业-深圳市德永信税务师事务所的精英和真账引入课堂,校内教师和企业主管共同授课,连接深圳市国税局,实现现场教学、现场报税。
高本税务课程衔接改革后,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会计专业通过专插本考试进入到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的学生,明显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学习内容和能力层次都让该批学生提升很快;这两年报考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专插本的学生也明显增多。
当然,在《税费计算申报实务与筹划》课程衔接高职和本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实战案例资料和真账资源还比较缺乏;报税软件有待甄选,对接税务局网站还需要加强;教师的税务实操和纳税筹划能力还有待提升;师资队伍比较薄弱等。下一步要完成的重点工作:利用强师工程,建立教学名师工作室特别是会计税务综合教学名师;将企业名师和省级教学名师引入课堂,通过培+引相结合的手段建设师资队伍;拓宽校外实习基地,尽量多的增加真账教学资源;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和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两个院校的税务教师实现集体备课、集体教研;狠抓技能大赛,以竞赛为抓手,以赛促教,以赛促改。
三、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税务类衔接问题几点思考
(一)培养税务会计复合性综合人才
税收对于国家财政收入来说非常重要,而税收负担对于企业来说也是重大支出,在目前国家和企业对税收越来越重视的情况下,税务和会计复合型人才才是企业最渴求和需要的。所以税务会计相对于比传统会计来说,对人才的要求和条件更高,不仅要熟练掌握会计知识,还需要具备税务知识和相关税收筹划,实现两者的融合,才能培养税务会计复合性综合人才。
(二)按照人才培养层次递进培养能力
开设税务类课程,应尽量避免重复开课,须按照人才需要的能力逐步开展课堂教学,对于教材内容须重新整合、规划,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讲授知识和重难点也要不同。
(三)加强行业、企业与学校人才培养合作
根据行业、企业对于税务类会计人才的需求,针对不同的岗位要求,重新布局课程。高职高专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应用型本科培养的是知识面宽、专业能力比较强的综合性人才,要实现两种培养机制的衔接,最能发言的就是行业和企业的需求。要拓展与企业合作的渠道,增加学生学习和实习的机会,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
(四)拓宽人才培养方式
在日常教學过程中,可以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方式,让学生参加各位技能大赛,高职高专和应用型本科的教师和学生互相组队或队伍混搭,让两者互相渗透,以此促进教学改革,实现学生高本技能衔接。
(五)师资队伍建设需是重中之重
税务课程除了税法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纳税申报、纳税筹划;企业关注的是会计税务人员如何能为公司合理节税、避税甚至抵扣税等有关降低税负、税务筹划。这些都需要任课教师具体很强的实操能力和谋划水平。学校要多引进具有企业实操经验的高素质教师,还要增加培训机会和下企业锻炼要求,让青年教师走出去,多跟企业学习,不做井底之蛙。只有建立和培养一支强师之军,才能自如应对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
(六)税务实训软件需加大投入
目前一些院校在建设过程中,对硬件设施、土地、图书、固定资产等硬性指标很重视,对软件不是很重视,认为没有意义或价值不大。但对于会计税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特别在目前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财务时代,税务实训软件尤为重要。不管是高职还是应用型本科,未来都属于职业教育范畴,必须要加大税务实训软件投入,实现仿真模拟教学。且及时培养教师操作,建立教师岗位衔接机制,避免出现因教师离职等原因造成断层现象,才不会出现高职与本科课程衔接过程断链现象。
参考文献:
[1]王宇.高素质税务会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纳税申报为例[J].财会通讯,2018,9,10.
[2]李俊英.对税务会计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