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股动脉介入诊疗并发症发生因素预防措施

2019-06-10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5期
关键词:经股抗凝血压

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是临床上经典入路方式之一,还是治疗血管性疾病最主要的方法,其介入治疗不仅对机体损伤较小,且具有较高的成功率[1]。临床上当前针对肝动脉损伤等血管性疾病患者多采用冠脉介入治疗,最常见的为入路方式为桡动脉、股动脉,随着其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性的不断提高,对于其介入后出现的并发症关注度也在升高,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出现会对患者的身心产生一定的影响,故此对其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有效的分析和预防,对提高其自身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本次研究随机选择200例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患者,对其并发症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有效的干预,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经股动脉介入诊疗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其中,男110例,女90例,年龄为55~77岁,平均年龄为(65.5±10.5)岁;冠脉造影患者120例,行冠脉扩张和支架植入患者80例。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分析纳入研究的200例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对其一般资料进行采集,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强化抗凝、压迫方式等调查项目,并对调查项目进行回归分析[3]。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经股动脉介入诊疗并发外周血管单因素分析,详见表1。数据显示:年龄、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强化抗凝等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单因素分析

2.2 多因素分析

200例患者多因素分析,详见表2。结果:随着P值下降,OR系数、95%CI明显下降。

3 讨论

冠脉硬化是冠脉发生硬化后血管腔狭窄或出现阻塞,致使心肌出现缺血缺氧,对心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研究显示血管损伤产生的原因较为广泛,最常见的为炎症、栓塞等,血脂水平、血压水平、体重、不良生活方式、社会因素、情绪变化等则属于可变的影响因素,年龄、气温变化、季节变化等则属于不可变的影响因素,对于可变的因素应及早实施有效的干预,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表2 200例患者多因素分析

3.1 危险因素分析

3.1.1 高危因素 结合本次研究数据发现,经股动脉介入诊疗并发外周血管因素包括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强化抗凝等,这与李含英[4]研究有一定的相似性,分析:主要是外周动脉中存在影响血管恢复的因素,致使出现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皮下血肿等并发症。

3.1.2 年龄较大 指导患者配合程度较低,加之各种慢性疾病,致使患者依从性较差。在治疗、转移过程中患者若出现无法耐受、卧床时间过长等情况,致使压迫器出现移位情况,均会增加并发症的出现。

3.1.3 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 患者自身肥胖、情绪控制等均会提升血糖水平,对止血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3.1.4 血压控制效果不理想 研究中高血压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37.59%,非高血压患者为14.92%,结合数据分析:血管损伤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任一时期均伴有一定的血压波动情况,若在此期间血压未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会明显增加伤口的愈合情况[5]。高血压与机体的交感神经有一定的关联,随着机体血压水平的升高,儿茶酚胺的释放逐渐增多,增加焦虑、烦躁等的出现,对血压的控制产生一定的影响[6]。

3.1.5 强化抗凝 (1)穿刺后指压时间较短:随着近年来我国临床工作的不断改善,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生活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于血管损伤患者对减少其治疗后卧床时间,促进机体康复,护理人员应多采用压迫止血,常见为盐袋压迫止血,但在实施过程若时间较短,会明显影响其止血情况,增加并发症发生率,若时间适中其效果和传统止血方式无明显差异。(2)专业技能:临床医师穿刺技术熟练程度对外周血管的也有一定的影响,若其不熟练,反复穿刺会对股动脉造成一定的损伤,影响其次穿刺部位的恢复[7]。(3)抗凝药物的使用:患者在进行介入治疗前均会使用抗凝药物,其虽有抗血液凝固的作用,但会对穿刺部位的止血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致使出现假性动脉瘤[8]。(4)患者治疗后需进行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在此期间缺乏运动,机体血流较慢,致使其出现腰背酸痛等现象,且加压器产生的压力会加重穿刺侧肢体的麻木感,致使其出现过敏现象。

3.2 护理措施

3.2.1 加强巡视 术后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其穿刺点情况,对其皮肤温度和波动情况详细的记录,盐袋压迫止血后要询问其穿刺部位是否存在疼痛、硬结等,使用听诊器查看是否存在血管杂音,必要是可对大腿内径进行测量,观察是否存在软组织渗透现象,有效的预防皮下血肿的出现。拔管后30分钟是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高发期,应加强巡视,预防其发生[9]。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具体血压、心率等变化,并及、准确的做好记录,针对于穿刺部位的不适情况应密切的进行检测,并给予针对性的处理,促进穿刺部位的恢复。

3.2.2 密切观察 护理人员要密切患者血压变化情况,特别注意在拔管前后、压迫器撤离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在实施上述两项操作前需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检测,若其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便可实施撤离操作,若血压未处于正常范围内需实施相关措施,待其血压稳定后再进行撤离[10]。术前术后均要指导家属对患者下肢进行按摩,有效的按摩可以减轻患者下肢麻木感,避免出现静脉血栓,若患者术后存在排便困难、尿潴留等症状可给予其有效的处理。

3.2.3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对于患者和家属提出的疑问及时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在手术实施前要对本院及其主治医生的优势向其进行讲解,并告知其手术的目的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指导其进行相关训练,避免术后各操作实施时患者出现不到位情况,影响操作及其恢复效果[11]。

3.2.4 饮食干预 术前术后禁食,不禁水,拔管后适当的补充溶液,对于年龄较大且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控制补液速度和补液量[12]。

3.2.5 选择合适的入路方法 有研究资料显示桡动脉介入治疗较股动脉介入治疗出现的并发症低,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桡动脉周围分布的重要血管、神经较少。故此在入路方式选择中,应结合患者自身状况和病情进行选择,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合上述,经股动脉介入诊疗并发外周血管的原因是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强化抗凝等共同或单一作用的结果,进行相关护理后明显降低了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恢复效率,且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资料较少,研究结果的客观性不高,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需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并加强护理工作各环节的实施,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猜你喜欢

经股抗凝血压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用25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效果分析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经桡动脉入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老年患者术后康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用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 临床价值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最怕啥
Mutually Benefi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