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士人与社会

2019-06-09张琴诗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北宋

【摘 要】 本文阐释了梁建国的《朝堂之外:北宋东京士人交游》一书的主旨。作者按时序来构建篇章。“拜谒、走访、宴饮、雅集、送别”这五种活动。与宏达叙事的研究视角相比,反其道而行之,留意诸多的历史细节,客观的构建和展现了北宋东京士人在朝堂之外的生活状态,并通过考察士人交游最常见的五种方式,指出了具体时空下的士人活动与文化习俗、政治制度以及都市空间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 北宋;朝堂之外;士人交游

一、本书的基本信息

《朝堂之外》这本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6年7月出版的,全书有421页,35万字,篇幅较长。其作者是。他进入北京大学读书以后,于2007年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致力于宋史方向的研究。作者本人师从历史名家邓小南,其治学路径某种程度上也受到影响。在以往过分关注“宏大叙事”的研究视角下,爬梳史料,将诸多的历史碎片联接在一起,进而描绘了北宋东京士人在朝堂之外生活状态的各个侧面,由此寫下了这本书。

这本书除掉绪论和结语,全书主要分为五个章节,而且作者按时序来构建篇章。“拜谒、走访、宴饮、雅集、送别”这五种活动基本上概括了大部分士人在不同人生阶段所要经历的事情,而且这种交游活动也展现了士大夫逐渐融入东京社会,再到最终因为种种原因离开社会的这一过程。

二、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主要考察北宋东京士人的拜谒活动

士人的拜谒活动主要分为行卷和投贽,以及干谒。以上三种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求知己,博延誉”,顺利登科及第。但是干谒这一行为带有更加明确、直接的功利性目的。士子们赤裸裸的急功近利的心态也表现的愈发明显,这不仅导致了北宋的士风破坏,而且也造成了北宋中后期无休止的党争。干谒之风已经严重扰乱了官员的正常升迁秩序,朝廷为了从源头上杜绝这种干谒现象,采取了种种措施进行干预,但依然屡禁不止。但环境使然,士人的这些行为都体现了他们为了积极提高自身地位的所做出的努力,这同时也是他们生存、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途径。

第二章:考察北宋东京士人的走访活动

士人的走访,多来往于彼此之间的住宅。在走访这一环节,作者通过考察梅尧臣这个个例,揭示了地方士子融入京城社会的轨迹。此外,士人们经常到住宅里互相走访,他们聚在一起饮酒赏花、把酒言欢,进行各种文学创作,由此还形成了不同种类的文学风格。例如,我们所熟知的苏门文学群体,这一文学风格就是在日常走访中的交流、切磋中塑造出来的,而且也被世人所认可。

但是东京士人的走访,由于所处的空间环境不同,往往容易受到朝堂之内各种政治因素的冲击。作者选取了两个事例进行探讨,分别是乌台诗案和熙宁变法,藉以描绘了在政治风潮的冲击下,士人的友谊或渐行渐远,或不离不弃。从而也展现了东京士人的走访与地方士人走访之间的最大不同,即普通的日常走访无法与政治行为相剥离。

第三章:考察北宋东京士人的宴饮活动

考察了公共空间的宴饮和士人宅第的宴饮。公共空间的宴饮是从寺观园林、馆阁衙署、酒肆茶馆这三个方面来考察。寺观园林中的宴饮乃是新科进士及第者自发举行的宴会,他们会在这场宴会上攀识权贵、结交同年,易使得新及第者建立起惺惺相惜的同年之情。在馆阁衙署中的宴饮虽是非公务性质的,但是同僚之间的宴饮并不总是友好的,有时会为一件微小的事情引起人际关系的恶化,甚至更严重时引发党争,相互倾轧。在酒肆茶馆中的宴饮,存在着礼法和商业的冲突。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这种地方举行宴饮已渐渐成为一种常态;另一方面士大夫们又受制于礼法观念的束缚,这种行为为自己所不齿。但最终恪守礼法的士大夫也难以抗拒这种行为。

除了公共空间的宴饮之外,还有士人宅第的宴饮,作者分别从前提条件、会集方式以及文化活动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讲述。首先,前提条件是有闲有钱(这个非常容易理解,不多做解释)。其次,在宴饮方式上,主要分为私人的会饮和皇家的赐宴。私人之间的会饮,反映了士大夫为融入京城社会所做出的积极努力。而宋代的皇帝也热衷于以各种名目来赐宴,但是这种赐宴具备很明显的官方性质,而且也只有在东京城内才会出现这种独特的现象。在宴饮中,除了欣赏主人的宅第,品位美味的佳肴之外,士大夫们往往通过进行诗歌酬唱和欣赏婢女歌舞来释放自己的压力,同时也以此来激发自己艺术创作的灵感。

宴饮这种交游方式主要是士大夫中的有闲阶级的享乐活动,与前代相比,这种活动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他们有更多的休闲时光来享受生活,也有更多的佳肴来款待友人,从而折射出了士大夫阶层的享乐意识问题。同时也向我们清晰的展示了士大夫在朝堂之外的多重形象。

第四章:考察的是北宋东京士人的雅集活动

作者通过考察戚里之家、书香门第、功臣之后这三种类型的私人宅第,描述了以上三种类型的雅集活动。对于戚里之家的雅集活动,作者考证了一副图集,即《西园雅集图》,对于图中所出现的人物,举办宴会的地点,宴会的主办人等作了一系列考证,进而为我们呈现了戚里之家举办雅集活动的奢华场面。接下来考察了书香门第的雅集活动。作者首先考证了春明坊的地理位置。通过考证发现,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再加上优美动人的景致吸引了众多的社会名流、达官显贵到此游览、赋诗。此外,在春明坊附近,居住着一些书香门第之家,他们于闲暇之余校勘古籍,纂修史书,接待朝廷人员及招待友人,还热衷于收藏古籍、鉴赏书画,为书香门第的雅集活动增添了更多的人文气息。最后考察了功臣之后的雅集活动。在北宋中后期的时候,士人之间的雅集活动已经渐趋没落了,主要是由于朝廷通过推行王安石变法,将《三经义》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禁锢了士人的思想,同时由于北宋后期接连不断的党争,士子之间不敢有更多的私相往来,人人谨言慎行,从而留下的交游诗也就不多了。这就与北宋东京市井的繁荣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雅集也是士人群体特有的文化活动,他们聚济一堂,或饮酒赏花,或鉴赏古物,营造出了东京社会浓郁的人文气息。作为一种文化活动,折射到社会中,这恰恰是一个朝代政治安稳、经济繁荣的写照。

第五章:主要考察北宋东京士人的送别活动

作者根据离京者的身份、地位以及送别的组织者及参与者,将送别活动分为私人送别和公共送别。首先讲私人送别,其带有日常性和私人性,而且发生的次数较为频繁,相关史实记载也比较多。私人送别分为士子返乡和游宦外任。士子返乡、或喜或悲。游宦外任,有升迁,亦有贬黜。士子在离京前几日,往往会互相赋诗送别,诗中寄予者对彼此的感情,也为日后的联络做了铺垫。接下来讲述了公共送别。公共送别具有公共性或组织性等特征。作者将公共送别分为三种情形,分别是:馆阁祖饯、朝廷宴饯、后生相送。探讨了不同情形下,士人社会的送别习俗与科举任官制度以及朝廷礼仪之间的关系。

士子返乡、游宦外任、告老返乡,是大部分士人一生中所要经历的多重人生境遇。私人送别与公共送别彼此之间也是互有交叉的,而且不同层次的送别活动在等级秩序与阶级制度下也反映了社会分层关系。

三、本书的特色

总的来说,《朝堂之外》这本书在行文的具体把握上,是非常流畅的。在阅读本书之前,纵观本书的目录就可以发现,每一节的标题都以一句诗来概括,后面在以简短的几个字说明本节所要讲述的内容。节标题的下面的小标题,除第三章节外,其他章节下的小标题都以八个字来对仗。从中就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学功底是非常深厚的。历史學人在写作时,并不要求一定要像中文系的写作,生动形象,语言优美。但本书的作者无疑做到了这一点。本书的绝大部分史料是以诗人的文集为依托,书中引用了大量诗作来证明自己的论点。作者选取了“朝堂之外”作为研究视角,是因为相比于朝堂之内的政治事件,朝堂之外的生活显然更为广阔,更有发掘的空间,从而也就为我们展现了士人在朝堂之外的生活状态。整本书体例严密,面面俱到,主旨明确,读之畅然。而且该书借鉴微观史学研究路径的方法也值得我们注意。读这本书时,不由得想起了史景迁先生的《王氏之死》这本书,两者在研究路径这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文献】

[1] 梁建国.朝堂之外:北宋东京士人交游[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2] 梁建国.朝堂之外:北宋东京士人的走访与雅集[J].历史研究,2009(2).

[3] 徐习文.“崇雅黜俗”:北宋东京士人交游圈的审美风尚——以苏轼为中心[J].江汉论坛,2014(9).

【作者简介】

张琴诗(1996—)女,河南沁阳人,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专门史.

猜你喜欢

北宋
苏轼《李白仙诗卷》风格探析
从服饰表现的视角再议《韩熙载夜宴图》的成画年代
隋唐至北宋时期河洛地区与周边区域的文化交流
北宋院体花鸟画的革新和演变
从任职蜀地官员看北宋巴蜀地区的士风
浅议北宋军队回图贸易
威县出土《新宗城县三清殿记》刻石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