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视阈下的职业教育专业建设

2019-06-08杜怡萍

职业技术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专业建设职业教育

杜怡萍

摘 要 我国职业教育已建立国家、地方、院校三级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其中专业教学标准是重要组成部分。在统一的框架结构和行动要求基础上,专业教学标准制定关键在于以严谨的组织及广泛调研实现标准化,以岗位分层能力分级定位中高职培养目标,运用科学方法获取职业能力标准,并建立起课程与能力的对应关系。目前,标准重制定轻实施的问题严重,必须建立起标准建设的长效机制,抓宣传、抓培训、抓执行及动态调整,推动专业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 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教学标准;中高职衔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05-0023-05

标准是质量保证的重要基础,没有标准何谈质量。最早重视标准的是企业,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近年来,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标准。陈宝生部长强调职业教育“亮不亮,看质量”,“质量是有标准的,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2017年8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建设有关情况,标准成为职业教育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一、标准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专业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单位,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起点。专业建设是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主阵地,标准是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衡量专业教学质量的系列标准就构成了专业教学标准體系,因此标准也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专业教学标准体系的内容结构

专业建设的基本要素包括专业设置、专业定位、课程教学、师资条件、资源配置等,其中课程教学包括课程体系和教学组织实施;资源配置包括硬件资源,如教学设备、实习条件等,还包括软件资源,如教学资源、信息技术等。这些都是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重要领域,针对这些领域建立起来的质量保证标准就形成专业教学标准体系的内容结构。我国职业教育已围绕专业建设的基本领域,建立了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五个部分的国家教学标准体系。

(二)专业教学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

从层级来看,我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院校标准。我国职业教育建立了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同时也提出了国际接轨的要求,例如,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参与国际专业认证。各省市在贯彻执行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及产业发展实际也相继发布地方标准,如广东、江苏、山东、湖南等地开展了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工作。以广东省为例,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纵向中高职有机衔接和现代学徒制试点,2013年以来,立项74个标准研制项目,至2017年共成功研制80个中高、高本衔接以及现代学徒制专业教学标准和1000门课程标准。就职业学校而言,在执行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校级标准已成为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乃至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的重要内容。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上位的标准是下位标准的基础,换言之,下位标准的制定要执行上位标准,否则整体质量难以保证。二是不同层级专业标准建设的侧重点应不同,切忌简单的重复建设。国家层面侧重于宏观调控、质量保证的基本水平标准制定;地方层面侧重于适应区域发展要求的针对性的、补充性的标准制定;院校层面侧重于过程调控的、具体实施的标准制定,如教学评价标准等。

(三)专业标准的功能定位

标准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基础性、指导性是职业教育专业标准的基本功能,国家层面、地方层面的标准还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基础性。无论从空间维度的某一区域,还是从时间维度的某一时期,专业标准是专业教学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由于专业教学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否则就抹杀了专业特色,所以专业标准不应是最高要求,而应该是最基本或最低的要求。

指导性。如前所述下位标准必须依循上位标准,即上位标准对下位标准的制定具有指导作用。此外,职业教育专业标准还起到对具体实践的规范作用,避免具体实践偏离于基本要求。例如专业教学标准指导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两者从内容结构上看没有区别,不同之处在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专业教学标准来制定的,其更为具体更具特色。

强制性。标准制定在于实施,否则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国家和地方的专业标准均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制定的,是评估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尺,其强制性表现为在同一区域内,开设同一专业的院校必须执行。

二、专业教学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

专业教学标准是专业教学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最为庞大,我国国家层面已制定了230个中职专业教学标准和410个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专业教学标准是开展专业教学的基本规范性文件,是明确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体系、组织实施教学、规范教学管理、开发资源等专业建设内容的基本依据。专业教学标准制定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服务发展原则

专业教学标准制定必须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必须充分体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关注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因此,一是要瞄准国家或区域产业战略布局及发展趋势,二是要充分了解行业企业的需要,保证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标准制定的全过程。例如,教育部颁布的230个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标准主要集中在国家战略性和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占比达81%;共44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承担标准制定工作;参与标准制定工作的行业企业专家占比40%;参与标准审定的行业企业专家占专家队伍的1/3。

(二)中高衔接原则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要求纵向中高职衔接贯通发展,无论是中职、高职、应用本科哪个学段制定专业教学标准,都必须考虑如何实现上下层次的衔接。学历层次衔接的实质是能力层次的衔接。在具体的工作中,要厘清专业所对应的职业能力标准,以职业能力标准作为专业教学标准制定的重要依据,通过分层分级的职业能力划分中职、高职、应用本科育人的学历层级。例如,广东74个专业教学标准研制项目累计调查行业企业4000多家;组织1500多名行业企业专家直接参与职业能力分析会议125场,获取职业能力标准;组织1000多位中职、高职、本科院校专业骨干教师直接参与课程体系建构会议。

猜你喜欢

中高职衔接专业建设职业教育
中高职衔接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探微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