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与偏头痛患者临床相关特点分析
2019-06-08郭丽冰聂文静杜韵华吴伟博卢惠娴
郭丽冰,聂文静,杜韵华,吴伟博,卢惠娴
(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 佛山 528000)
癫痫与偏头痛都是神经内科常见的发作性疾病。癫痫一般是因为脑内神经元放电过度导致,属于一类阵发性脑功能障碍的发作性疾病[1]。偏头痛是一种常见发作性颅内外血管运动和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慢性复发性疾病[2]。癫痫与偏头痛可能有着共同的病理基础,都是大脑皮质兴奋性改变[3]。癫痫与偏头痛有些症状临床较易混淆,例如头痛,两者也可以以共患病形式存在,所以临床做好癫痫、偏头痛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脑电图是神经病学临床诊断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检查方法,尤其用于癫痫诊断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就脑电图的检查价值,临床疗效等相关因素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住本院神经内科或门诊就诊的偏头痛、癫痫和癫痫共患偏头痛患者各25例,包括35例男性以及40例女性,平均年龄(33.2±8.3)岁。全部患者均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签署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研究方法 选择美国NicoletOne数字化EEG脑电图分析系统作为本研究脑电图检查的脑电图仪器,依据操作具体要求,安装并放置好电极,实施单双极导联描记,依据脑电图诊断标准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脑电图结果可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异常,异常脑电图具体描述。癫痫患者参照国际抗癫痫联盟发作类型的依据,使用目前一线抗癫痫药物进行系统治疗,记录近3个月疗效。偏头痛患者根据2011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使用一线药物治疗头痛,记录近3个月疗效。
1.3诊断标准及疗效判定标准 癫痫组患者诊断均符合2009年国际抗癫痫联盟关于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定义。排除标准:(1)非癫痫性发作,如假性发作;(2)头颅CT或MRI提示有进行性脑部器质性疾病如炎症、肿瘤、变性疾病者;(3)有严重心、肺、肝、肾、血液系统疾病者;(4)正在妊娠或研究中可能妊娠者。疗效标准:(1)临床控制:观察期3个月癫痫没有发作;(2)显效:观察期3个月癫痫发作频率下降>75 %;(3)好转:观察期3个月癫痫发作频率下降50 %~75 %;(4)无效:观察期3个月癫痫发作频率下降<50 %。总有效率=临床控制率+显效率+好转率。
偏头痛组患者均符合2011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头颅CT或MRI提示有进行性脑部器质性疾病如炎症、肿瘤、变性疾病者等引起的头痛;(2)有严重心、肺、肝、肾、血液系统疾病者;(3)正在妊娠或研究中可能妊娠者。疗效标准:(1)显效:经治疗观察期3个月头痛症状完全缓解;(2)有效:观察期3个月头痛明显好转;(3)无效:观察期3个月头痛无改善或者进一步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癫痫共患偏头痛组患者诊断分别符合癫痫和偏头痛诊断标准,均按照相应指南进行系统治疗后统计疗效。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对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2.2脑电图检查异常率及异常情况分析 癫痫组患者脑电图异常率80 %,偏头痛组异常率48 %,癫痫共患偏头痛组异常率84 %,偏头痛组更低(χ2=9.391,P=0.009),见表1。75例患者接受脑电图检查,显示23例存在中度、重度异常,82 %以上出现在癫痫患者中。其中有10例患者出现阵发高幅1~3 c/s、4~7 c/s的慢波节律表现,12例患者出现阵发棘慢波、尖慢波、尖波棘波综合波幅,5例患者出现局限性棘波或尖波。值得重视的是偏头痛患者也有4例出现中度、重度异常脑电图。
表1 脑电图检查异常
2.3癫痫患者控制情况比较 癫痫治疗效果方面单纯癫痫组控制有效率为88 %,癫痫共患偏头痛组控制有效率为68 %,共患组有效率低于单纯癫痫组(χ2=3.947,P=0.047),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癫痫控制情况比较
2.4偏头痛控制情况比较 偏头痛患者治疗效果方面,单纯偏头痛组患者的控制有效率为84 %,癫痫共患偏头痛组患者的控制有效率为56 %,单纯偏头痛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共患癫痫组(χ2=4.667,P=0.031),见表3。
表3 两组偏头痛控制情况比较
3 讨论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目前诊断方面没有客观的生物学标志物,多依据临床表现作出诊断[4]。癫痫也是以发作时临床表现为主要诊断依据,虽然也没有客观的生物学标志物,但脑电图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本研究提示癫痫患者脑电图异常率>80 %,尤其中度、重度异常均多见于癫痫患者,与大多数研究相符。但也有研究提示偏头痛患者脑电图异常率达到33.3 %~72.0 %,间歇期和发作期均可有异常,多为非特异性异常[5-6]。偏头痛患者出现脑电图异常机制不是很明确,可能与偏头痛发作时血管活性物质,如5-羟色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P物质、神经激肽A等释放增多有关,这些物质可作为兴奋性冲动产生的基础,在脑血管活动调节障碍情况下,进一步增强痛觉神经纤维的敏感性并引起脑水肿从而导致脑电图异常改变[7]。故脑电图异常对偏头痛也有一定参考价值,但确诊仍以临床表现为依据。值得注意的是癫痫的发作类型有一类为头痛性癫痫,容易与偏头痛混淆。头痛性癫痫属于间脑癫痫的一种特殊类型,眼周、颞部、前额是头痛发生的主要部位。头痛性癫痫的发作多为跳痛形式,且疼痛程度一般非常高[8]。研究发现头痛性癫痫的病灶处在皮层下植物神经系统中枢下丘脑位置,属于丘脑下部发作性功能紊乱的重要表现,所以头痛性癫痫也被称作下丘脑癫痫、间脑癫痫[9]。因此脑电图异常并有头痛时,我们要区分究竟是头痛性癫痫还是普通偏头痛。治疗原则有较大区别,一般脑电图出现明显尖波、棘波、尖慢波、棘慢波等
特异性异常放电考虑癫痫可能性更大,治疗上倾向于积极抗癫痫治疗为主。
癫痫和偏头痛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均较高。癫痫患者偏头痛患病率为8 %~24 %,是正常人群的2倍[10]。部分性癫痫,特别是隐源性癫痫,比特发性癫痫患偏头痛的比例更高。偏头痛患者的癫痫患病率为1 %~17 %,平均5.9 %,超过一般人群的0.5 %~1 %[11]。部分癫痫患者有发作后头痛,其中60.98 %符合偏头痛[12]。偏头痛可诱发癫痫,16 %有先兆的偏头痛患者先兆后即出现癫痫发作[13]。说明偏头痛与癫痫的共患率很高。
在疗效上来看,本研究提示癫痫共患偏头痛无论癫痫发作的控制还是偏头痛的控制都较单纯癫痫及偏头痛疗效差。但一线多种抗癫痫药物对偏头痛的治疗已经得到大量研究证据的支持。研究显示,癫痫合并偏头痛患者的癫痫持续时间较长,早期治疗反应较差,药物治疗难度大[14]。偏头痛病史是儿童特发性癫痫长期预后不佳的预测因素[15]。因此临床上确诊癫痫共患偏头痛患者一定程度上预示较难取得效果,一旦确诊需做好知情告知,早期积极对症治疗。
综上所述,利用脑电图检查进行癫痫、偏头痛的诊断,能够显示出较高的异常率,能够显示出脑电图异常的具体程度,对鉴别癫痫、偏头痛有一定参考价值,同时对临床处理方案的确定有良好指导价值,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