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TEM理念的“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

2019-06-07翟佳蕊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 2019年5期
关键词:STEM理念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翟佳蕊

摘要:围绕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四个维度: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融入STEM课程理念,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查阅资料、提出方案→归纳整合、交流分享→制定方案、解决问题→社会实践、科学探究→思路创新、问题生成→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模式,既能实现知识的跨学科整合,又能促进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以高中生物《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为例开展教学设计.

关键词:STEM理念;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STEM理念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跨学科的交叉整合,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基于SrIEM理念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综合应用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解决方案,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习得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1].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阶段的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初步形成生命科学的核心素养,提炼出生物学科中关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坚持由育分目标向育人目标的转变,提出了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维度.

STEM课程有助于生物观念的建立.生物学科本身就建立在对于理工类各学科的巧妙的融合的基础上,各学科间知识融合学习有利于学生建立多维的知识网络,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STEM课程有益于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发展.培养学生对于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谨慎、科学的思维方式,勇于探索和学习,对核心素养的形成起着推动作用.STEM课程有利于学生社会责任的生成.其教育理念本质上就是实践,从实践中找出现实问题的答案,有助于学生主动去生成观念上的认知与改变,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从而生成社会责任.

1 设计意图

本次STEM课程设计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专题l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本设计旨在将STEM课程跨学科理念和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融入教学设计中.科学(S)解释“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即泡菜制作过程中所蕴含的生物学原理,帮助学生树立生命观念;技术(T)与工程(E)则是在知识的指导下,通过科学手段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即解决制作泡菜究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旨在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数学(M)作为基础学科,一方面为其他学科实现跨学科整合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本身也离不开图像、计算等数理基础,在此情境中,更好地帮助学生生成社会责任.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泡菜除了美味可口外,还可能不利于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生活的观念,增强学习获得感,在互利共赢的学习氛围中发展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笔者根据对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和STEM课程理念的理解,设计了基于STEM教育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过程(图1).

2 明确课程主题和目标

通过情境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教师介绍泡菜制作涉及到的乳酸菌发酵、亚硝酸盐的理化性质等生物、化学知识,从物质与能量观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断调动头脑中已有知识指导动手实践,发展其科学探究与科学思维.学生在经历了以上过程后,能理解并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饮食的观念,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进而促进社会责任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

3 教学过程

3.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喜欢看韩剧吗?韩剧有三宝:车祸、癌症、医不好,为什么韩剧的主人公经常得癌症呢?并配以资料:据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2018年发布的数据,韩国的发病率(每10万人中的癌症发病人数)高达307.8,居世界第八,其中胃癌的发病率高居世界第一,提问可能导致癌症的原因?引导学生回答出饮食习惯致癌的可能性[2],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泡菜制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教师布置学生课下查阅发酵工程相关知识.

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将实验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并通过课下查阅资料,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S).STEM课程理念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越贴近生活的课程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促进学生社会责任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

3.2 查阅资料,提出方案

学生查阅资料、整理有关本实验的资料.六人为一组合作学习,设计制定泡菜制作和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切实可行的方案.

学生合作学习,查阅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获取有效信息(S).STEM课程理念注重学科的整合和學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要在课前查找相应的资料,开启头脑风暴,积极的思索与本课相关的问题;教师也要在课前融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可能有的奇思妙想,以便于提前做好准备,防止课堂上突发问题时手足无措.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主动的学习能很好的丰富学生的知识,培育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学科核心素养.

3.3 归纳整合,交流分享

学生经过查阅相关资料,组内自行讨论,总结归纳,拟定一个可行性的方案.教师组织学生在课上交流分享查阅到的资料,展示各组拟定的方案及其生成的过程.

3.4 制定方案,解决问题

全班同学进行互评,并参考GB5009. 33 - 2016中所给的实验方法,制定本次实验的实验方法(图2).

活动一:泡菜的制作

将洗净的大白菜撕成小块,适量加入干净的小型玻璃泡菜坛内,各组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适当添加不同的调味料;分别配制3%、5%、7%的盐水,将盐水煮沸冷却后加入小型玻璃泡菜坛内,没过白菜即可.盖好坛盖,在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在发酵过程中要注意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将小型玻璃泡菜坛置于100C左右的温度发酵即可[3].

活动二:测定亚硝酸盐含量( GB5009.33 - 2016:盐酸奈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在泡菜腌制过程中,对3%、5%、7%盐水浓度的腌制的泡菜每隔24h测定一次亚硝酸盐浓度,连续测量14d.记录对应的亚硝酸盐含量,并按照公式进行计算[4].

3.5 社会实践,科学探究

学生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1中,绘制亚硝酸盐含量随腌制时间而变化的曲线图.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历实践过程完成泡菜的制作(E),根据全班共同制定的实验方案,完成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T).这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领悟到学校学到的知识其实是可以用来指导生产生活实践的。STEM课程理念关注分享与创造,让学生感受到创造分享過程中的快乐和成就感,并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让原本停留在课本上的知识鲜活起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习得道理.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较好的诠释了生物实验课堂的趣味性,从方案实施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学科核心素养.

3.6 思路创新,问题生成

在实验进行之后,教师提问:①为什么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你认为这层白膜是怎么形成的?②随着泡菜的腌制时间的延长,三只泡菜坛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如何?与盐溶液的浓度是什么关系?你能分析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吗?③通过实验结果,同学们可不可以从饮食习惯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呢?对于由其他食品原因带来的安全问题,同学们可不可以设计一个类似的实验进行研究呢?

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实验的总结,再次对实验中涉及到的知识(S)进行深化,促进自身生命观念核心素养的发展;在亲身经历实验的过程中(T),加深对科学探究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将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M)得到合理化的结论,发展自身科学思维学科核心素养;基于以上的活动不断完善对于发酵工程(E)的认识,并通过实验结果养成合理饮食、健康生活的观念,完善社会责任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

在课程实施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对全体学生的知识理解、课堂表现、实验操作规范、实验结果进行评价,评估学生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参与度,具体可采用过程记录、随堂测验等[5],发展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关乎学生个人乃至家庭未来发展.SrIEM课程的开发给发展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带来了机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国应用起步较晚,课程体系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后续研究中将进一步探讨STEM课程与生物学的深度融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深入探索的能力,为学生开辟发展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权秀媛,王鹏娇.STEAM背景下高中生发展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一以高中通用技术《纸桥的设计》教学设计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 (12):7-11.

[2]聂爱英,梁丽娟,雷超,刘娜,时永全.饮食和生活习惯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03):578 -581.

[3][4]韩玉平.“制作泡菜并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教学设计[J].生物学通报,2009,44(08):40 -41.

[5]赵占良基于核心素养的听评课[J].中学生物教学,2017 (13):4-7.

猜你喜欢

STEM理念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STEM理念对幼儿园学习活动的影响
基于STEM理念指导下设计制作要素的把握
浅谈基于STEM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STEM理念融合与教育装备创新发展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