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养蜂业现状及建议
2019-06-06赵国然孙中林王华
赵国然 孙中林 王华│文、图
许昌市畜牧技术推广站,许昌 461000
一、许昌市蜂业发展概况
河南省许昌市属北暖温带,年平均气温15.2℃,无霜期217天,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盛产小麦、玉米、红薯、大豆、烟叶、棉花、花卉、苗木、蔬菜、中药材等。位于中原腹地,属伏牛山余脉向豫东平原的过渡带,地势由西向东倾斜。西部为伏牛山余脉的中低山丘陵地带,蜜粉源丰富,春季蜜源有油菜、刺槐、泡桐,夏季蜜源有荆条、女贞、瓜果类等,秋季蜜源有栾树、芝麻、棉花、玉米等,养蜂条件优越。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国家扶贫力度的加大,加之养蜂投资小,见效快,数量可多可少,人工要求不高,基本不受畜禽禁养区、限养区的限制,因此近几年养蜂户快速增多,特别在西部山区尤其明显。目前,许昌市养蜂者有194人,其中常年在外随各地花期放蜂的专业养蜂者有102人,其余92人为附带养蜂人员;饲养蜂群11740箱,主要为意蜂,中蜂只有400多箱;饲养100箱以上的养蜂户有48家,100箱以下的养蜂户有161家;蜂产品以蜂蜜为主,2018年蜂蜜产量达331.61t,平均每箱蜜蜂产蜜28kg。
二、蜂业发展存在问题
2018年,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市养蜂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发现如下问题。
1.年龄老化
许昌市养蜂从业者年龄偏大,多在50~70岁之间,因受养蜂生产环境条件所限,年轻人对养蜂不感兴趣, 20~30岁的年轻人基本没有。
2.缺乏技术支撑
养蜂户所学技术大多口头相传,很少接触新的技术信息,畜牧技术推广部门也缺乏相关技术人才,对养蜂生产疏于指导管理。由于缺乏技术,在用药、蜂群管理、补饲等方面出现问题,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3.相关部门管理不善
有的地方养蜂者没有在畜牧部门备案,有的地方没有发放养蜂证,畜牧部门对养蜂人员疏于指导管理和协调沟通。蜂产品负面报道较多,销路不畅,蜂蜜收购价格不高,每kg收购价8~20元,大多数养蜂者采取定地养殖方式,蜂蜜产量受天气影响较大,养蜂效益不稳定。国家对养蜂业支持力度不够,加之社会上的误区,认为蜜蜂好养,技术要求不高,导致部分养蜂者盲目饲养而失败,影响了人们的养蜂积极性。
4.蜜蜂疾病问题
大多数养蜂户凭经验防治疾病,没有科学的疾病防治程序,导致发生疾病时无所适从,严重的全军覆没,一箱不剩。许昌市危害蜜蜂较重的病虫害主要有巢虫、蜂螨、白垩病等。
5.蜂群管理不科学
首先蜂群要慎重选址,应该摆放在向阳、通风、干燥、凉爽、附近有丰富蜜粉源和干净水源且远离污染源的地方,还要观察附近马蜂群的多少。2018年建安区一养蜂户把蜂群放在杨树林里面,但是周围建筑物较多,通风不良,加上2018年许昌市夏季雨水多,环境潮湿,巢虫危害严重,损失10多箱蜂。还有一养蜂户,蜂群周围马蜂很多,在山上采集荆条蜜的1个月时间里,200多箱蜂由于马蜂过多而伤亡60多箱。
第二是不注重消毒防螨工作,春季放王时不进行消毒防螨,加老巢脾也不消毒,粗放管理,就容易发生螨害、白垩病和蜜蜂下痢。
第三是中蜂群和意蜂群随意混养,没有对中蜂群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在蜜源缺乏时容易发生盗蜂现象,2018年禹州市西部山区一中蜂养殖户的30多箱蜂全部盗亡,造成不少损失。
第四是部分养蜂户盲目扩群,2018年春季魏都区一肖姓养蜂户,有12群蜂,蜂群也不壮,每群4脾蜂左右。为了扩群,到4月份换王时,他将每群蜂分成3群,每群只有1脾蜂,看起来发展到30多群了,结果到9月蜂群也没有壮起来,加上管理不善,到10月份只剩3群蜂。
第五是不注重蜂王质量,多年来都是自己育王,蜂王质量退化严重,有的养蜂户甚至不知道有种蜂场售蜂王;也有部分养蜂户,更换蜂王不及时,老王两三年仍不换,或者换的蜂王质量不佳,培育不成壮群,造成主要蜜源流蜜时,蜂群弱,收益低,形成有蜜源时无蜂采、无蜜源时蜂起来、饲料不少耗、蜂蜜不多采的局面。
三、建议
养蜂业是现代畜牧业的特色产业,是林果业及农作物丰产丰收的天然保证,也是助推精准脱贫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促进养蜂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加强技术指导。首先要重视畜牧技术推广部门人员的培训,提高从业者的整体素质,强化对养蜂者的技术指导,使整个行业有完整的技术支撑体系做保障,促进养蜂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
二要强化行业管理和政策支持。健全保障机制,对养蜂专业协会给予经费支持;拿出一定的资金扶持养殖规模在50群以上的专业养蜂大户,通过补贴蜂王、蜂箱和蜂机具等多种途径使他们成为技术培训和产业带动的中心。同时积极争取同级财政的支持,加强对种蜂场的监督管理,解决好养蜂者的备案和养蜂证办理工作;还要加强对蜂产品、蜂药市场的规范管理,净化市场,为蜂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三要解决好养蜂业后继乏人问题。首先在宣传和引导上下功夫,通过宣传和培训,逐步改善养蜂人员的年龄结构,通过专业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国家实施的职业农民培训等措施,逐步培养一批有头脑、有知识、有干劲、敢于创新的年轻养蜂人员,改变过去养蜂人员老龄化、养蜂技术传统化、养蜂地域封闭化的局面。其次要解决养蜂效益低下、生产条件差的问题:当前养蜂效益的高低很大程度受制于自然条件,加之养蜂业是在野外作业,生活单一、条件艰苦,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大力提高养蜂机械化进程,加大对养蜂车、电动摇蜜机及相关养蜂设备的补贴力度,从根本上改善养蜂者的生产生活条件,降低劳动强度,使养蜂者过上丰富多彩的生活。
四要通力协作,搞好行业自律。蜂产品质量安全应从源头抓起,养蜂者要确保产品质量,加工者要严把原料关和各个工艺流程,销售商要把好进货关,坚决抵制和禁销假冒伪劣商品。县级以上地区须成立蜂业组织,配合政府加大对蜂蜜掺假行为的查处力度,从严管理蜜蜂养殖与蜂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贮运等关键环节,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各级协会的行业自律作用,通过自律、自查、自管、自控、自纠和对违规企业进行约谈、限期改正以及通报等办法,提升蜂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对个别不自律者要进行批评教育,行为恶劣的,交由相关部门严厉查处,绝不姑息迁就,对优秀自律者,树立典型,予以表彰,从而促使养蜂业转型升级,走向低耗、高效、环保、安全的生产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