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类创新型人才协同培养探索

2019-06-05陈永楠郭成斌张凤英刘珺王振军

大学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学生发展协同育人人才培养

陈永楠 郭成斌 张凤英 刘珺 王振军

[摘 要]为适应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积极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针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实施“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材料行业作为重要的支撑方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十九大报告中 “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提出,促使学院更应紧密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该研究围绕作者所在学校“四部一省”共建的独特优势及交通产业转型升级对材料类人才的需求,强化“教师—班导师—辅导员”协同育人的理念,共同培养面向国家需求的高水平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及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关键词]协同育人;学生发展;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6-0022-03

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由原公路学院道路材料教研室、工程机械学院材料系、资源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合并组建而成,是一个理工相结合的学院。学院自2007年成立以来,依托学校在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地质资源等优势领域开展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科学研究,是一个在材料表面工程、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等领域实力较强、交通材料领域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学院。为了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学院以“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导向,以一流本科专业为目标,高度重视本科教育,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以科研促教学,建设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学院,培养以交通运输等领域为主的“厚基础、宽口径、善创新、高素质”的多层次、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一、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下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

依托十九大精神中明确提出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人才培养计划,结合地方和行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按照教育部大类招生相关要求,制定本科厚基础、宽口径培养方针。依托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材料专业对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需求,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学院坚持集体研究决策本科教学发展和改革的重大问题,做好顶层设计以及强化过程培养,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持续优化教育教学理念,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成立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青年教师教学等工作进行指导。同时,加强实验室建设,保障实践环节的有效开出,并通过班导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等举措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人才培养标准,及时了解用人单位需求,不断改进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采用院—系—课程团队三级管理目标责任制,优化配置教学资源,不断改善教学基本条件。学院根据系统、科学与规范的指导思想,建立了职责明确、层级清晰的教学组织管理体系;不断修订、充实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制定了《材料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规范》等系列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二、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下的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适应新的发展战略的需求,学院需要提高师资团队的整体质量、教学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培养以交通运输等领域为主的“厚基础、宽口径、善创新、高素质”的多层次、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一)重视提升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教学的水平

在《长安大学关于安排落实教学任务的原则和规定》中,高级职称教师的授课率较高,充分体现了学院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有效保障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院为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将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相结合,致力于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举办讲课比赛、定期举行教学研讨等活动来提升教学水平;邀请专家来学院进行学术交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研讨、学术会议,包括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教学年会、教学改革培训与交流会,积极争取各级各类教学改革项目。对于青年教师,要求其在入职后进行岗前培训,并实行助教制度。通过鼓励和积极引导青年教师融入教学科研团队,参与教育教学并以主人翁意识参与科学研究。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托任课教师队伍中党员占绝大多数的优势,结合“两学一做”等思想学习活动,在教师中开展爱岗敬业、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任课教师通过学习加深了对本职工作的思想认识。通过构建任课教师岗位合格考核与岗位绩效考核的指标和评价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岗位分类管理和聘任工作,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制订学术和职业成长规划,各展所长。另外,加强教学和科研学术规范,对学术道德采取一票否决制,对于抄袭、剽窃等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行为从重处罚。通过上述措施,有力地加强了任课教师的师德修养,规范了教学过程,近5年内教学秩序良好,教学事故发生率和学术不端行为为零。

三、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下的人才培养过程

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学院以“办学定位、课程体系和实验创新能力”三个强化为宗旨,从凝练专业特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加快教学管理信息化进程等方面积极开展相应的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善创新、高素质”的多层次、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学院不断强化人才培养的主体地位,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人才创新培养、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等方面不断尝试,多措并举,务实育人。

(一)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院参考国内外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制订了《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拔尖创新指导教师及学生遴选方案》《长安大學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依据综合测评成绩,对成绩优秀(综合测评成绩排名一年级前5%,二年级前15%,三年级前25%,智育成绩无不及格)的本科学生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2013-2014学年为例,本科生发表论文36篇,取得专利11项,20余人次在各级“挑战杯”科技竞赛中获奖,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效果显著。探索大类招生,改革培养模式;探索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

(二)加快教学与管理信息化建设

学院将教学服务、科学研究、行政管理多种系统连接起来,实现系统间的信息交换和服务。一方面,学院完善了教师个人信息平台及科技成果汇总;另一方面,学院实现了实验教学工作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大型仪器管理平台”及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大型仪器设备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能更好地发挥支撑作用,扩大服务面,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开放程度。

(三)推行班导师制,实施“教师—班导师—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

本科新生班级均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从专业教师队伍选拔出优秀教师作为“班导师”与“学术导师”,具体指导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以及制订人生规划等。结合辅导员的教育工作,在加强学生班级管理和服务的同时,加强引领、以老带新,着力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与提升学生的科研技能;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促进学生学习交流。通过排查学生网络成瘾、家庭困难、心理问题、学籍变动等因素,定位、分析和解决影响学生学业发展的各类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步入正轨。

(四)加强学风建设

基于协同育人与三级管理机制,坚持“理想引学风、教风带学风、管理促学风、活动浓学风、环境育学风”的理念,致力于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不断提高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学院实行院领导、院督导、辅导员听课的制度,旨在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重点检查学生上课迟到、早退、缺课等现象。坚持早操晨练制度,组织学生集体晚自习,培养学生勤勉向上的精神风貌,端正优良的学习风气。加强考风考纪教育,引导学生严格遵守考试纪律。三年来,无考试违纪和作弊现象,课程考试不及格率明显下降。

(五)提升第二课堂、社团建设与校园文化协同育人效果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完善我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近年来,我院着力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并制定学生选课、评奖评优加分政策,全力打造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推动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建立完善的第二课堂管理制度,包括开设实践类课程,实施本科生课外必修学分管理方案,并制定奖励办法;实施“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制定学生与教师拔尖创新选拔与考核办法;建立科学合理的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将第二课堂的教育成效纳入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整体框架,加强对其活动的质量评价。学院立足于科技文化艺术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营造精品校园文化和提升科技、艺术效果。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校活动。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科技与创新协会、心理协会等社团,引导、鼓励各种社团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强化学校文化精神,全面推动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四、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下的人才培养工作努力方向

(一)优化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现有的教学质量监控大都局限于校内监控,目前我院的实践教学已建立了以实习企业为主、院系两级参与的方式进行质量管理和教学督导模式,但理论教学质量的外部监控还比较薄弱,忽略了社会、用人单位、行业等社会力量的参与,且尚未形成制度,造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下一步将结合行业发展与用人单位的需求,重新审视与调整教学质量监控的重点,制订适合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专业培养方案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二)从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监控过渡到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监控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需要将以往以测试记忆为主的知识性考核转变为以实践为主的能力和素质考核,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监控。学院将进一步探索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考核指标,注重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和能力培养。

(三)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保证理念,设计基于师生发展的质量保证制度

在教学质量改进方面,过于强调从学院、教师的层面开展工作,忽视了对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学习的研究,忽视了从教学的本源上去改进教学质量问题。以后除了从学院、教师等方面入手外,还必须从大学生的视角出发,分析大学生的学习经验,探讨学习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影响。从学生的视角探讨我院教学质量改进的途径与方法,可以围绕以下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开展工作:一是通过转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及学习质量。二是通过转变大学生感知的学习环境、优化大学生的课程学习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

其他方面,学院发展还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要求,目前存在生源质量不高,学生第一志愿报考率相对偏低;部分学生存在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不强以及个性引导帮扶不足等问题。学院需要紧抓“双一流”建设机遇,着力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招生宣传影响力,努力吸引优秀生源;对学生实施精细化管理和指导,因材施教,通过及时掌握学生的能力、特长、兴趣和心理情况,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挖掘学生潜力,重视开发引导,实现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明显提升。

五、结语

学院依托行业特色,着眼于学校优势学科的交叉发展,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善创新、高素质”的多层次、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在总结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学院形成了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特色的教育模式和配套制度。学院创建了材料类拔尖创新培养人才模式,优化实践教学,突出创新性实验,推行本科生“教师—班导师—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 以材料类一流本科专业为目标,强化“教师—班导师—辅导员”协同育人的理念,共同培养面向国家需求的高水平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及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 参 考 文 献 ]

[1] 任婉玲,庄倩琳.“新常态”背景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4):43-47.

[2] 习近平:始终高度重视提高劳动者素质[J].中国人才,2015(11):2+1.

[3] 石建国.“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浅谈习近平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判断与思考[J].党的文献,2017(2):34-37.

[4] 何山,罗亮.高校教育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考[J].北方文学(下旬),2017(5):151-152.

[5] HASSAN H, MARTINEZ J M.Innovative methodolog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formation through teaching industrial computer engineering[J].IEEE Transaction on Education , 2004 (4):446 -452.

[責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学生发展协同育人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