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北京蒙古阿拉善亲王府历史沿革与建筑特征研究

2019-06-05李春青李停生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阿拉善王府亲王

李春青,李停生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 100044)

阿拉善亲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毡子胡同7号,属于内城西北部的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西邻恭王府,东侧和北侧都临毡子胡同,南侧是恭王府停车场院落,目前为公安部宿舍(图1)。该王府作为北京清代具有代表性的蒙古王府,王梓在《王府》一书中简要梳理了府主和历史[1];冯其利在《寻访京城清王府》一书中详细描述了该王府的历史沿革及其与恭王府的关系[2];但两者对该王府的建筑现存状况、建筑规制、空间形态特色则所提甚少。鲍润霞在《府第寻踪》一书中记录了王府的历史与建筑艺术,但以文史记录为主,对建筑的图示性和系统性的分析尚有待完善[3]。本文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阿拉善亲王府的建筑形制与空间形态特色,评价其独特的代表性价值。

1 阿拉善蒙古与清政府的关系

清朝蒙古分为外藩蒙古与内属蒙古,实行盟旗制与札萨克制。外藩蒙古各旗由当地世袭的札萨克管理,有高度自治权,属于藩部,由中央理藩院统管。内属蒙古各旗则由朝廷任命官员治理,类似内地州县。阿拉善亲王属于在贺兰山一带游牧的蒙古阿拉善厄鲁特部,又称西套额鲁特部或阿拉善和硕特部,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后裔,在清代属外藩蒙古。“阿拉善”是贺兰山的蒙古语发音,意思是骏马。该旗最早来自原居新疆的和硕特部,明末清初被蒙古的准噶尔部所迫,迁至甘肃甘州边外游牧。从清入关后的顺治四年(1647年)开始,该部开始每年向清政府遣使进贡,保持依附关系。康熙十六年(1677年),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率兵击败西套蒙古阿拉善厄鲁特部,青海蒙古首领顾实汗的孙子和啰理率领厄鲁特部避居青海大草滩。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和啰理赴京师朝觐皇帝,该部被赐驻牧宁夏边外。康熙三十年(1691年),清政府派遣使招抚。三十二年(1694年),清政府再次招和啰理进京,“仍赐牧阿拉善”。可见,阿拉善亲王所在的厄鲁特部是属于从主动依附到被清政府笼络的蒙古部族。分析其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上,阿拉善地区属于南北军事要地。自康熙中期以后,漠西蒙古的准噶尔部一直影响着清朝政府北部到西部广大半环形边区的统治,当时准噶尔部蒙古也侵扰西套阿拉善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因此这两部分蒙古部族投靠了清政府,而清政府则因势利导,笼络为自己所用。而西套蒙古阿拉善厄鲁特部地处河套以西,东邻宁夏,西南邻河西走廊,西近漠西准噶尔部蒙古,北接漠北喀尔喀蒙古,地理位置具有重要军事意义。阿拉善蒙古厄鲁特部对准噶尔部向东侵略具有阻隔、牵制、截其退路的作用,因此清政府非常希望能够利用阿拉善厄鲁特部来巩固自己在西北部的统治。

(2)政治上,利于对西藏和青海蒙古地区的统治。阿拉善蒙古厄鲁特部的首领和啰理的祖父是青海蒙古首领顾实汗,而顾实汗的子孙各部族分布广泛,驻牧青海、西藏,并在当地形成了强大的控制力,因而清朝皇帝如果和阿拉善厄鲁特部交好,对于处理西藏事务、统辖青海蒙古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同时,阿拉善蒙古厄鲁特部西邻甘肃境内的河西走廊,是漠西与内地的交通要地,因此,这里在安定时期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3)军事上,可以形成战争联盟协助维护统治。在军事联盟方面,清政府在平定叛乱或开拓疆域过程中也同样借助阿拉善厄鲁特部的力量为自己所用。例如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厄鲁特部骑兵随清西路大军在昭莫多与漠西蒙古的准噶尔部交战;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厄鲁特部也参加了清政府的平定叛乱的战争;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准噶尔部被彻底平定,其中阿拉善厄鲁特部发挥了重要的协助作用。

(4)姻戚关系上,可以促进双方的联盟关系。正是由于上面的原因,清政府极力通过联姻关系来笼络阿拉善蒙古领主贵族,以达到控制该地区的作用,从而也就形成了双方彼此通婚的习俗。这种姻戚关系演变到后来逐渐变成了双方自愿结亲的状况,而且这也使得很多阿拉善蒙古王公贵族可以在朝廷担任高等级的官职[4]。

2 历史沿革

阿拉善亲王府位于内城北部风景优美的什刹海地区。在元代至正年间的《元大都城》图中,后来阿拉善亲王府所在位置当时属于丰储坊,周边为大面积的海子,由于这里是南北大运河的终点码头,商业繁荣。在明代万历至崇祯年间的《明代北京城》图中,府址后来所在位置属于日忠坊,其西南侧出现有月牙河,从后海流经李广桥、海印寺桥入什刹海(前海),周围的街巷胡同格局已经形成(图2)。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清政府收编了西套蒙古阿拉善厄鲁特部,改为旗,封和啰理为札萨克多罗贝勒,成为该旗的第一代王,驻定远城(今巴彦浩特镇),其区域大致相当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一带。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清政府招和啰理之三子阿宝为和硕额驸,《清世宗实录》记载其妻为郡主,为庄亲王博果铎之女,康熙皇帝的堂侄女,“封为郡主”[5]。并在北京赐建额驸府,命御前行走。据《阿拉善旗历代札萨克王事略概要》中记载:“康熙四十三年,阿拉善一袭札萨克王公阿宝率兵平叛有功,康熙拨银五千两,在原门外三座桥府夹道一号,为阿宝修建王府,时称阿拉善王府”[6]。可见,当时北京的阿宝额驸府也就是阿拉善王府已经开始建造,由于阿宝还不是亲王,府第的规模和等级应该还不是亲王府的规制。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和啰理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阿宝袭札萨克多罗贝勒。雍正元年(1723年)阿宝晋封多罗郡王。乾隆四年(1739年),阿宝卒,其次子罗布桑多尔济袭爵。乾隆十五年罗布桑多尔济被授多罗额驸,娶县主,为庄亲王允禄侧福晋之女。在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的《清北京城》地图中,该府并没有标出,府址西侧有和珅宅,再西有愉郡王府,周围有三眼井、东煤厂、西煤厂胡同,属正黄旗管辖。从乾隆十五年(1750年)的《乾隆京城全图》中看,该府并没有按照其他宗室爵王府那样线条加粗,此时按照阿宝的爵位,该府应该是阿拉善郡王府,府址范围内的建筑中西路在规模、尺度和布局已经是王府建筑的样貌,东路北部有一座大殿,应该是后来所说的家庙(图2)。除此之外的建筑尺度小,院落布局比较灵活,与现存的王府建议保护建筑不符,西路北部的假山也还没有建造。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罗布桑多尔济因征战准噶尔诸部有功,晋多罗郡王。乾隆三十年(1765年),又封和硕亲王,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并赐世袭罔替,也就是他之后的爵位都是亲王爵。可见,此时该府已经可以称为阿拉善亲王府了。但是,关于当时该王府的建造情况未找到记载,不能确定其按照亲王府规制改建。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罗布桑多尔济卒。此时,该府又被称为“罗王府”。《燕都丛考》中记载:“自南药王庙而北曰三座桥,再北曰毡子庙,有罗王府、恭王府”[7]“又阿拉善亲王府在煤厂胡同,非赐第也。不常居”[7]。

康熙二十四年(1865年),康熙皇帝下旨,“鄂齐尔图汗之孙罗布藏衮布与巴图尔额尔克济农(和啰理),当使聚合一处,于所宜居之地,为之经理,令其居处,赐之封号,给以金印册,用以昭示朕继绝举废之至意焉”[8]。此后有旺覃班巴尔、玛哈巴拉(旺覃班巴尔之弟)、囊多布苏隆、贡桑珠尔默特、多罗特色楞几位亲王袭爵。但这些亲王在京居住较少。

在宣统年间(1909—1911年)的《清北京城》地图中,也没有标出该府。但府第与其西侧的恭亲王府之间有府夹道胡同,府东有毡子房胡同,恭王府西侧变成了涛贝勒府。宣统二年(1910年),塔旺布理甲拉袭亲王爵,他常住该府,在辛亥革命后先后担任参议员议员、西蒙巡抚使等重要官职,因此该府又称“塔王府”。民国十年(1922年)的《新测北京内外城全图》上,终于标注了罗王府,但此时已是塔王袭爵,估计是习惯称呼。到1931年,最后一代亲王也就是塔亲王的大儿子达理扎雅袭阿拉善厄鲁特旗和硕亲王之位。至此该旗王位共计9代10王,因第四代亲王有两位袭王,即旺沁班巴尔及其胞弟玛哈巴拉[9]。达理扎雅与载涛贝勒之女、皇帝溥仪的堂妹韫慧(金允诚)联姻,也常住在此,称“达王府”。1932年达理扎雅为塔亲王扶灵柩并带领家眷离开阿拉善亲王府,返回阿拉善旗继承蒙古王位,之后再未回到北京的王府,王府由太福晋姜氏交给达穆林旺楚克的岳母杨松如照管。达亲王同样思想开明,社会活动广泛,后曾担任国民党国大代表、蒙藏委员会委员等职位。1949年他率部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担任阿拉善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等职,发挥了重要的政治作用。

在民国三十七年(1949年)的《最新北平市街地图》中可见,阿拉善亲王府与恭亲王府之间的府夹道还在,但后来两府的夹道并入在阿拉善亲王府内部。20世纪50年代初,阿拉善亲王府院落内西路南侧的垂花门、院墙、佛楼均被拆除,加建了2座3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专家楼,据说是为援助中国“一五计划”(1953—1957年)的苏联专家而建的。1960年苏联专家撤离,由公安部接管该王府大院并作为职工宿舍,现在这里仍然以该单位职工居住为主(图3)。2007年,阿拉善王府被公布为第二批北京市西城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表1)。

从历史沿革和历史地图分析可以看出,阿拉善亲王府最早是因为阿宝额驸与郡主的联姻而在京城赐建府第,且不经常居住,仅作为蒙古王爷来京暂时住所,只不过后来的几位王爷居住较多,成为京城著名的蒙古王府。

表1 阿拉善亲王府府主更替与府第名称演变表

3 建筑与空间形态特征

3.1 西主东辅的两路布局

清代王府的建造根据府主爵位的等级高低有严格的建筑规制,不可逾越,并且规制也在不断地修改与细化。对比合并阿拉善亲王府现状建筑平面与《乾隆京城全图》上的建筑平面,可以大体推测出该王府可能的建筑全局平面图(图4、图5)。该王府为一主一辅两路式布局,西路为主路,建筑建造年代较早,布局规整,南侧有一座东西向长的狮子院,然后又大门、二门,再往北有两座四合院,后面又有一个后罩房前的四合院。西路后半部分曾建有一座中式二层的佛楼,再往北是花园,花园南侧有花厅一座。东路为辅路,为王府的主要居住部分,建造年代较晚,因此尺度大,而且西方风格明显。东路后部原有太极庵,现已归属王府院落范围,归属时间不详,原寺庙与王府之间有府墙分隔,有门洞相连。

3.2 符合规制中诸多变化

清代王府规制通过对主路上建筑的台基高度、开间数目和装饰等的规定来体现王府的等级。《钦定大清会典.工部》记载了郡王府规制:“正门五间,启门三,缭以崇垣,基高二尺五寸。正殿五间,基高三尺五寸。翼楼各五间。前墀护以石栏,台基高四尺五寸。后殿三间,基高二尺。后寝五间,基高二尺五寸。后楼五间,基高一尺四寸。共屋五重”[10]。

从《乾隆京城全图》中阿拉善亲王府平面图(图5(a))可以看出,其主路西路还是具有一定规模的。由于当时该王府属于阿宝郡王府的身份,因此可以将西路建筑与郡王府规制进行对比,看阿拉善亲王府当时是否符合规制。图中可见该王府西路有排房围合成的院子,南侧有东西向长的类似狮子院的空间。沿街中间有小门,狮子院内的大门图示不清晰。

从表2中所见,当时的阿拉善郡王府仅为屋四重,缺后殿,正殿配房一层,开间仅3间。后罩房开间数与亲王后罩楼同。因此,阿拉善亲王府既没有达到亲王府规制,也没有达到郡王府规制。可能是因为清朝没有将蒙古王爷爵位与宗室爵位平等对待,这一点也反映在王府的建造上(图4)。

表2 《乾隆京城全图》上的阿拉善郡王府平面规制比较分析

3.3 中西融合的建筑风格

阿拉善亲王府作为蒙古王爷府,现在的建筑构成中有很多建筑平面、形式、装饰细节与清代满族王爷的王府建筑有所不同。如该王府中有多处建筑运用砖拱券等西方建筑符号,体现了近代蒙古亲王参与政治、外交事务等所具有的开放心态。例如,王府东路第一进院落中正殿5开间,歇山屋顶,筒瓦屋面,正脊两侧设计为连通室内壁炉的烟囱,且平面前后出廊。建筑结构为砖石结构,前檐明间开平券门,次稍间开平券窗。正殿后明间有穿廊连接后殿,穿廊现已无存,两侧有抄手游廊连接后殿,廊柱间雀替较小,雕刻有蒙古特色的纹饰,廊柱为方形(图6)。后殿为二层西式楼房,其平面呈英文大写字母“H”形,面阔为5开间,拱券式门窗,楼房两端突出部分与正殿游廊相接,后部突出部分又与第二进院游廊相接。第三进院与第四进院内正殿面阔均为5间,屋面做法为硬山调大脊筒瓦。王府建筑的门窗窗格为菱形,形式较为现代而独特,与中国传统的窗格差异较大(图7)。

3.4 前府后园与青石假山

阿拉善亲王府花园位于王府西路北侧,园内的假山应为后来砌筑。贾珺老师在《北京私家园林》中以“阿王府园”记述了该园的基本情况:“其中建有一些中西合璧式的近代风格建筑。花园位于西路,由于残损严重,其格局已不可详考,目前尚有少量假山遗迹,并可见一处六角亭遗址”[11]。

当前,花园规模不大,园内最显眼的是假山,虽然山体遭到严重破坏,但是由青石砌筑的局部假山立石还具有相当规模,曾经的辉煌依稀可辨。花园东侧原有游廊与南侧花厅相连,现已不存。在园内假山上可眺望阿拉善亲王府和恭王府的局部建筑与景观。花园遗址还保存有林木、部分山体,山体四周以石为篱,借石挡土,形成石包土的整体山形骨架。但毕竟堆土山难高,因此山上种植了茂盛的林木来突出山高林深。土山山脚路径上点缀有很多青石台阶石板,也有沟壑山涧,拾级而上,山上有休憩平台,但是目前平台被铺砌了水泥地砖,景观遭到较大破坏(图8)。

府园中部北侧假山上有青石构成的置石一组,作为主要的造景布置,表现了山石组合美。另有数块孤置青石,散中有聚,呈现出形散神聚、具有动势的散点构图。峰石间顾盼呼应,可从多视角欣赏其高低错落变化之形态。山石虽小,然林木密集,与环境相互协调,给人以“片山有致,寸石生情”之感。山上原有六角亭已被拆,但基础还在,石桌石椅已不存在,但遗址上仅存在的立石还是有很多的玲珑野趣。

4 价值评估

4.1 历史文化价值

阿拉善亲王府是北京现存保存较完整的、为数不多的蒙古王府建筑之一,承载着阿拉善旗历代亲王家族在京生活的历史,反映了当时清朝满蒙联盟巩固统治的政治制度,对研究清代政治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阿拉善王府也反映出蒙古少数民族在清代政治环境中的地位与发展,展现出蒙古族文化与满族文化的融合状态,也显示出蒙古王爷在当时政治、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该王府既有局部体现清代王府建筑规制的部分,又有近现代西方建筑风格的渗入,同时又有前府后园的总体格局,对研究清代王府建筑规制变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4.2 艺术价值

阿拉善王府是由精致的四合院建筑群、少量近现代欧式风格建筑和园林组成,其丰富的院落组合与游廊连接的空间艺术、灵活的王府建筑规制、新颖的西式建筑风格、富有变化的北方王府园林、富有民族与现代特色的装饰细节都蕴含了丰富的艺术价值。

4.3 可利用价值

阿拉善亲王府尚遗存有较多具有原真性的值得保护的建筑,建筑结构较为完好,屋面完整。虽然部分檐椽略有破损,部分屋顶瓦片残损,也有部分耳房屋面将筒瓦更换为平板瓦,建筑彩画也有所残损,但整体风貌较好。尤其是该府位于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周围毗邻恭王府、鉴园等王府类建筑较多,具有系列性遗产的特点。因此,未来如果将该区域打造成北京清代王府建筑博物馆,用于展示各个等级、各类民族的王府建筑文化,对于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促进民族团结、丰富北京文化服务设施等都具有重要的可利用价值。

5 结束语

清代虽然有明确的王府规制,但是由于政治、经济、社会需要和场地的制约,王府建筑经常会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使得各王府建筑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本文深入研究阿拉善亲王府的历史沿革与建筑特征,归纳该王府建筑布局、规制、园林的特点,评价其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阿拉善王府亲王
thé ATRE茶聚场北京王府中环店
第十七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2020内蒙古合唱大赛暨阿拉善展演活动综述
“临川四梦”在清中后期戏曲中的传播——以《清车王府藏曲本》为考察对象
热闹的女子
英菲利普亲王为车祸伤人道歉
联墨双馨七
环保志愿者在阿拉善种梭梭固沙
大美阿拉善
阿拉善(三首)
王府井是谁家的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