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服务对产妇产后出血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

2019-06-04李艺烨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9期
关键词:出血量产后产妇

李艺烨

(陕西省商洛市妇幼保健院 妇产科, 陕西 商洛, 726000)

产后出血(PPH)是产妇产后常见的并发症,医学上将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 mL者称为产后出血,研究[1]表明,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发展及转变,促进产妇产后的护理保健,降低产妇产后出血情况,提高产妇产褥期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2]。产后出血会对产妇身体及心理造成严重的危害,针对这种情况,本研究对分娩的产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期改善患者的出血状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2月在本院产科行分娩的24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3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1~37岁,平均(28.42±2.73)岁; 初产妇87例(70.73%), 经产妇36例(29.27%); 孕周36~41周,平均(38.21±1.87)周。观察组产妇年龄20~38岁,平均(28.24±2.39)岁; 初产妇84例(68.29%), 经产妇39例(31.71%); 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38.56±1.69)周。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产妇产后常规的护理监护,常规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干预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1.2.1 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按照护理管理标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进行系统性护理学习以及连续性护理实践,规范护理流程。加强人员考核机制,采取任务到人,岗位到人,权责分明。重点培养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及服务意识,将产妇的需求放在首位,提升产妇的满意度[3]。

1.2.2 健康教育: ① 饮食指导: 产妇在分娩过程会消耗大量的体力和精力,及时地补充蛋白质、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是有必要的,因为产后出血原因还需要补充铁。禁止食用难消化、生硬、高盐或者太辣的食物。吃饭要均衡,禁止暴饮暴食,慢吃慢饮,多食软食或者流食。及时改善营养结构,避免发生贫血。② 休息指导: 为了确保产后出血的产妇体力尽快恢复,时常提醒其卧床休息。密切监测产妇的各项生命体征,在各项指标稳定后,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试着下床走动,注意动作要缓慢。卧床休息尽量保持卧位,后期对子宫进行纠正。③ 日常干预: 产后要注意产妇个人卫生,避免感染。使用高锰酸钾稀释液(1∶2 000)对产妇阴部每天进行清洗,每天更换内衣内裤,注意子宫保暖。在产褥期间不可以有性生活,也不可以进行盆浴[4-5]。根据研究[6], 婴儿吸吮母乳促进脑垂体快速分泌内源性催产素,在产妇分娩半个小时内让婴儿进行母乳吸吮与其接触,增强子宫的收缩,降低出血量。创造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每天进行打扫消毒,开窗通风换气。

1.2.3 心理干预: 因为产后出血会影响产妇的生殖健康,患者容易导致焦虑和紧张。不良情绪会导致患者子宫收缩变弱,导致血压升高,增加疼痛感,容易加重出血。护理人员应该耐心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用温和的语气真诚地安慰和劝导,让患者感受到关心和温暖。很多时候焦虑来源于对疾病本身不了解,护理人员向患者普及疾病相关知识,告诉她们主动配合治疗,就可以尽快恢复。鼓励家属多陪伴产妇,增强其安全感,鼓励患者身心放松,改善其精神状态,控制病情。

1.2.4 母婴身体护理: 评估产妇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包括子宫、盆腔以及分泌前尿液的排空情况、产期子宫收缩情况等,且统计产后出血情况。密切监测产妇的血压、脉搏等指标。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的动态,注意是否有产后抑郁症、子痫等症状发生。观察患者皮肤、嘴唇、眼睑的颜色,以及皮肤温度。对出血量过高的产妇,使用宫腔纱布进行止血。及时对产妇交流胎儿身体情况,增强产妇疾病治疗信心和配合度[7-8]。指导产妇科学进行母乳喂养,增强其初为人母的喜悦感,保持良好的心态。及时了解产妇血液颜色以及阴道出血情况,及时记录,对严重情况及时报告主治医生进行治疗,对特殊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3 评价标准

分别纪录2组患者在分娩后2、12、24 h内产后出血量以及晚期产后出血情况(指分娩24 h以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多见于产后1~2周),产后出血的判断标准,产妇分娩后在2 h内出血量超过400 mL, 或在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 mL可以判定为产后出血。2组产妇生活质量评价,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9]分别对产妇分娩后,产妇出院后1个月来复查时进行生活质量各项评定, WHOQOL-BREF包括4个维度,即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周围环境、社会关系,由26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1~5分,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产后出血情况

对照组产妇产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 其中出现会阴撕裂炎性感染1例,尿潴留2例,切口部位脂肪液化1例。观察组产后无不良反应情况发生,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产后出血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2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2组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比较均无差异(P>0.05); 护理后, 2组的WHOQOL-BREF各维度(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周围环境、社会关系)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分

与护理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研究[10-11]表明,平均每4 min就会有产妇因为产后出血死亡,所以产后出血是产妇病死的根本原因,引起了医学界妇产科的高度关注。产后出血的发病因素较复杂,主要由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以及功能障碍导致,这4种因素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导致产后出血除了上述4种原因,研究表明,产次增多,流产史,孕产妇肥胖、心理等因素也会导致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升高,选择什么方式控制产后出血是产科医生比较重视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护理服务目前已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尤其对于孕产妇。优质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强调基础化专业护理。在护理过程中重点培养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从思想到行动上将患者的需求放在首位,提高了护理质量,为医患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打好坚实的基础[12]。建立规范的护理管理系统,规范护理流程,为患者提供舒适、专业的护理服务。健康教育不仅是现代医学服务的主要表示,也是优质护理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了产妇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从饮食休息到生活习惯对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纠正患者的错误生活习惯,使产妇作息时间规律化,合理饮食,减少妊娠期并发症,有效控制产后出血症状。张方芳[13]指出,病理妊娠是引起产后出血主要因素,产次过多、子宫肌纤维损伤会导致子宫收缩乏力,所以加强孕期营养和体质量的控制可以有效减少产后并发症,改善出血状况。健康教育能够提高产妇对自身疾病的关注,提高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及护理服务的依从性。

心理因素也是影响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新生儿的降临以及产后出血疾病,会对产妇有强烈的心理冲击,产生角色的不适感,面对疾病感到恐慌的焦虑,国内外研究[14]表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增加产后出血发生率,全艳[15]指出,焦虑、抑郁症状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达到22.55%。所以通过对产后进行心理安慰,协同其家属给予温暖,减低产后抑郁的发生风险,减少产妇一系列病理反应。研究表明,观察组在产后2、12、24 h内产后出血量以及晚期产后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得到满意的效果。罗世利[16]研究也证明这一点。产后出血产妇在产褥期得不到有效的护理,容易造成各种生理和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其产后生活质量[17]。优质护理通过心理疏导及身体上的护理,引导其尽快调整心态。早期鼓励母婴进行接触及母乳喂养,促进产妇角色的适应,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优质护理服务的主要特点是系统化、整体化以及持续化、长期地提高其生存质量[18-19]。经过护理,观察组的WHOQOL-BREF各维度(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周围环境、社会关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产后出血产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降低出血量,控制病情恶化,缓解产妇心理压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对产后出血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出血量产后产妇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