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优质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的效果

2019-06-04李新香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9期
关键词:预见性置换术髋关节

李新香, 胡 蓉

(1. 南京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16; 2.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29)

老年人普遍存在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的问题,极易导致髋部骨折,是老年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1]。目前手术治疗髋关节骨折已成为临床首选,术后护理对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与并发症的预防也至关重要[2]。本院将优质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运用到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入本院的老年髋关节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1例,按就诊时间随机分成了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71.40±8.60)岁; 观察组45例,男25例,女性20例,年龄61~89岁,平均年龄(72.70±9.10)岁; 患者均为单侧髋关节骨折,且不存在其他部位骨折、严重意识障碍、下肢肌力Ⅳ级之下,不存在精神疾病,不存在偏瘫及重大脏器功能障碍等问题。患者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 术前每天对患者实施2~4次生命体征监测,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帮助,协助患者进行翻身,引导其对受压部皮肤进行按摩,教会患者有效咳嗽,正确排痰、雾化吸入的方法[3]。

1.2.2 优质护理方案: ① 优质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以积极热情的态度进行沟通,有针对性地解决个体所需,讲解手术与术后成功案例,优质的心理护理包括对髋关节置换患者整个围术期采取放松疗法、认知疗法、支持疗法等心理干预措施[4], 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建立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与希望。② 优质环境提供: 优质护理必须保证给患者提供一个优质的护理环境,护理人员必须确保病房环境良好,床单洁净、卫生,定期对病房温度、湿度进行监测,保证患者处在一个舒适的温度与湿度环境中,同时,减少室内不必要噪音的产生,定期开窗透气,给病房营造一种阳光明亮温暖恬静的环境。③ 优质饮食护理: 向患者说明进食易消化、营养价值高的食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不断鼓励患者,以便于促进术后康复; 让患者多食用鱼肉等动物优质蛋白类食物,多食瓜果菜蔬保证每日维生素、纤维素、微量元素的供应,嘱咐患者多饮水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可以结合医院膳食营养师结合医院食堂给患者制定符合其口味的营养菜谱,提升患者食欲[5]。④ 优质疼痛护理: 护理人员要有耐心倾听患者疼痛原因,并有针对地给予护理干预措施,疼痛轻微,护理人员通过语言交流、听音乐、读书看报的方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疼痛感严重情况下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并通过按摩、更换舒服卧位的方式减轻患者痛苦。⑤ 优质术后护理: 每日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记录引流量、出血量,观察切口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观察下肢有无肿胀、瘀斑,有无压疮形成[6], 若患者发生任何异样,及时报告主治医生,防止病情的恶化。⑥ 优质康复护理: 术后首日康复护士引导、帮助患者,使其能借助助行器实现下床活动。术后第1天先让患者进行踝关节训练,然后逐渐实施股四头肌收缩训练、足趾伸屈训练[7]。术后2~3 d, 增加训练的强度,可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运动、进行ADL训练,指导患者床上自行穿上衣、洗漱、吃饭训练等。术后第3~7天,可以训练患者床边站立及步行训练,同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助行器等辅助机械进行步态训练。术后7~14 d, 训练患者髋关节的主动活动、步行及日常活动能力。

1.2.3 预见性护理: ① 预防切口感染: 保持伤口外敷料清洁、干燥,保持引流通畅及有效的负压,术后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② 预防肺部感染: 告诉患者在入院后不得吸烟,积极开展呼吸扩胸训练,确保口腔的干净度,教会患者咳嗽排痰的正确方法,教会患者家属正常的翻身拍背方法,同时注意病房空气流通,定期消毒。③ 预防尿路感染: 定期更换尿袋,定期尿管消毒,嘱咐患者多饮水,床上大便时注意不要污染尿管。④ 预防便秘: 引导患者,使其有意识培养定期排便的习惯,教会其在床上排便的技巧。⑤ 预防电解质代谢紊乱: 对患者在术后每日的尿量与饮水量进行准确记录,以免由于体液流失过多而出现电解质代谢紊乱。⑥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术后遵医嘱给予抗凝治疗,同时帮助患者抬高患肢,帮助患者早期功能锻炼,预防下肢出现血栓[8]。⑦ 预防压疮: 定期对受压处的皮肤进行按摩,确保病床的整洁度与干燥度。若患者出汗、大小便失禁,则做到勤换内衣裤并予以及时清理。⑧ 预防假体脱位: 患者在术后的活动少,运动的精准度与协调度较差,极易出现髋关节脱位问题。在术后搬运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首先把患者患侧的下肢与髋部托住,患肢处于外展中立位,严格控制患者坐厕位置的高度,术后3个星期内不得进行性生活。

1.3 观察指标

针对患者的术后生活能力评分、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及其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研究。

1.4 测量工具

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 内容包括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和畸形等4个方面,得分90~100分为优, 80~<90分为良, 70~<80分为中, 70分以下为差[9]; 采用Lawton与Brody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标准评估[10]。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2组髋关节功能情况比较

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2组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比较

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比较 分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2组并发症比较

患者术后并发症常见的有褥疮、假体松动、泌尿系与肺部感染、产生静脉血栓。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钙质逐渐流失,所以老年人骨折的发生率要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在众多骨折中又以髋部骨折最常见[11]。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终末期最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消除患者疼痛,还能矫正髋关节畸形和恢复髋关节功能,但是该手术创伤大,一旦护理出现疏忽或不及时将严重影响手术治疗效果。优质护理服务是以患者为中心,重点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将护理责任制贯彻落实到个人,赋予护理专业以更深的内涵,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及其水平。

优质强调的是要重视患者切身感受。不论是开展何种护理活动,均应把患者摆在第一顺位,在考虑到其真实需求的前提下进行处理,从而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控制好服务成本[12]。而预见性护理指临床护士能够进行科学思维、决策和行动,为患者解决问题,满足其需求。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概况进行研究,并作出判断,结合疾病变化特征与发展规律挖掘出潜在的护理问题,并予以干预处理的一种护理方式[13]。其强调的是要对患者的详细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作出综合评估,事先找到风险事件的存在可能性,在其发生前采取预防策略,改善患者预后,从而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本研究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既采取了常规护理方法,又接受了优质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在髋功能活动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同时并发症更少。

综上所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优质护理与预见性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方式,既能有效强化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又能促使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活动度得以提高,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老年患者康复。

猜你喜欢

预见性置换术髋关节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