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2019-06-03郝祥坤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乡村振兴

郝祥坤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乡村发展;乡村振兴

依托课题:本文受山东省艺术重点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编号:201806498);山东省社科规划办课题:“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农业信息化建设及其对扶贫工作影响研究”(编号:18CHLJ044);山东省社科规划办课题:“连片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绩效评估与路径优化研究——以沂蒙山区为例”(编号:18CGLG47);山东省教育厅课题:“社会资本、自组织机制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影响研究”(编号:J18RB043)资助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3月25日

一、引言

乡村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我国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组织认识到其重要性。然而我国多年来的二元制发展模式,已经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城乡之间各种差异,尤其是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上,显然乡村明显落后于周边城市,而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直接影响到了乡村振兴与发展。面对日新月异的中国农村发展,如何以人为本,构建随着经济有序运行的乡村社会形态发展、政治和谐环境以及生态健康发展,都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显而易见,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及相关体系的建设能够保障农民生产、生活的顺利开展,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异,提高乡村吸引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呈现出严重的地区不平等化,东西部差异巨大,经济发达地区供给明显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供给不足会使得农村公共服务质量下降,这都进一步加剧了地区间发展差异。本文拟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出发,分析我国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文化强国战略,立足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现状,找出适合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从真实需求测度到精准供给,同时强化事后监管,推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西方学术界针对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研究很早就出现了,瓦格纳作为西方农村公共服务研究的重要创始人之一,明确指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财政收入增加后的必要支出,是为民众谋取更多福利和生存权的政府支出。狄骥也在其著作中提到了公共服务对社会公众生活保障的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理论发展,理论界对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以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定义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细化描述,指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基于政府财政支出与农村文化发展需求产生的一种公共服务体系,其以为农村居民提供文化服务为目的,由政府作为主导机构,各方积极参与的、组织和运行的,能够满足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的文化需求的公共服务体系。

我国有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研究要晚于西方国家,原有的研究也是多针对于农村基础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研究,但是随着经济新常态的来临和推进,乡村居民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加,改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了缩小城乡差距、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罗万纯(2014)通过研究得出,我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服务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还存在很多亟须完善的问题。李燕凌(2014)进一步指出我国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投入不断增加,尤其是近几年,公共财政支出覆盖范围增加,其中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外,还加大了对文化服务的投入,这对农村生产、农民生活质量提升以及乡村发展带了新的契机。另外,学者们还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投资状况、建设完善、后期验收以及带来的影响效应等方面做出一定研究。除此之外,很多学者指出,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虽然近年来我国各个地区都完善了村级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由于文化服务的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難以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实质性需求。

三、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财政收入增加,政府提供农村公共服务的方式,已经从一开始保障农业基本生产和农户基本生活需求,逐渐过渡到全方位的为农村发展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而作为农村共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从一开始的被忽视中的艰难发展,迎来了关注下的新的发展契机。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保障,国家愈加重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而其在相关政策、资金上给予了充分支持和保障,而且相关支持措施呈延续性发展势头,避免了以往的阶段性政策不衔接的问题,这有利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统一性,更有利于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和政策执行力度保障。显然,随着农村美好经济生活的来临,广大农民群众也同样需要丰富的精神食粮,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是精神食粮的最重要来源,能够引领农民群众在日渐丰富的物质生活中找到自我的心灵归属,为生活层次更上一层楼打下坚实基础。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显然是从国家层面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在建设时也是遵循这一基本原则,但是我们在看到公共文化服务的文化属性同时,也应看到其经济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所以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以社会效益为首位,传播文化以及正确的意识形态,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当前我国在众多文化惠民工程中坚持不懈地面向广大农民群众和农村基层组织,力求尽可能更快、更好地服务农民群众,同时针对欠发达落后地区加大文化扶持力度,通过帮扶工作,实现文化精准扶贫。

四、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总量明显不足。国家虽然加大对农村投入,但针对农民精神生活的相关公共服务总量供给较少,更多的关注点在于基础设施供给上。这样,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和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的不均衡发展状态,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甚至会导致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为了经济发展而忽略道德的问题,这反而会为我国农村整体发展造成不可忽略的、深远的较坏影响。

(二)農村公共文化服务参与主体存在失衡。由于我国由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逐步转为经济稳步发展的经济新常态,整个社会处在经济转轨时期,社会发展也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和开放化的特点,而农村文化体系的发展也在发生改变。原来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是由政府提供资源、设施,传播社会主流文化,弘扬正能量。但是随着农村开放程度提高,网络、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这些设施获得精神文化,这是一种农村社会发展的体现,但是由于文化来源较为繁杂,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文化污染,而随着参与主体的增加,这种文化失衡情况也愈演愈烈。

(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结构时有失调。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明确指出,随着人所在环境不同,其需求层次也将发生变化。随着农村经济飞速发展,显然农民收入结构越来越好,收入水平也随之提高,同时针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层次也发生了变化。但是由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是由政府构建,所以难免出现供需失调的情况,政府在全国采用同种标准,但是实际农民需求不同。另外,区域间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农民需求也是不同的。

(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绩效评估常规碎片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政府作为最大的建设主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来为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但是由于政府和文化产品的特殊性,针对于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绩效评估较少,缺乏相应的内部控制手段和规范。但是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更是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有着重要的基础保障意义。因此,目前这种缺乏系统的绩效评估体系,而仅仅是通过常规碎片化的管理模式,去管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情况,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五、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思路

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肩负着缩小城乡差异,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历史使命,通过因地制宜、合理把握、分类指导的政策方针,进一步完善了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成了镇级村级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站(中心);二是设立农家书屋等公益设施;三是设立文化资源共享平台等。通过对农村文化需求整合分析,利用上述设施和机构,结合农村露天电影放映、乡村送戏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极大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基于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找寻目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短板,探求农民真实需求,分区域、分情况精准把握建设和完善方向,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前文问题分析,如何满足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同时完善现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些都要求公共文化服务参与主体充分利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各种利好政策,完成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第一,通过分析当前农村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弥补当前建设乏力,供给不足的情况;第二,进一步强化政府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同时引导更多参与方参与到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体制;第三,通过调研、实地考察等形式,了解农民群众真实需求,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精准供给;第四,进一步深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体制改革,引入内部监督与管理机制,避免盲目建设情况,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绩效。

六、结语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被政府愈加重视,而其在相关政策、资金上给予了充分支持和保障,而且相关支持措施呈延续性发展势头,避免了以往的阶段性政策不衔接的问题,这有利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统一性,更有利于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和政策执行力度保障。但是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存在供给总量明显不足,参与主体失衡、供给结构失调、建设绩效评估常规碎片化等问题。因此,应通过不断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强化政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体、了解需求,精准供给和引入内部监督与管理机制等方法,建设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罗万纯.中国农村生活环境公共服务供给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农户视角[J].中国农村经济,2014(11).

[2]李燕凌.县乡政府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政策演变及其效果——基于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回顾[J].农业经济问题,2014(11).

[3]王培培.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减贫效应研究[J].当代经济,2017(7).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浅谈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贡献
如何补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