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路径

2019-06-03韩冰

科教导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辅导员高校

韩冰

摘 要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辅导员在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上具有天然的角色优势,但也存在着就业指导专业知识欠缺、就业指导工作缺乏针对性、就业指导工作评价指标单一等问题,需要高校重视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性培训,做好辅导员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辅导的系统培训,创新就业指导工作的方式、完善就业指标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能力。

关键词 高校 辅导员 大学生 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45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4.081

Abstract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the society. Counselors have natural role advantages in the work of employment guida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but there are also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employment guidance, lack of pertinence in employment guidance, single evaluation index of employment guidan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professional training of employment guidance for college counselors and do a good job in counselors' study. Career planning and career counseling system training, innovative ways of employment guidance, improve the employment index evaluation system, and so on, to comprehensively enhance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ability of college counselors.

Keywords college; counselor;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guidance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的焦点。高校辅导员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人员,在指导大学生就业上具有天然的角色优势,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骨干力量。2017年9月,国家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提出“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是高校辅导员的八项工作职责之一。因此,探讨当前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研究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提升和发展路径,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角色的优势

高校的就业指導工作队伍一般由就业指导部门工作人员、学生处工作人员、院系负责人和辅导员组成。其中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工作人员,也是最了解学生个性特色、思想状况以及就业创业想法的人。高校的辅导员多为青年教师,他们与学生朝夕相处,在做好高校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也关心学生的心理状况、学习状况、思想状况和生活情况,因此高校辅导员从事就业指导工作具有天然的优势。

近年来,高校一直在致力于辅导员的专业化、专家化工作。早在2006年,教育部就提出高校要支持“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要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辅导员攻读相关学位,通过业务进修、培训等形式帮助辅导员向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2016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到:“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专业化、专家化”,随即中央31号文件和教育部43号文件相继出台,推动辅导员“专业化、专家化”向纵深发展。[1]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和专家化,是建立在实践工作基础之上的专业化和专家化。不同于高校课程教师,辅导员工作有其特殊性,他们是与学生直接接触的一线工作人员,在处理日常学生管理的事务性工作的同时,重点是通过谈心谈话、班会教育、活动开展等方式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四年,不少学生与辅导员之间亦师亦友,他们充分信任辅导员,在学习遇到困难、就业遇到挫折时愿意找辅导员倾述,这给辅导员从事就业指导工作带来天然的便利,就业指导工作效果突出。

同时,辅导员还承担着做好学生与学校就业办、用人单位信息互通的工作。大学生就业是一种双向选择。在高校就业办的联系下,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通过辅导员传递给学生,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是否适合录用也要凭借辅导员传递给单位,因此,辅导员在高校就业工作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信息桥梁”工作。通过辅导员及时传递的招聘信息,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用人单位招聘到满意的人才。因此,辅导员在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具有天然的岗位优势。

2 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就业指导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高低。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包含了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咨询和就业推介能力等多个方面。目前,全国各地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质量呈现参差不齐的局面,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状况不容乐观。

(1)辅导员欠缺就业指导专业知识。近年来,高校新进辅导员逐渐趋于高学历化,必须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员才能应聘高校招聘辅导员岗位。但在专业上较为宽松,没有硬性规定必须招收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部分高校还会招收与人才培养专业背景一致的研究生从事辅导员工作。大量工科、理科、文科的专业的辅导员在从事就业指导工作时,会面临就业指导知识储备不足、就业指导能力欠缺的现实情况。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高校辅导员能在充分理解国家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学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辅导、就业指导咨询、创新创业能力教育等方面的专业性指导。然而,当下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繁忙,既要负责学生管理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加上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等,直接导致辅导员分身乏术,难以抽出时间领悟国家政策,也没有多少时间接受专门的就业指导培训。欠缺专业的就业指导知识使得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时力不从心,只能从宣讲就业方针政策、督促学生做好就业准备等方面开展工作。

(2)就业指导工作缺乏针对性。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绝非临近毕业时的集中突击,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应当包含从大一、大二的学业生涯辅导到大三、大四的职业生涯辅导以及贯彻整个大学四年的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需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当前绝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以班级授课和班会教育为主,工作方式单一,鲜有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开展工作的。以班级授课和班会教育为主要形式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一般在大三下或大四上开展,并没有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大学四年。然而,当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由就业办、学生处和辅导员共同完成,就业指导课程由辅导员或行政人员兼职的现状较为突出,缺少一支专门从事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同时,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高校辅导员基本上是从一个校门毕业进入另一个校门工作,缺少社会工作的经验,就业指导纸上谈兵的多,实践指导的少,难以给出针对性的建议。

(3)就业指导工作评价指标单一。由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采用就业率来衡量高校的毕业生工作质量,并通过就业率衡量高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因此高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是最重要的工作,不少高校甚至以就业率为指标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考核与表彰。然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除了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有关,还与学生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热门专业的就业机会远高于冷门专业,就业率的高低并不能完全代表就业指导工作优秀与否。这样的考评指标难以完全调动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3 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提升和发展路径探究

辅导员是做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中堅力量,辅导员在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上具有天然的岗位优势。因此,在大学生毕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研究如何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1)提高辅导员的就业指导专业能力。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的今天,做好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培训,提高辅导员就业指导的专业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就业指导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效性和理论性,高校要重视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性培训,做好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辅导的系统培训。当前,我国高校的辅导员培训已经逐渐往系统化、常态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全国已经建成21个高校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各地高校已经形成了辅导员系统培训的组织体系。在此基础上,高校要做好辅导员就业指导的专门性培训,让辅导员在从事就业指导工作时能从学生的个性特点、爱好特色以及专业发展方向等方面给予专业的指导。

(2)创新就业指导工作方式。针对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流于形式,缺少针对性,高校应统筹规划就业指导工作,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长效就业指导方案,创新就业指导的工作方式,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高校要打造一支以辅导员为核心的工作队伍,让就业指导深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转变只在大三、大四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状况,实现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长效化、科学化、制度化。辅导员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应根据大学不同时期有所侧重。大一新生重点是做好专业教育和学业生涯规划;大二学生在继续做好学业规划的同时,引入就业指导的相关知识和创业的相关理念;大三重点是加强学生就业实践工作,通过开展校企合作教学、众创空间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就业实践平台,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大四的工作重点应放在毕业生就业政策解读、用人单位招聘信息传递、求职技巧培训等方面,同时为了保障学生的求职时的安全,建立毕业生就业指导全过程的跟踪服务体系。[2]

(3)完善就业指标评价体系。高校要完善就业指标评价体系,转变当前单纯用就业率衡量辅导员就业工作的情况,引入就业指导的动态评价体系,将考核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正确就业观念的树立等方面。例如,农林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一直存在着“基层岗位人才匮乏,农林院校的大学生难就业”的供需悖论,辅导员在做好农林类学生就业指导时,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理念为就业指导的核心,辅以就业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专业以及专业就业前景。而对于信息技术、计算机、物联、电气自动化等热门专业的就业指导工作,辅导员的工作重点应当放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预防求职过程中的诈骗等。

4 结语

辅导员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从事就业指导工作具有天然的优势。在教育部提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的大背景下,提高辅导员的就业指导专业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高校要从做好辅导员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辅导的系统培训,创新就业指导工作的方式,完善就业指标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能力。

参考文献

[1] 潘文庆.就业价值观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14.4:40-46.

[2] 王珲.关于辅导员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20:107-108.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辅导员高校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