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著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2019-06-03张砚妮
张砚妮
摘 要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是“新课标”提出的十八个学习任务群之一,具有重要且特殊的地位。经典名著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是将经典名著与跨媒介结合,借助不同媒介的表现形式扩展经典名著在学生中影响力。通过解读“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深刻含义,分析经典名著与跨媒介之间的适切性,从而提出从个体到跨媒介学习共同体、从应试到应用、从重结果到重过程的经典名著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经典名著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獻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4.071
Abstract "Inter-media Reading and Communication" is one of the eighteen learning task groups proposed by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which has an important and special position. The cross-media reading and communication of classics is the combination of classics and cross-media, with the help of different media forms to expand the influence of classics among students. By interpreting the profound meaning of "cross-media reading and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appropriateness between classics and cross-media,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ross-media reading and communication of classics from individual to cross-media learning community, from examination-oriented to application, from result-oriented to process-oriented.
Keywords inter-media reading and communication; classical masterpieces; teaching practice
1 经典名著“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时代必然性
新课标围绕核心素养设计了十八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其中“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具有特殊的课程位置,加上之前对跨媒介学习涉猎不多,使得“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自开始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我们将从解读“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跨媒介如何激发经典名著新的生命力和实施策略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跨媒介”是理解经典名著的一种方式。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发展和语文学科发展的需要以及个人发展的需要,“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被列入到新课标。“媒介”一般指在中间起介绍作用的信息桥梁,像中介一样,连接两端的信息。“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跨”既强调“跨出去”,更注重“带回来”,“跨出去”是要跨越不同的媒介,而“带回来”则是不能偏离语文教学的中心。“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中的“阅读”是一种吸收消化过程,“交流”是一种输出传递过程。“阅读与交流”首先应该了解不同媒介的不同传播方式,其次应根据情境中的问题,通过各种媒体获取丰富信息,再次应能够利用学习共同体,拓宽学习途径学会选择合适的媒介,创设应用情境或主题任务,个体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表达和呈现成果,最后培养学生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辨别虚假信息的能力,以及作为一般传播者应该具备的正确的价值取向、法律意识、社会责任心和网络道德等媒介素养。
以《四世同堂》为例,林汝导演将其改编成28集电视连续剧,王新纪将其改编成北京曲剧,汪俊导演再次将《四世同堂》拍成电视连续剧,田沁鑫导演把《四世同堂》改编成话剧,这些丰富的影视化资源为学生们提供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基础。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话剧的形式导入《四世同堂》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话剧具有舞台性、直观性等特点,适合作为引入素材。其次,教师向同学们介绍不同影视资源的获取途径,布置课下作业,让同学们主动通过不同的媒介去获取各种各样的资源。再次,建立跨媒介学习共同体,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需求和不同资源的特点整合资源。最后,在跨媒介学习共同体内探讨不同资源的获取手段、整理不同资源的特点、以适当方式呈现探究和整理的成果。
第二,“阅读与交流”可以实现“跨媒介”目标和要求。“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落脚点应放在“阅读与交流”上。学生学习的重点仍然是语文,而不是新闻传播或媒介信息理论,“跨媒介”只是一个手段,改变的只是学习的载体和形式。新课标在教学提示部分强调教师可以在学生感兴趣的媒介领域,创设应用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所以应围绕言语活动开展,“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言语活动应整合丰富的材料,锻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甄别虚假信息把握正确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言语活动中形成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 经典名著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适切性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微信、微博、网络微视频将人们碎片化的时间占满,人们似乎不愿拿出完整的时间正式的阅读一本书。而中学生也深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他们不愿阅读经典名著,更热衷于休闲娱乐的动漫或综艺节目等。但是经典名著具有多重教育价值,应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面对新媒体的技术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以及我们被逐渐改变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想要继续发展经典名著的多重教育价值,就不得不借助互联网、新媒介和新技术的力量。
第一,经典名著寻求新的理解媒介。传统媒介下的经典名著通常以印刷文字为载体,有一定优势,如阅读印刷文字能够赋予人们想象力,能够养成缜密的逻辑思维。但在自媒体和互联网+的时代,经典名著想要经久不衰就要不断寻求新的理解媒介。一方面,我们应该了解新媒介的出现并没有完全取代传统媒介。麦克卢汉认为,新媒介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介的消亡,而是会将传统媒介变为它的内容。传统媒介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所以经典阅读在新时代下寻求新的理解媒介并不是要完全抛开传统媒介。另一方面,不管选择何种新理解媒介,都要服务于特定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如果没有具体的教学目的作为支撑,那么往往会迷失在复杂的媒介海洋中。在语文教学中阅读经典名著的目的是学习语言文字、审美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第二,用跨媒介激活经典名著的新生命。用跨媒介激活经典名著的新生命主要原因有三:(1)经典名著具有多重教育价值,应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但是经典名著教学在其实施过程中尚存一些问题,使学习陷入了简单化和碎片化的困境。所以经典名著需要通过跨媒介实现与现代社会的融合。(2)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独有的优势,“跨媒介”是将不同的媒介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活动,与传统纸质阅读相比,跨媒介阅读具有高参与、多样、快捷等特点。将经典名著的阅读与跨媒介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发挥两者优势。(3)经典名著因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被演绎成不同形式的作品,方便师生通过不同的媒介获取到不同形式的经典名著。
以《水浒传》为例,随着广播、影视、网络等电子媒介的兴起,《水浒传》 打破了原有的传播范围,拓宽了受众范围,扩展了经典名著的表现形式。借助无线广播,《水浒传》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传播达到鼎盛状态。随之而来的是影视媒介对水浒传的影响,自从电视普及后,电视剧就超越了无线广播对《水浒传》的影响,随着拍摄技术的提高和对《水浒传》的解读越来越深刻,直到1998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了自制《水浒传》后,全国掀起了一股观看水浒传的热潮。当代网络成为《水浒传》传播的主要陣地,例如百度贴吧中的“水吧”以讨论《水浒传》以及相关作品为主要内容,将解读的权利真正放到了大众手中。各类媒介对《水浒传》的解读与《水浒传》原著文本之间达到了“互文互读”,跨媒介给经典名著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3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实施建议
第一,新课标在学习目标与内容中规定,建设跨媒介学习共同体,丰富语文学习手段。“学习共同体”可以是由学生按规则或自发组织的,也可以是由教师、专家、家长组成。首先可以构建大环境下的学习共同体,保证足够的开放性,教师、家长、专家等都可参与其中。其次可以建立学生内部的学习共同体,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教师应该整合校内外资源,把握正确方向,发掘学习共同体中领军人物发挥带头作用。以《四世同堂》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制定分组标准,教师向同学们介绍“跨媒介学习共同体”及学习小组的建设目的、作用和需要共同完成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探究,如布置课后作业,搜集资料、整理探讨等环节都可放到学习小组中。
第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在新课标中指出,设立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常见媒介与语言辅助工具的特点、知道辨别媒体立场,多角度分析问题、关注网络文化和网络文学。可以看出“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应该更加注重应用,而不是一味的以应试作为指挥棒。应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学生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做准备。
第三,“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所以有些任务很难通过纸笔测试对学生进行评价,所以我们应当转变评价方式,应追求更加多元的评价方式。就“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而言,应着重考察学生跨媒介的信息获取与表达,辨析评判媒介传播立场,审视信息思想内涵的能力。主要看学生是否能够区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是否能够对获取的信息及表述作出正确评价,能否运用获取的信息解决问题。对跨媒介交流的评价,主要看学生能否做到语言正确、概念准确、判断合理以及推理是否符合逻辑。
参考文献
[1] 鲁毅.从国家叙事到娱乐话语——鸳鸯蝴蝶派流变研究(1909-1920)[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2] 鲁毅.中国近代女性小说出版综论(1840-1919)[J].编辑之友2018(10):84-85.
[3] 顾之川.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材、教学及评价[J].语文建设,2018(34):17-21.
[4] 乔俊.电子媒介影响下的《水浒传》传播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学院,2014:9-28.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4-15.